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火炕

标签:
农村生态土气热度归乡感 |
分类: 散文随笔——西风 |
随着城乡差距的缩小,回顾过去,过去农村与城市有好大的不同,如果说城市是一等红尘,那么农村就是荒山野岭。比如下雨,城市的街道正好荡涤清洗,那么农村就是遍地黄泥。再比如城市的屋子一尘不染,那么农村的屋子就烟熏火燎。在贫穷落后的年代,城市人有文化会说话会办事,农村人就是土老帽。城市比农村富裕。富裕的城市哪都好——睡觉也好,关键是睡床不睡炕。
而今,农村也富裕了,农村人挺着腰包进城看花了城市人的眼睛,觉得他们从事的各行各业真的需要农村人来支撑。城市的目标开始转向农村,开始和农村曾经向往城市一般,觉得农村样样都好。
农村的空气好水质好,接下来就是农村人厚道心眼儿好。农家饭好吃,原汁原味的瓜果蔬菜味道纯正,生态好。
农村的老式传统好,婚丧嫁娶有味道,最能体现民族风情。随着岁月不断更新,遗存下来的习惯好,物件好。劳动是锻炼身体,粗茶淡饭是低配置高需求。老式的大蒲扇比空调风好;老式的大土窖储存东西保鲜不变质;老式的辘轳井水清凉;老式的大碾子小石磨做出来的饭食味道鲜……
老式的太多太好,更不用说曾经人们都围着一样转,那就是老式的家家都有的土坯搭的大火炕。
说到大火炕,土的还是土的,不过和过去相比,经过几代更新。起初土房土炕,炕洞子是土的,磊炕沿的是土坯,炕面子也是土的。土炕连着锅台锅台也是土的。炕洞洞里被烟熏火燎之后结了厚厚一层黑釉子,柴灰塞满烟道,就得年年扒炕脱土坯搭炕。
所以搭炕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搭好了还得烧干了。有搭得好的,有搭得不好的。搭得好的就非常好烧,搭得不好的就烟熏火燎。所以自己搭不好就得请师傅。师傅有三点把握,即锅台大炕和大烟囱,一环接着一环,一环比一环抬头。炕搭得好的表现在于既进火又热炕还省柴禾。这是科学原理。有的人家不信科学,灶子不进火,说厨房风水不好,继而请风水先生瞎折腾,说九十九天的灾星,一百天就顺了。结果在烟囱顶上接上一截高高的烟囱,加上风力果然就风顺了。
最初搭土炕就让人学会脱土坯,那时候谁家的富有都包括土坯和坯模子,这些东西摆在那都是讲借讲还的。
后来,砖房有了,大土炕也进入更新年代,里外换成砖的,炕面子量着尺寸打成水泥板子铺上,表面抹一层泥。砖块垒炕洞子结实也就不用年年搭炕。临近有个收破烂的老爷子想了一个办法,也就是用破旧的抽烟机改装成抽烟囱机,到在春天的时候,村庄里传出呜呜的响声,那就是师傅踏着云梯上了房顶,将通风管子放进烟囱里,一开柴油机,烟灰就呼呼地抽出去了。一个烟囱二十块钱,也就是上房下房的功夫,老爷子从此就撂下破烂不捡了,改成抽烟囱师父。
光这些不足以满足人们的富裕感,精致的内外装修也就越来越讲究,土里土气的大炕有时就和老辈子的缸缸柜柜一道被清理出窗明几净的大屋子。有了时尚的取暖设备,随之而来就是美观舒适的大床。
就这样,大火炕濒临绝迹。
可是,老乡们还是喜欢睡自己的大火炕,大火炕的温度让筋骨肉皮合得紧,不患腰腿疼;借着大火炕的土气还能去风湿,不得关节炎等等。
城市人才知道睡一夜农村的大火炕该是怎样奢侈。莫说喜欢不喜欢,就说这每逢年节,农家的日子,一家人坐在大炕上围着一桌子热气腾腾的饭菜,边吃边聊,多红火!
土生土长的人渴望回家,其实就是想念出生的大火炕散发的味道。
睡在大火炕上,有一种传承的归乡感,睡在父母身边有一种传导血液的温度。睡大觉做大梦,呼噜呼噜的鼾声此起彼伏,有踏实厚重的生活底蕴。
农村有三代人同睡一盘大炕的体验,真正体会到一脉相承的血液滋润条条生命血浓于水的亲情。那绝不是只有俩口睡在床上,暖暖地钻进被窝,拿体温互相取暖的热度。
201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