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原汁原味的乡土之爱——读吕斌小说有感
(2014-08-27 21:07:33)
标签:
乡党书记摇辘轳辘轳绳断了杂谈情感 |
分类: 文学评赏 |
文/塞外胡胡
赤峰作家吕斌是家乡内蒙古的乡土作家,由于我对家乡人的生活很熟悉,所以对家乡作家的作品就情有独钟。我喜欢吕斌老师的乡土小说,主要有两个原因,其一,他真实地反应家乡农民的生活,那些家里家外的故事,非常逼真生动;其二,他的小说语言朴实,叙事真诚细腻,读起来像是在听村中的老大爷老大娘讲故事,那些家长里短,一个用心讲,一个用心听,形成一种绝密的互动形式。乍看起来很平常,很淡泊,但是您细细品味,慢慢咀嚼,就会觉得,文字的魅力不只是告诉你一个故事,而更多的是,“谁解其中味,尽在言外中。”
最近,吕斌老师连着载出两篇短篇力作,前一篇是《辘轳乡》,说的是一位刚上任的乡委书记,一来辘轳乡不懂这里的规矩,不会使用辘轳打水。后来经过深入生活,和群众一道劳动生产,逐步摸透,原来这里的人们就“辘轳乡”生活,顾名思义,早就养成一种习惯,无论你是领导还是平民,衡量一个人的标准是摇水井的辘轳,你不但会摇,还得勤摇,摇的会摇的勤还不算能耐,关键是从三六九等大的水斗子中捡大的摇,摇得起放得下,又稳又准,不喘不嘘,那才叫实实在在的能耐。而新上任的乡党委书记,就做到了这一点。
他说:
经常有人问我在哪里能找到我的小说《辘轳乡》,很想读一读。这篇小说是我的代表作,发表时引起很大反响,内容是描写一位新上任的乡党委书记面对辘轳乡这个特殊环境,是当一个为民服务、让老百姓佩服的基层干部,还是装潢门面得过且过、把这个职务当作升迁的阶梯?他选择了前者,但要实现他追求的目标,并非一帆风顺,我想通过小说的形式,表达中国特殊地域官员和农民之间深刻而广阔的底蕴。现在特意把这篇小说放在这里,便于想读到它的人阅读。——吕斌
《辘轳乡》开头:
王祥虽然在赤峰北部农村长大,但对辘轳乡只有耳闻,从没踏上过这块土地,他辨不出该朝哪个方向走。忽然,看见公路左侧的山根下有一眼辘轳井,一老一少在摇,几十只羊聚在水槽子周围------
全文情节在朴实的语言和实际生活中铺展开来,既生动风趣,又寓意内涵,给人以干部和百姓之间那种和谐坦诚的人文之美。即刻画了干部和群众之间那种毫无芥蒂的情感交溶,又表了农民作为土地主人的宽厚胸怀。
第二篇小说《老村长心系辘轳绳》
围绕着老村长心系群众生活的主题,展开一片小说天地。井台边上的事情,对于农民来说,最平常的一件事,可是在吕斌老师的笔下,就栩栩如生,风情万千。
他说:
这是我发表的“辘轳系列说中的一篇,原名是《辘轳绳》,大致内容是当下的村干部为了自己发家致富,不管村民的生活,而当年的村干部、现在已经退休的老干部,仍然把为乡亲们服务当作头等大事。小说故事曲折,充满悬念。把这篇小说放到这里,让更多的读者能够读到这篇小说。——吕斌
《老村长心系辘轳绳》开头:
辘轳绳断了。
什么时候断的谁也说不清,是谁弄断的就更没人知道,可能弄断辘轳绳的人怕众人责骂,辘轳绳一断他就落荒而逃了。往次,辘轳绳一断总有人另找一根绳子拴上二齿子,放下井去将柳条斗子连同辘轳绳一齐捞上来。对啦,这次也许弄断辘轳绳那个人找不到一根同井深一样的绳子,井深二十多丈呢!他不畏罪潜逃怎么着?
郑红友是早饭后知道辘轳绳断的,他剔着牙花子闲走------
全文围绕着一根辘轳绳展开生活描述,人物、故事,层层递进,滴水不漏的再现一番乡野生活、小说语言具有地方特色,更显得真诚亲切。绝类的艺术发挥。
吕斌老师文如其人,他个人的形象也标志着乡土生活的特点,一举一动,一言一行,一点也不夸张,也不猥琐,从他的小说中,能看到他的本人,可以说,你从百万篇小说中,一眼就能认出他的手笔,他的小说也是他本人的代言。
吕斌老师的风格特点,值得学习的地方很多,最值得学习的就是自己有一个坚定的文学立场,好像是矗立在田野中的一颗大树,任他风雨飘摇,我自岿然不动;又好像是地老天荒的守候,任他岁月变迁,都不会动摇。这和他浑厚朴实的人格魅力分不开,原子淳朴厚道的乡土情怀,
吕斌老师的短篇小说很多,其中《我们家的女人们》,熟为人知,那里面的故事,更是让人感动流泪。《靠山吃山》写的是作者少年时的一段出山捡牛粪的故事,从中让我们深情了解到,内蒙古北方农民在一个特定时代的背景下的生活。再现了家乡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美好期盼。
有时候我想,一份朴实的生活再现于笔端的同时,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做到资深明了,我是原汁原味的农民出身,但是我写不了自己的故事。不知道为什么,当我想好了要写自己身边故事的时候,不出三句话,文字就跑调了。后来经过反复琢磨,原因就是自己置身于生活中,光顾擦汗埋头,来不及好好体验生活,天天如此,熟视无睹。精神上,也是顾彼失此。这时,我总想起老师的曾经说过的话:要用心观察,细心聆听。
吕斌老师的小说,给我最大的感受是,小说之中的“小”不可以忽视,写好小说中的小,一点也不比写出大来少费工夫。而吕斌老师的“小”,就相当绝门,小到常人难见的地步,小到细腻如丝的微处。这些小,是构成吕斌小说最大的特点,每一篇里都有以小见大的功效。
吕斌老师的写作特点,值得学习。在这里谈谈我的阅读体会,也许是王婆卖瓜吧,一份家乡的情怀,家乡的血汗,总是给家乡的土地注入活力。我喜欢家乡的风土人文,读一篇原汁原味的小说故事,给心灵家园以最纯净的浇灌。愿我们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条“辘轳绳”,为自己,为他人奉献至纯至真的净水之爱。
但愿吕斌老师笔键如刀,再现更多的乡村精彩!
吕斌博客:http://blog.sina.com.cn/u/1256346292
2014,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