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塞外胡胡
 
追求高雅,不忘二奶奶。
  
二奶奶只是一个变迁时代的品牌代言,实际的细节得从根儿说起。
  我出生以前的事情,不知道,也就不去管它。
      上个世纪的七十年代,我已经记事儿了,一直觉得所有人当中就只有我二奶奶与众不同,虽然她终年寡居,穷得连棒子面粥都喝不饱,夏天穿着补丁褂子,冬天产穿一条屁股露棉花的青棉裤,人人都说她不知道愁,可她就是天天穷欢乐,村子里来了热闹,她最先跑到前头去看,村子谁家有点事儿,生怕别人记不得她,就恨不能顶着犁铧子尖儿往前钻;自己的闺女多少年穿不上一件新衣裳,她挖窟窿盗洞子偷偷摸摸卖小米儿给干丫头送上一快桃花红线缇的棉袄面子。我奶奶看不惯,背后总爱说她的不是,长了也就传到了二奶奶的耳朵里,她就当着我老娘的面将我奶奶骂了个臭死,说我奶奶是个黑心肝的老瞎婆子,自己合适就不顾别人了,食黑财黑,谁也别想沾她的光,外面儿上的事情一点也没有,等自己个有事儿了就该低三下四求人儿。
      
我老娘就认为二奶奶的话有道理,就听了我二奶奶的,顺着我二奶奶说:“二婶子,咱娘们儿心眼儿好老天爷爷看得清,咱不做亏心事,就不怕她鬼叫门。让她说去吧!”
      
我二奶奶和我老娘会晤,大多都是赶在晚上夜深人静的时候,因为我父亲去金矿上班了,孩子睡觉了,左邻右舍关了门,鸡不叫狗不咬。二奶奶的家就在我家前街的西南角上 ,要是从前面大门走就得绕远,而从后墙的墙豁子里钻出来就方便多了。二奶奶就从后墙豁子钻出来,一个人也不怕黑,就溜到我家门口了。我家的大门是木头撑子钉的,一抬就开了,连吱扭一声都没有二奶奶就进来了。一进来,先在炕沿下搓搓脚,也不用看老娘的脸色,就径直坐在炕头上,盘上腿就和我老娘推心置腹地说起话来。一出一段的话提就多了,一会就扯到最动心的地方,也就是二奶奶小时候在王爷府里的生活情境。那也是二奶奶一直铭记在心的快乐的童年。
      
随着那般故事,我们也会想像,王爷府楼瓦亭台,人丁兴旺,出出入入的大轿马车,夫人小姐。王爷是末代满清贵族贡桑诺尔布的自家兄弟,一个南王府,一个北王府,南王府在喀喇沁,北王府在舍利噶。显赫富贵。你想,我二奶奶是什么人,她是赫赫有名的北王府管家的女儿,满清时代蒙古王朝的管家是什么概念,王爷都让他三分,那是风光的不得了。
      
听我二奶奶说,王爷府是那般的模样,出门时坐的是燕飞的小车子,通身上下绫罗绸缎,香气扑鼻,鲜艳夺目。一有红白喜事,王爷府吃的都是“三抹桌”,即所有的人都可以参加,凡是参加的人一律有饭吃,一抹桌是干果,二抹桌是糕点,三抹桌是各色肉食。每一个体面的主子身边都随着丫鬟婆子,吐口唾沫有人搀着,咳嗦一声有人扶着。想要喝水上厕所都得呼啦上来三四个人窃窃私语像有秘密的大事要商谈。就更不用说女孩要想端庄体面只怕你不够,绝不会没有人恭维。
      
老娘听得心神荡漾,就是听一百遍也不厌烦。她就照着二奶奶说的大小姐的模样调教我,说只要你自己长成一个好姑娘,长大了才有好姑娘的命运。至于二奶奶,她是个好姑娘,只为时代变了,和她的身份不符合了,好姑娘的出身不被重视,二爷爷死得又早,孩子又多,又不想嫁人,所以很落魄。假如现在有人可撑得起二奶奶的心胸,自然二奶奶的大气文雅就胜过所有。这世上,绝对不会所有的好女孩长大了都像二奶奶。所以,尽管二奶奶的命运不济,还是得学二奶奶才有出息。
       
二奶奶拿出贵家小姐的做派,当时就只有母亲一个人欣赏。我是暗中喜欢的一个。 我虽然暗中喜欢,明摆着就无法掩饰那种追求高雅富贵的个性,所以二奶奶和母亲,往往就拿我比喻那些好的女孩和怀的女孩。
   
因此就常听奶奶背后笑话二奶奶,奶奶说:“她一天天走里闯外,说是万一有事了,也好别人帮忙捧场。只可惜,活了大半辈子,也没遇到一回大事,穷得过年连一只鸡也杀不起,锅底儿掉了连个锢撸子都请不动,还指望遇事有人捧场。你以为你是公社书记,走哪都有人陪着!”
     
后来二奶奶的干丫头出了门子再回门,给亲爹亲娘 买了酒和糕点,见了二奶奶连让一句的话都没有。二奶奶伤心死了,在老娘面前好个掉泪,最后对老娘说:“出门可千万别说我伤心落泪的事情,免得老瞎婆子解恨!”
       
说完这件事,估计二奶奶还没爬回墙豁子,奶奶就知道了她跟老娘诉苦,第二天见了老娘就一扭脸儿,意思是看你跟不跟你二婶婆学,名声不名声的不要紧,吃了哑巴亏自己不好受。
      
二奶奶命苦,我老娘经常可怜她,陪着她哭泣,但是也从来没分析过她命苦的原因。这和我老娘经常沉浸在苦命里是一个道理,我老娘的命苦是因为和奶奶合不来,经常针尖儿对麦芒,再加上父亲不服,她经常心存烦恼。实际上,她们都是好命,我老娘但只有一个力拔山兮气盖世的父亲就万事大吉了。至于二奶奶,那么年轻漂亮,本身保养的又好,当时又有矿上的毛成金老头儿追求她,那老头儿脾气好,挣钱多,天天乐乐呵呵儿的,一张口就是一大堆笑话。可她就是不嫁,说是嫁人就丢不起人,偷偷勾引却认为没什么大不了。再就是二奶奶家的两个叔叔一个姑姑非常孝顺,就是在她把辛辛苦苦淘登来的桃花红线缇棉袄面儿给了干丫头,我那姑姑和叔叔都没说一句埋怨的话。记得二奶奶做玉米面饼子不放碱,干粮酸得人闹胃病,也都捂着肚子去干活儿。二奶奶悠悠哉哉,每天一觉睡到大天亮,头疼脑热都得去找大仙儿还愿,求先生配偏方。没钱给人就哭着诉苦,不但不花钱,还往回赚东西。用我奶奶的话说就是:“她没病,就是把她闲地,要是嫁个野汉子天天打她骂她,她就得劲了!”
      
可是二奶奶就那样,一不嫁人,二不顽强,第三也不改掉诸多的陋习。就是一个劲儿地苦命。
      
奶奶说的话自然是恨话,恨铁不成钢,按着实事分析,这话放在二奶奶身上和她的顽固比起来也不算太狠。有个例子就更能充分证明这一点,我有一个叔伯大姑,是先那个二奶奶生的,先那个二奶奶死了之后,二爷爷娶的这个二奶奶。虎巴拉儿有一年春天,二奶奶带着孩子就投奔大姑家去了,房子也扒了,院墙也推到了,连门口的一颗大杏树都刨下来。后来不知为什么大姑就得罪了二奶奶,二奶奶就在大腊月的年根下回老家哭哭啼啼,说姑娘给她气受了,要是没人管可就活不成了。我奶奶问她:“为什么原本在这里过得好好地就突然把家搬了。”
      
她说是姑娘勾引的,姑娘要是不说让她去,她怎么能说走就走呢。大概姑娘勾引她就是想管制她。
      
奶奶架不住她的哭,就让父亲和叔叔们在腊月二十七从临近村庄借了三辆大马车,就把二奶奶从她闺女家搬回来。她闺女万般也没想到,背判自己的竟是自己的后母,就在搬家的那天当着父亲的面要撞死。可是父亲呢,就是心硬,指着姑姑说:“你死吧,死了活该。我家二老太太带着孩子来投奔你,本以为是求你照顾他们,可是你却给气受。我们往回接你还不让,想讹人,就问问大伙,你还有脸来豁命!”
       二奶奶就是要回家,姑爷都跪下了,外孙和外孙女满口叫着姥姥。二奶奶就是不答应。
      
回来之后,就临时住在二叔家,二叔一家人就充分领教了二奶奶的治家才能,即每天晚上务必将尿盆子放在头上,夜里起夜的时候挨个将孩子们都叫醒了,有尿没尿稀里哗啦折腾半天。二奶奶早晨起床先坐起来披着被子抽一锅子烟,然后让孩子起来,孩子稍晚一点,就开腔叫骂,骂得花花哨哨的,什么“啊,这是正经八本的人家吗?外面来了人了,屋子还不起来,有扇门也得让人把锅端去!”我二婶子就悄悄对我奶奶说了,我奶奶又是一撇嘴:“你不害臊,还让人把马偷去呢!把房子推走呢!你想让人偷,不怕贼来偷,就怕你真穷。你可得有!”
      
年过之后,开了春就在村东头 踩了一处院子,盖了三间房子。连去带回折腾一年,就改了从后墙豁子来我家串门的路径。
       
以前塔子大姑家和娘家的关系非常好 ,那时候大村子到在农闲时节都有热闹,大多都是农村人自己组织起来的影戏和唠子。塔子一唱唠子,大表姐和小表弟就从南梁走下来,走下来我们对面村里的人就都知道了,这是接二奶奶去听戏的。随着二奶奶去大姑家,我们也去凑热闹。
      
自打搬家的风波一过,二奶奶就再也不去大姑家了,不但她不去, 也不让别人去。别人怕她生气,也就不再提塔子的事儿了。只有我奶奶说:“再不和睦也是你的闺女。即便不是亲闺女,也待你不薄,你咋就那样绝情绝意呢!”
      
这时二奶奶又掉泪了,抽抽搭搭,又擦又抹说:“我这辈子命苦,一个顶梁柱的丫头也靠不住,我实在受不了她的管制,我老婆子一辈子草刺儿不捏,她让我打鸡喂狗,割草喂牛。活活就当了奴才。”
      
我奶奶就赶紧说:“得!等我有功夫去塔子,找那个不说理的东西问问她,你是咋样对待你妈的!”
     
背地里就撇嘴,“以为闺女没你就过不好,后妈就是不行!”
      
二奶奶曾经是贵家的大小姐,热情只对顺从她的人,我老娘就成了她一辈子的依墙骨。好事赖事我老娘都依着她。她就始终是那副大小姐的脾气。
      
平民百姓,既不是富贵的贵人,也不是落拓的穷人,就像我奶奶,打鸡喂狗,割草喂牛,背孩子做饭,从来就没埋怨过。我老娘说,要是我奶奶有我二奶奶的心胸,她的儿孙肯定有成大器的。我奶奶早知道老娘的意思,就说:“我这辈子算完了,下面,就看你们的了。”
     
 我老娘的晚年到了, 每到感觉体力不支就嘱咐我们:“长心呀,你们要长心,不长心是没有出息的。”
     
我们就使劲地点头答应,但也没见得人家不长心的人少了什么,我们也没比人家多了什么。
      后来我在生活中亲自碰了几次壁,就清醒了许多,好多事情你没有必要一直地强调,一直地等待或者一直地埋怨。大小姐的脾气要不得,因为这世上没人欠你的,就没有责任惯着你。应该知道,只有行动可以改变生活,那也肯定是好的行为。
平民百姓的生活高低都无极限,贵在修心。二奶奶本来是有福的,只是大小姐这顶帽子压在头上,一辈子也没低头,高贵得她凄凄惨惨,悲悲切切!
 
2017,3,31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