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菜地(赤峰文学《栖息地》)

(2017-07-27 21:57:35)
标签:

小庙

菜地

肥沃

斜坡

先人

分类: 散文随笔——西风

文/塞外胡胡
古去的家乡有这样一块地,是专供全村八十多口人种菜的地方。这地方在村西头下道沟坎再上一道沟坎,沟坎上又平整又肥沃的地方。上沟坎经过一道又长又陡的斜坡,斜坡上有一堆石头,领头的是个石头桌子,桌前有香炉,还有散乱丢弃的石猫石狗石牛石马,都差不多和拳头大小。这是一座压村的小庙。也就是村里死人了,到这里烧香烧纸给死人送盘缠,寄存死人的魂灵,三天以后死人的鬼魂就从这里升天。通常是死人的第一回上庙压长钱送汤水上来一回,以后的一天三上庙就都在沟坎下完成。沟坎下的人对着沟坎上磕头膜拜,这时侯,人人都把头扬得高高的,好像先人就在沟坎上就座,正在俯视下面的亲人。下面的人也就像对着望乡台一样,对着先人祈祷说话磕头哭泣长跪不起。人们就给沟坎上的那块地起个名字叫摇头上。
后来,摇头上就成了菜地和村小庙的代名词。
摇头上虽然地块小不值得耕种,但是土质好,适合种小白菜大罗卜和大辣菜之类的旱地菜。所以很受人们的青睐。故一年到秋惊喜不断,当春天漫山遍野都是光秃秃的时候,而这里羊角葱和韭菜就绿悠悠占据了地盘,总是最先锁住人们的眼神。到了夏天,各种菜品就多了,虽然萝卜白菜之类都长不大,但是人们喜欢,所以就一茬接一茬不露地皮地接上。
有了这块菜地,村里人的日子就显得富足多了。大多是赶在中午晚上,锅里烧着饭,匆忙来到摇头上摞把小葱,割把韭菜,揪把菜叶,回头一边走一边摘,也到家门口了,菜也摘完了。
有时有人刚刚走出村头,后边就有人喊“到我家地里给我捎一把!”于是这人一回头便问“成,你家的菜地跟谁挨着?要什么?”回答是上边是谁家的下边是谁家的,谁家种的啥,我那有啥能吃的。去了的人弄完自家的菜,就一家一家数过去,小心细致,绝错不了。回来了,还要对着这家主人重复一边,回头那留下的脚印子主人还得向邻居交代几句,别以为别人是来偷菜的。其实一出家门就瞧得清清楚楚,只是有的人过于小心罢了。
当倭瓜秧爬满地边的时候,伏天也就到了,头伏萝卜二伏菜,一场雨过后,村里人就统一行动,这时候,人们带着菜籽和劳动工具,然后背上倒成细沫的粪肥穿越沟坎,去摇头上种菜,用镐头刨坑儿,用手浮土,那沙楞楞的黑土地也就一个小坑儿一个小坑儿散满地,三四天以后小土坑儿里长出菜芽,十天八天就可以间菜。以后的随着雨水增多,小菜一边间一边长。秋凉了,萝卜白菜恋严地,虽然比不上水浇园的菜品鲜嫩清脆,但是旱地有旱地的好处,丰收了,房前屋后晾起干菜。干菜易储存,吃起来味道浓郁,或鲜或老一冬一春总是有菜可吃。
因为这菜地是用粪肥和手掌亲自保养起来的,耐旱无虫害而且适合多种植物生长,人们就舍不得丢开它。如此整整延续了几代人的传承。
多少年以后,村里有了机电井,家家可以上水浇园了,人们守着家门口的菜园子也不忘摇头上。但是这时候再也没人背着粪肥去种菜了,更没有人一早一晚急匆匆去菜地掐菜叶挖小葱。那摇头上也就成了荒芜之地。
村里死人了,多少年不上来一回,不是衰草连天的冬季,就是茫茫野花野草遍地的春秋,给小庙助长着荒凉。
跪在摇头下,仰望上面,有着无言的感伤。这时候,思念先人,追溯以往的岁月,不多想,也不难过,单只那泪水自己簌簌的往下流。好像先人的脚步自然就踏在热土上,你无法留得住,而那不想去的也得去了。

2017,7,27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