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025年06月11日

(2025-06-11 10:09:56)
分类: 精粹采撷

“仅一印人耳”

---纪念篆刻家苏白先生

                   

一段时间,曾经他的名字似乎被印人们淡忘。但是,你可曾知道,1983年《书法》杂志举办全国首次篆刻评比,其篆刻在4027件作品中脱颖而出,位列十佳之首!当代写意画大家崔子范的常用印“崔子范”即出自其手!人民美术出版社《二十世纪篆刻名家作品选》收录二十世纪已故篆刻大师、名家113人,当代大家仅有数人,他的名字赫然在目!他就是著名篆刻家-----苏白先生。《二十世纪篆刻名家作品选》对其简评:“其篆刻祖述古玺,追秦仿汉,皆能得其门径。作品古朴典雅以古见今。取势流转多姿,富于变化,风格独特。”给予了很高评价。2014年,刘一闻《苏白朱迹》王善杰《苏白印集》出版,苏白的名字和篆刻艺术才被业内瞩目。刘一闻认为:“在苏白老师的这个年龄层面中,即便放眼全国印坛,他的一流创作水准以及崇高艺术地位,都是毋容置疑的”。

苏先生自己曾刻有一印“仅一印人耳”边款为:“每闻人誉之金石家,殊觉汗颜。不读书不弄笔墨,只伏案刻字,岂敢冒名也!”不自矜、不自满的谦虚品格跃然石上,令人仰止。

苏白先生原名英心,1926317日生于山东福山,1983526日去世,年仅57岁。生前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西泠印社社员,山东省书协常务理事等。

苏白先生于193812岁时即拜在青岛张叔愚老先生门下习书、印,后又师从陈大羽、邓散木两位先生,从艺45载。苏白先生与恩师邓散木一生未曾谋面,自1956年至1963年邓先生仙逝,前后7年时间,教与学全靠书信往来,寒暑无间,尽得“虞山派”衣钵。“未面师生”的故事至今被传为艺坛佳话、奇话。邓散木先生逝世前,曾对其家属说,我的学生遍及大江南北,但我认为学得好的,只有青岛的苏白……可见期许颇深!

苏白先生一生创作勤奋,治印逾万,代表作有《苏白印蜕》、《苏白仿古玺汉印》、《古代科学家印谱》、《鲁迅笔名印谱》等多部。先生艺术造诣精湛,蜚声海内外。知者惋叹,苏白之作有出蓝之谓,若假以天年,定能成为创新开派的一代大家!苏白先生尝自谓“仅一印人耳”实为自谦。君不见,《书法》杂志曾刊登先生小楷,法度谨严,自然俊逸;先生篆书高古绝伦,金石气扑面而来;先生年轻时亦擅丹青,后时少作;对于金石文字学,先生见解独到,许多讲义、文稿发他人之未发。

我认为,苏白先生功于印林概括有四:一是为师古人、师近人而能化己作出了典范。先生取法秦汉、师法粪翁,取长补短,有效地克服了千印一面的程式化、雷同化的不足,真力弥满,流转多姿,自成一家;二是对于齐鲁印坛的复兴起到了鼓舞带头作用。解放后,山东在全国有影响的篆刻名家不多,像朱复戡、蒋维崧等皆为客居,1983年苏白先生全国获奖,在自古就被誉为金石重镇的齐鲁薪火重燃,其意义非比寻常;三是传道授业,为普及篆刻倾尽全力。其弟子众多,如刘一闻等已是当代印坛名家。尤其在河南举办的篆刻研讨班,推动之功,河南书印界同仁至今念念不忘,曾受教于先生的篆刻家李刚田对此多有称誉;四是成功烧制紫砂陶印,实为现代陶瓷印的开路奠基人。概观先生篆刻,我以为以其披刀纵横,元气淋漓,巧拙相生的阴文印为胜,而其拓款技艺更是出神入化,尝见其拓款,仅以唾液粘纸于石,顷刻而就,墨拓薄如蝉羽,色黑幽亮,煞是古雅。

对于苏白先生的艺术成就,当时名家皆有中肯评价。吴作人先生题词:自辟蹊径,以证其非旁门左道也。康殷先生题:古朴雄奇、一时无两。陈叔亮先生题:铁笔神来。谢稚柳先生题:散木遗风。钱君匋先生说:老友苏白先生治印甚勤,初法散木,得其神髓、旋变,乃见自家面目,其横斜泼辣之姿,随刃锋所至而跃然纸上,汉人淳朴之趣,咸从此出,诚晚近不可多觏之隽品也。而苏白先生对此说到:上海的钱君陶先生说我的作品已入化境,我觉着还达不到这地步,钱先生是鼓励我,我应该看到自己的不足。老一辈艺术家的谦虚风范足以楷模。

我与苏白先生的师生之缘始于上世纪70年代,家先严1963年曾就职于青岛工艺美术研究所,师从叶艺、赫保真、杜宗甫诸先生,大约在1973年左右与苏白先生相识并学习篆刻,1974年即带着我的学印作业请苏老师斧正。1975年春节,借回青岛看望祖父母之机,我揣着自己的习作怀着敬畏,敲开了观海二路53号苏白先生的家门,蒙老师不弃忝列门墙。此后9年时间里得到老师悉心教诲,尤为感人的是,许多印稿是老师在病床上吃力地批改并写信回复,关爱之情至今难忘。记得是1979年的一天,在先生家里老师为我示范,顷刻间刻就了“陈岩书印”等数枚印章。走的时候对我说,印石不好买,我这里有些刻过的印,你拿回去磨了刻印用吧,我便随手拿了几方。到家后才发现,原来是老师刻制的叶剑英《忆秦娥 祝科学大会》词句,思忖再三,最终没舍得磨去,至今仍为当时的决定庆幸不已!只可惜印章不全,仅有“叶副主席词”“忆秦娥”“追科学”“鞭先着”“宏观在宇”“微观在握”“吴刚愕”等7印,其余3方暂时找不到了。现收藏苏老师刻印11枚。还藏有老师印谱4册,印拓445枚。《鲁迅笔名印谱》2册,鲁迅笔名144个,147枚。摹古印集1册,印拓58枚。书信十余封,为篆美堂至宝。

对于先生的艺术造诣,李刚田、刘一闻、孟庆泰、任全书等先生多有论及,真知灼见,公论自在,兹不赘言。

2012年笔者撰写的《苏白及其《鲁迅笔名印谱》》在《印学研究》(2012)和2013220日《书法导报》刊登。为纪念老师逝世42周年,撰写的《苏白篆刻及其艺术价值》2025610日在《中国书法报》第522期发表。

现将所藏部分印拓等公诸同好,聊表对老师的怀念之情。

 2025年06月11日

2025年06月11日

2025年06月11日

2025年06月11日

2025年06月11日

2025年06月11日

2025年06月11日

2025年06月11日

2025年06月11日

2025年06月11日

2025年06月11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