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一双绣花的手《陕西文学论坛》

(2015-07-24 08:59:30)
标签:

七岁

针线活

假小子

八十八

绣花

分类: 散文随笔——西风
     文/塞外胡胡
 
一双绣花的手《陕西文学论坛》

 
       一提到手,我便想到这世上最美的手,舞蹈演员的手最美,那轻轻的一摆动,像行云流水,像舞动的烟霞,像风吹的绸缎,灵动,妩媚,变幻多姿。那尖尖如笋的指尖,就像直刺花心的利剑,霎时间,就令紧闭的花苞,绽开美丽的花朵。那是一双美丽的手,妩媚的手,好看的手。然而,我婆婆也有一双手,她又弯又粗的指头,又皱又暗的皮肤,指头上的关节处生出豆粒大的骨节;用手一捏,发出咯吱咯吱的脆响。和着她的两只胳膊,像两只弯曲的树根一样,时时笨拙的摆动着。
       就这样的一双手,我敢说,也是世界上最美的手。她做出来的活计千般样,有粗粗的泥土活,脏脏的家务活,累人的庄稼活。而最让我喜欢又感动的是她的针线活。
      婆婆的针线活很好,这是她七岁捏针捻线练出来的功夫。听婆婆说,她七岁的时候,脚上 缠上了布条子,闲来无事只能坐在炕上等,等人长大了以后,留下一双又尖又瘦的脚。可是,那年月,女孩子的命运虽然是一双小脚,一手好针线,但真要拿得下来,还得费出一份好功夫。这样,幼时的婆婆就坐在炕上,养小脚,学针线。
       婆婆的针线活是从纳鞋垫开始的,那年她才七岁,
她的奶奶把她放在身边,一边学活,一边跟着奶奶学道理。她的奶奶眼神不好,也就是她一边纳鞋垫,一边给身边的奶奶认针线。奶奶是个既圆满了手脚,又受苦受累的庄家婆子。她明明知道穷人家的闺女长大了,就算是修饰成一朵花,也得到田里干活;回到家来,也得做家务弄孩子。可是别人家都这样,你不这样,就被人瞧不起。我婆婆就在这样的教导下,老老实实坐在炕头上,每天忍着脚丫子的疼痛,手里做着捏线拿针的活计。
       祺一双鞋垫可换一个铜子。俩个铜子就能换一只烧饼。那时候赤峰的哈达烧饼出名,婆婆的鞋垫两天一双,也就是说,隔上十天八天的,拿出去,就可以换来一顿美味的嚼惯。婆婆的奶奶一有空,看家里的活计松缓了,就让婆婆的爷爷到城里的鞋铺子拿活,纳鞋底,祺鞋帮,为了多挣几个铜子,还得拿出几个大麻油钱,白天忙罢,黑夜也要忙到三星打横梁。
       婆婆的爷爷奶奶是单过日子的,她的父亲母亲身边还有大姨二姨二舅老舅。婆婆的奶奶,唯独喜欢婆婆。也是她小时候就受人喜欢,听话,手巧,懂事。
       婆婆的针线活随着年龄的增长,手艺越加精湛,鞋垫纳会了,紧接着就帩扣迷儿,也就是将一条窄窄的布条缝成一条桶 绳,用来打蒜巴疙瘩做扣子。她小手小眼干活细致,深受成衣铺子老板喜欢。五根扣带一个铜子,婆婆一天可以缝十条,也就是一天就可以买一只哈达烧饼。那时候,顶多也不到十岁。
       到了十岁,就会做许多活了,也适应了熬夜。拨灯花,看星星,从实际中汲取经验,没有钟点也知道眼下的时辰;观看云彩,也知道未来的天气。
       有一次,婆婆的爷爷从成里带回一样活,一下子就把婆婆的注意力吸引住了,那是一些小小的荷包绸缎面,还有一些五颜六色的丝线。绸缎面上印着手心大的花样,啥花都有,菊花、荷花、梅花 、还有蝴蝶和小鸟。婆婆一看就喜欢上了,很快就就按着图案上的颜
色,把花绣上去。后来婆婆的爷爷把她的活计拿到城里给玩艺店的老板一看,老板非常高兴,从此,婆婆就多了一手针线活计。婆婆说,啥绣都有,枕套顶,绣鞋帮,披肩,衣服的前大襟,孩子的肚兜兜。各种各样。
       婆婆的爷爷为了满足孙女的喜好,就尽量联络一些绣花的活计。因此,我婆婆自小就演绎了一手精湛的绣工。
       她的一双手,并不是因为你是穷家女儿会干针线活,就由了你的性子。长到十三四岁的时候,家里就连连出现变故,哥哥因为不喜欢爹爹为他娶的嫂子,在新婚的夜晚,心急猝死;母亲因为心疼儿子,二年以后,也因病去世; 接着爷爷奶奶也相继去世了;她的小弟弟,十五岁因肺痨也死了;爹爹想弟弟,得了疯癫病;出嫁的大姐姐,因为嫁的是城里的教书先生,先生因参与了国军的事情,被禁锢了自由,不久自杀了,姐姐带着七岁的儿子回娘家过日子,不到二年也因病去世。也就是现如今,家里仅剩下外甥,爹爹和她,三个人过日子。这三个人也只有她是个家庭的顶梁柱,她种田,养牲口,做家务,做针线;偏偏又是兵荒马乱的年头,你说,一个姑娘家,有多不容易。
       婆婆的一双手,很少沾上她喜欢的活计。她自己说:“花顾不得绣了,脚上的布条子,也不知啥时候不翼而飞。手指粗的像木棍,脚丫子长得像板凳。活脱脱一个半大小伙子。
       不过,偶尔闲下来的时候,心情好了,或来在年节之下,婆婆也做点小玩意,上面点缀上一点花呀啥的 ,挂在端午的门槛上,或者过年了,自己给自己做一双带花的布鞋。她自己说:”没有那多闲心了,出门打扮成个小子摸样,梳着月亮头,穿着清衣服,腿上砸着腿带。进城的时候,肩上背着褡裢,谁也不知道你是假小子。“
       她记得最怕的一次是去城里回来,路过塔不台河滩的老毛子居住地,离得很远就看见,几个老毛子正杀牛生吃牛肝,看到她就向她这边走来,吓得她腿肚子转了筋。谁知道。老毛子只看了她几眼,就让她绕过去了。后来,她听说许多大姑娘小媳妇出门遇到老毛子的事情,再也不赶独自一人很晚回家了。
       婆婆嫁人的时候,她爹爹的病早就好了,她嫁的是地主家的后代,由于斗争,沦为孤儿。那一阵子,地主家的后代都是毒草,谁家的姑娘肯嫁!不过也只有婆婆这样的姑娘,啥都不在乎。嫁过来的时候,公公简直太穷了,房子是舅舅家的,通身上下一张皮。人们担心她会离开那个孤儿,谁知道,她不但不离开他,还很关心他,护着他。就这样,她有了这个家。
       这个家当初除了两个人之外,啥都没有,婆婆的两只手就开始造家,脱土坯,垒墙、搭土炕、和泥给房子抹房顶。从此有了自己的房子,又有了自己的孩子。后来孩子大了又有了家,孩子的家又有了孩子。公公一直是个老实人,死于三十年前个体单干的时候。婆婆在漫长的岁月当中,家里外头不得闲。她生了八个孩子,剩下六个。她背着孩子下地干过活,背着孩子做家务。后来又帮着儿子带孩子,一个接一个,总共四个孙子,六个孙女,一带就是数十年过去了。她的脊背是这个家两代人的摇篮,如今重孙子十多岁了。在漫长的岁月里,她的手始终是家务、庄稼活、孩子、针线。偶尔闲下来的时候,心情好,年前节下,也做点绣花呀啥的,给哪个孩子做个荷包,做双花鞋,缝个布口袋。虽然手粗,针粗线也粗,但是做出来的东西粗中有细,非常耐看。
       如今,八十八岁了,眼神和手到在一起,依旧传神,那灵动鲜活的样子,和花一样令人悦目。她那双变形的手,做起针线,还是那么生动。我看看她的那双手,怎么说呢,和舞蹈演员相比,差的是摸样,不差的是岁月磨砺出来的艺术之魂。真的很美!
 
2015、7、24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蛐蛐在窗外
后一篇:听取蛙声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