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红楼梦》赏析——话说贾政

(2014-03-11 13:56:22)
标签:

情感

文化

杂谈

分类: 文学评赏

   文/塞外胡胡

 

    “红楼梦”一书可以说是小说作者曹雪芹的精神战场。他在这一战场中游刃有余,剑光飞舞,把人物调配的团团转。若给书中的所谓正人君子贾政取一个符合“正”的名字,那是轻而易举,叫他“贾歪”也并非一件有伤大雅的事情。因为在曹公的笔下,似乎咋说都说得过,不用担心后人的推测想象有可能或不可能的话。从这一点上说就可以证明:这世上只有想不到的,没有做不到的。

    假如贾政的名字叫“贾歪”,言外之意,他就一定是个正人君子,他就不会担心有人时刻企图扯开他虚伪的面纱,揭露他内心深处的秘密。这一点,也恰恰不用揭露,就从他一举一动中流露出来。

    大家都知道,皇上一直重视贾家的功绩,从祖师爷辈子开始,太爷爷就东挡西杀,为朝庭效力。这就为后来贾政的迁升打下坚实的基础。他与皇上之间,既是同甘共苦的君臣关系,又是互相信任的朋友关系;再后来,元春嫁到宫里,又是亲密无间的连理关系。所以,后来就铸就了元春加封凤澡宫,回乡省亲的一段风光佳话。

    从政治目的上说,贾政逾越万人之上,成了皇上眼中的红人,贾家的一干势力,可谓皇上的半壁江山。虽然贾政跪在朝堂之下,对着朝上山呼万岁。这一点,旁观人都看得出,他是皇上他老丈人,说白了,还有他的半壁江山;与其说拜皇上,倒不如说,拜自己的权势,乃至心目中的那半个中国。

    从个人的心胸报复上讲,他达到了自己的目的,实现了仕途之上的打算。虽然心目中有一个令他时刻头痛的儿子,但是他的女儿却为她挣足了光彩,令他甚为欣慰。不过,这一点无论如何,掩盖不了他内心深处的愧疚,因为他的女儿根本不喜欢嫁给皇上。在省亲那一刻,元春流着泪,说出自己的心里话:“早知如此,当初何必送我到那不见天日的地方。”一句肺腑之言,就把贾政给告发了。且说,当初元春是在怎样的情形下进的宫?不言而喻。贾政为了安抚女儿,恭恭敬敬跪下,磕头行礼,依持着半壁江山的沉重训教女儿“娘娘要以朝庭为重,好好伺候皇上,皇上的泰安就是万民之福!”这话也就间接告诉元春:你小妮子,也该知足了,虽然为父的对不住你,剥夺了你的自由,但是如此忠厚的国礼总也抵得上你小小心灵中的一个私愿。

    其实,元春从心里,永远都不会原谅父亲!

    在《红楼梦》一书中,我们看得出,曹公是多么侧重于儿女情长的写真,假如元春能留在大观园,还不知道大观园能平添出多少怡人的光景,平添出多少引人的故事。可是,在那种环境下,作者就违心的舍去一位女孩的自由,去满足贾政的官道仕途,这么做,明知道当时谁又会从心里答应他!

    可知贾政的愧疚,还远远不止于此,他明知道那暗无天日的地方,法度森严,弄不好就搭出性命。他既舍不得女儿,老太太舍不得孙女,老婆舍不得心尖儿,却如此又将女儿送给皇上。这就等于将女儿送入火坑,然后又在火坑里加了柴禾。实在愧疚!

    千方百计讨得女儿的原谅,千方百计忏悔自己的罪责,一口一个娘娘,一步一个圣上,他何不希望江山永固,女儿和女婿永远平静的生活。他就算鞠躬尽瘁,也死而后已!

    然而,没人领他这方面的情谊。

    可是恰恰的还有一个人非常羡慕那种生活,就是薛宝钗。元春是多聪明的人,就把父亲的知己薛宝钗点给他做儿媳,让他明白年轻人爱与不爱带来的苦果是什么滋味。

    贾政深知儿女心,可是他没有办法顺从每个人的意愿,去安排每个人的生活。所以,总以罪人苟活于世。形貌上一流人品,端端正正,实际上,心灵早已扭曲了,活的并不开心。甚至背后都在骂自己,“正经也是假的,一切都是虚伪,自私!”

 

2014,3,11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成人礼——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