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塞外胡胡
据今二千五百多年前,释迦牟尼在成佛以前,曾经过了六年的苦修岁月,乃至日食一麻一麦,使身体变得极度瘦弱。终于觉悟到:世间的人们追逐物欲,过份享乐,固然无法达到解脱;而一味的执着于苦行,也是没有办法修成正果。于是,重新调整修行的方法,从苦行的座位上站起来,走下尼连禅河,洗去身上的污垢。
尼连河边有两名牧牛女子,一名难陀,一名波罗,素日里看见释迦牟尼如此虔诚苦修,心中甚是感佩。这时见释迦牟尼愿意接受她们的祝愿,就忙选出肥壮的母牛,洗涮干净,挤取乳汁,蒸成乳糜,捧到他面前,顶礼奉献。
释迦牟尼接受了供养。自此,释迦牟尼每日食用牧女奉献的乳糜。一月之后,体力回复了以往的壮实。此后,他又去尼连河中沐浴时,觉得遍体清凉,光彩焕发。之后,来到了一株高大茂盛的菩提树下,端坐思惟,发下誓愿:“我若不圆成正果,宁可碎身于此!”
如此,释迦牟尼在菩提树下静坐四十八天。时至腊月初七晚上,天气清朗,星月高悬,释迦牟尼静坐在金刚座上,眼前显出十方无量世界,有过去世的、现在世的、未来的。洞见三界因果。
腊月初八日凌晨,明星现天,他豁然大悟,得到无上大道,圆满正觉佛陀。
从此,腊月初八,定为释迦牟尼的成佛之日,成为佛教的一大盛典。 霎时间,大地震动,天人齐赞,天鼓齐鸣,曼陀罗花,曼殊沙花竞相开放。从此,有了腊八节的说法。
(原文来自网络)
2014,1,8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