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清   明

(2013-04-07 00:09:15)
标签:

清明

扫墓

传统节日

踏青

荡秋千

文化

    热火朝天、激动人心的上元灯节(元宵节)的喧嚣还没有完全散尽,中华民族传统八大节日之第二个重大节日就袅袅娜娜的来了。每年冬至以后,太阳直射点开始逐步北移,过除夕、元宵后就到了春分了,此时太阳直射在赤道上,是北半球享受充足阳光的开始,是万物复苏的总攻号角响起的时候,从这天起太阳直射点每北移15度,就是一个节气,到夏至日太阳直射点移动到北回归线并开始折回头南移,再次移回到南回归线时,就是下一年的冬至,然后太阳折射点再次北移,如是往复。而春分后的第一个节气,也就是太阳在北半球最先直射(春分后)的第一个十五天,整个北半球全面进入生机焕发的前夕,农耕时代最艰苦的天候终于结束,姹紫嫣红硕果累累的丰收季到来之前,这个节日标志着新的一年幸福生活终于开始了,这就是清明!

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历书:“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丁,为清明,时万物皆洁齐而清明,盖时当,因此得名。”此时太阳位于黄经15度,为中国农历三月期间,故又称“三月节”,和“一月节(上元节)”、“四月节(立夏节)”、“五月节(端午节)”、“七月节(中元节)”、“八月节(中秋节)”、“十月节(下元节)”、“十二月节(冬节)”一起,成为中国数千年传统八大最重要的节日,新中国成立后,为配合“破除迷信、解放思想”运动,很多传统节日逐步被边缘化,而代之以“三八妇女节”、“五一劳动节”、“五四青年节”、“六一儿童节”、“七一建党节”、“八一建军节”、“十一国庆节”,甚至还有了“二一四情人节”和“十二二四圣诞节”这样的洋节日;文革期间,政府取消了所有其他传统节日,仅仅保留了一个“清明”,而此后的“清明”基本上变成了“祭奠日”,已经完全没有了“一元复始,万物复苏,普天同庆,感天谢地”的大气和深邃了,“清明”,在农耕社会期间就像人民在一年耕作战斗即将进入总攻时召开的誓师动员大会一样,从这一天起,全面转入深入广泛的农业生产活动旺盛期,一年的丰收幸福就靠这未来的半年了!

传统清明节是一个前后延续时间很长的阶段,有十日前八日后及十日前十日后两种说法,这二十天内均属清明节,而清明日或者说清明时点依照公历一般都在四月四日到五日期间,所以法定的清明放假日期就统一定在每年阳历的四月五日了每年这个时候,山花烂漫、冰消雪融、绿草茵茵、川原无际,除了传统的祭祖扫墓活动之外,人们借这个机会踏青远足、户外野营、开展形式各样的民间文化体育活动,借以增进情感、强健体魄、享受自然、告慰先祖。当然,在封建社会时期,这些日子又是姑娘媳妇尽情撒野的日子了,上元节拥挤在闹市,清明节点缀在乡野,繁花绿树之间、阡陌溪流之侧,三五艳妆美人结伴赏春,倒是把春天的妩媚都比下去了呢!更不用说皇室官府家庭出游,抑或是巨商大儒随性采风,那带来的民间眼花缭乱的惊呼和艳羡,会一直和着暖洋洋的春风,弥漫在山野田间,久久不得散去。“女人的清明男人的年”这句谚语十分传神的描绘出清明期间热情奔放花枝招展的美人群体形象。

古人祭祖扫墓,给先人叩头行礼后,一向会选一块平整的草地围坐聚餐饮酒,祭祖的食物要丰富新鲜,祭祖的食物要被分而食之才吉利。富贵人家于是便把祭奠祖先和郊游野炊合二为一,伴着祖先享受着春天带来的一年的兴旺,享受着祖宗庇护下拥有的财产和荣耀大人们把酒言欢,婆子们照看幼儿,孩子们则奔跑呼啸追逐打闹,放风筝、荡秋千、踢足球、拔河、斗鸡等等等等,运动形式五花八门,有条件的还开展马球比赛,以及各类形式多样的民间运动会,运动观念影响力的深度及广度应远远超过奥运会的作用。

祭祖扫墓少不了添土立碑,此时活树的枝条随手插在坟头来年就是一株精神抖擞的小树,所以三月节自然而然就成了植树节,祖坟林荫茂密既能阻隔无干侵扰,又能成材成荫,还能比墓碑更加顽强的昭示着墓园的存在,寄托着后辈一代代不舍的仰慕和追忆。妇女和小孩们也会就近折些杨柳枝,将撤下的蒸食供品用柳条穿起来,或者把柳条编成箩圈状,戴在头上,儿时淮河北岸乡村田间,每每这个时候就有一群群半大小子头戴柳条“帽”、手持木棍“枪”,呼啸来去,令家长们每每侧目。有的地方,人们把柳枝插在屋檐下,以预报天气,古谚有“柳条青,雨蒙蒙;柳条干,晴了天”的说法。 

 清明时节,南方正是采食螺蛳的最佳时令,因这个时节螺蛳还未繁殖,最为丰满、肥美,故有“清明螺,抵只鹅”之说。螺蛳食法颇多,可与葱、姜、酱油、料酒、白糖同炒;也可煮熟挑出螺肉,可拌、可醉、可糟、可炝,无不适宜。若食法得当,真可称得上“一味螺蛳千般趣,美味佳酿均不及”了。

清明时节,气清景明、万物皆显、草木吐绿悼念之后当仰起头祭祀之后就出去踏青、放风筝、荡秋千,插几枝柳,看它日后成荫。先人的精神,当像山上的树木,是长青的;人的生命,也当像新种下的树木,在这春风中成长、向上。清明节还有许多失传的风俗,如古代曾长期流传的戴柳、射柳、打秋千等,据载,辽代风俗最重清明节,上至朝廷下至庶民百姓都以打秋千为乐,仕女云集,踏青之风也极盛。唐朝大诗人贾岛有诗:

                   今日清明节,园林胜事偏。 晴风吹柳絮,新火起厨烟。

                   杜草开三径,文章忆二贤。 几时能命驾,对酒落花前。

此外,我国南北各地在清明佳节时还有食鸡蛋、蛋糕、夹心饼、清明粽、馍糍、清明粑、干粥等多种多样富有营养食品的习俗。                                         



                                                        3013年4月  清明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