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世经洪评】据报道,如果按照世界银行主持的国际比较项目最新"购买力评定"数据,中国GDP总量将于2014年年底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这是自1872年美国取代英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以来,第一把交椅再次更迭。
问题是,"购买力评定"方法准确吗?
比较各国经济总量大小,首先必须把各国原有用本国货币衡量的GDP转换成相互可比的指标。常用的方法是根据市场汇率把各国GDP折合成以美元为单位的GDP。按此计算,2013年,美国GDP总量为16万8千亿美元,中国为9万2千亿美元,相距仍然甚远。
不少经济学家认为用汇率将各国GDP折合成美元,然后再进行国际比较不合理,因为汇率往往偏离各国货币的实际购买力,特别是对GDP中一些不可进行国际贸易交换的商品和服务。例如,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是6:1,如果6元人民币在中国可以买10个鸡蛋,而1美元在美国也可以买10个鸡蛋,那么6:1的人民币汇率与两国购买力相符和。但如果6元人民币在中国可以买15个鸡蛋,1美元在美国买10个鸡蛋,那么6:1的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低估了人民币的购买力。反之,如果6元人民币买不到10个鸡蛋,人民币汇率则高估了人民币购买力。
假如中美两国GDP全是鸡蛋构成的,比较两国GDP就简单了。如上面的例子,6元人民币买15个鸡蛋,那么,先将中国按人民币衡量的GDP总量除以6,则合成美元,然后再乘以1.5倍即成为按购买力评定(英文缩写PPP)计算的与美国可比的GDP。非常合理。
遗憾的是,实际中的GDP是由成千上万不同商品和服务构成的。如果按汇率折合,其中有些商品在中国比美国便宜,而另一些商品中国则比美国贵。
为了能得出各国可比的购买力,世界银行组织了大批国际统计专家根据各国一揽子可比商品和服务的价格来计算购买力与汇率之间的差别。在上面鸡蛋例子中,1.5就是将汇率修正为购买力评定的系数。每隔几年,世界银行就会更新一次各国购买力评定系数,并重新计算一下各国的可比GDP。
根据世界银行今天公布的最新数据,以2011年为基准年,当年美国GDP为15.5万亿美元,如果按汇率计算,中国当年GDP为7.3万亿美元,但按购买力评定计算,中国当年GDP为13.5万亿美元,购买力评定修正系数为1.85。按照2012-2014的中国和美国GDP各自的GDP增长,在2011年的基准上可以推算出,到2014年低,中国以购买力评定计算的GDP将超过美国。
但如果告诉中国人,人民币的购买力比目前与美国汇率所反映的高出1.85倍,可怕很少有中国人相信。大多数人的直觉正相反,认为按目前目前汇率,人民币的购买力低于美元。
希望中国的统计专家能拿出中国自己的购买力评定系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