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國經濟仍有近憂遠慮

(2011-12-26 01:20:48)
标签:

中國經濟

通货膨胀

房地产泡沫

人民币升值

利率改革

财经

最近刚开博客,先将过去写的一些目前仍然有意义的经济文章上载。

以下这篇专访文章刊登在20114月香港镜报月刊。

            抑通脹控房價是中國當務之急

        ─訪全球經濟監測中心主任洪平凡博士

華裔精英          莫利亞(香港镜报紐約分社社長)   

 

 

中國經濟仍有近憂遠慮

莫﹕首先請您評析中國經濟目前的和今後一段時期的宏觀走勢。

 洪﹕從一些主要宏觀經濟指標GDP、工業生產、國際貿易、就業、財政收支等來看,中國經濟已經基本消除了全球金融危機帶來的外部衝擊,逐步回歸到自身的增長軌道。但是,目前中國經濟仍然面臨許多來自國際和國內的挑戰,既有近憂,也有遠慮。

從國際角度看,短期內,主要發達國家的經濟還不能完全走出金融危機造成的困境,仍在繼續設法將他們高失業率和龐大財政赤字帶來的政治和經濟壓力轉嫁到其他國家。因此,中國仍然面臨貿易保護主義和人民幣升值的壓力。此外,發達國家主權債務的風險直接影響中國龐大外匯儲備的保值。在中長期,隨中國成為全球第一大出口國和第二大經濟體,中國在國際經濟中面臨的競爭將會日益增加,既有來自發達國家的競爭,又有來自其他新興經濟的競爭。同時,中國需要建立起與自身國際經濟地位相適應的貨幣和金融體制,仍然任重道遠。

從國內角度來看,抑制通貨膨脹和防止房地產泡沫顯然是當務之急。但是,如何解決一些經濟結構問題,例如,居民消費佔GDP重過低,貧富差距擴大,能源和環境制約;及如何加快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都是中國經濟在中長期所面臨的更為艱巨的挑戰。

中國正在積極地應對這些挑戰﹕宏觀經濟政策正在逐步從刺激增長轉變到保證經濟穩定和平衡,並相繼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組合,來抑制通貨膨脹和防止房地產泡沫。「兩會」通過的「十二五」規劃,更是以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為主線,以推進經濟結構調整為重點,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同時,「十二五」將增長目標從「十一五」7.5%調低到7%,為發展方式的轉變提供一個寬鬆的宏觀經濟空間。只要一系列政策得到很好的落實,我們相信,中國經濟仍將能夠在今後幾年保持8-9%的平穩增長。

中國應加快利率改革步伐

莫﹕您對過去一年來中國老百姓和政府所迫切關心的通貨膨脹問題如何評論?

洪﹕2010年下半年以後,中國居民消費價格上漲幅度較快,去年年底和今年年初的月度同比指數均在5%左右,明顯高於政府原計劃將通貨膨脹控制3%以下的目標。目前,中國通貨膨脹的問題既有國際原因又有自身的原因。隨國際石油和其它初級產品價格的大幅度上升,大多數新興經濟國家都面臨通貨膨脹問題。相對而言,中國的通貨膨脹率低於不少其他發展中國家。與其他新興經濟國家的情況相類似,中國目前的通貨膨脹主要反映在食品價格的大幅度上升。食品在消費價格指數中的比重為30%左右,而大多數中低收入家庭食品消費的比重則要更高。所以,老百姓感受到物價上漲對生活的影響要比官方的通貨膨脹率嚴重。

中國政府已經採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來抑制通貨膨脹,包括收緊銀根,加強供給,降低流通成本,維護市場穩定,以及價格補貼等措施。在這些政策措施的作用下,通貨膨脹可望在2011年下半年開始有所和緩。

莫﹕為應對通貨膨脹,中國人民銀行在201010月之後加快了提高利率的步伐。但有種盛行觀點認為,美國利率很低,如果中國提高利率,必然會導致大量熱錢流入中國,這樣既增加人民幣升值壓力,又增加通貨膨脹和資產泡沫的風險。您對這種觀點怎樣評析?

洪﹕供給和流通領域存在的問題,勞動成本上升,以及進口價格上漲,肯定是造成中國通貨膨脹的重要因素。但是,貨幣發行和貸款規模增長過快,顯然是滋生通貨膨脹的土壤。2010年中國的廣義貨幣增長20%左右,遠遠高於GDP增長(10.3%)與通貨膨脹控制目標(3%)之和。201010月之前,當通貨膨脹和通貨膨脹預期都明顯上升的時候,中國人民銀行卻將利率維持在「應對金融危機」狀態的超低水平(實際存款利率明顯是負的),僅僅上調銀行準備金率。

莫﹕那麼為甚麼遲遲不上調利率呢?

洪﹕那種盛行觀點,我很難認同。這種觀點是在機械式地背誦現代經濟學的「三難選擇」論。事實上,中國對外收支的資本賬戶並沒有完全放開,人民幣在資本項目上不能自由兌換,資本進出中國遠沒有進出發達國家那樣自由,並不符合「三難選擇」理論中資本完全流通的假設前提。當然,境外熱錢可以通過非正常渠道進出中國,但其交易成本和風險很高,不可能為了套住中國和美國之間兩、三個百分點的利差而來;實際上,境外熱錢是期望從中國的資產價格和人民幣升值上攫取高額回報。如果加強對短期跨境資本的監督和控制,中國人民銀行完全可以根據中國經濟自身的情況來確定利率水平,而沒有必要與美國的利率掛。提高利率可以控制資產價格上漲過快的風險,不但不會吸引更多的境外熱錢,反而會起到阻止熱錢的作用。

如果與其他新興經濟體相比,巴西的利率要比中國高出8個百分點,印度也要高出4個百分點。他們與美國的利差比中國要高得多。難道中國沒有他們那樣控制境外熱錢的能力嗎?

洪平凡博士認為,中國人民銀行對通貨膨脹的最初反應顯然過於遲緩,不得不在201010月之後加快了升息的步伐。要將貨幣政策從「積極」轉變為「穩健」,還有很大的升息空間。同時,應該加快利率改革的步伐,不能長期以犧牲居民儲蓄的利益來補貼商業銀行。

房地產泡沫影響社會穩定

莫﹕有些國際投資分析家斷言中國房地產泡沫將在近期破滅,從而使中國經濟陷入衰退。您對中國房地產的前景和政策如何解析?如何使其不對社會公平帶來負面影響?

洪﹕與通貨膨脹問題相比,中國房地產的問題要複雜得多,而且目前很難找到妥善而有效的解決辦法。

中國房地產市場上最直觀的問題是房價太高,上漲太快。以國際慣用的一些指標來衡量,比如,房價與家庭收入比,房價與房租比,特別是一些大城市的房價,明顯超出了正常範圍,存在泡沫風險。一旦房地產泡沫破滅,很可能會引發金融危機和經濟衰退。2008年發生的全球金融危機和「大衰退」,正是由美國和一些歐美國家房地產泡沫破滅引發的。

房價過高還直接影響到民生和社會的穩定。中國一些大城市的房價之所以大幅度超過一般居民的購買力,其本身就反映了中國貧富之間存在巨大收入差距;而不斷上漲的房價又進一步加深了貧富差距。按國際標準來衡量,中國目前貧富差距的程度已經超過了世界大多數國家,也超出了國際公認的可能會導致社會動蕩的警戒線。如果任由房地產繼續推動這種差距,則不利於社會的穩定。房地產對宏觀經濟和民生的影響,是世界各國普遍關注的問題。中國政府也是基於同樣的考慮,出台了一系列調控政策。例如,控制房地產信貸,加強土地管理,增加保障房的建設,以及房地產稅試點。但是,與其他國家不盡相同的是,中國房地產還涉及到其他一些複雜因素,如﹕戶籍問題,土地公有制,地方財政對房地產的高度依賴,以及由房地產滋生的特殊利益集團和腐敗問題。這些複雜因素往往影響到房地產調控政策的效果。

土地全民所有制,從理論上講,本來應該是中國老百姓可以比其他國家更加平等地擁有住房的有利基礎。但是,由於老百姓在民主參與地方政府決策中的「缺位」和一些地方政府在房地產市場的「越位」,現實中,全民所有制往往成了一些地方政府隨意支配土地的有利條件,而土地真正的所有者們卻無權保障自身的住房利益。

增加保障房固然可以滿足中低收入人群的住房需求,但是如果在城市規劃中,明顯按地段來劃分保障房和商品房,勢必會強化不同收入階層的社會差距。

房地產稅是市場經濟國家普遍徵收的稅種,它既能穩定地方政府的財政收入,也能對調節貧富差距起到一定作用。但是,房地產稅對防止房價泡沫是有限的。總之,要保證中國房地產市場的健康發展,保證其不對宏觀經濟穩定和社會公平帶來負面影響,除了調控政策之外,還有待於經濟、社會和政治等體制上的不斷改革,包括盡早取消不公正的戶籍制度。

人民幣逐步升值應是好事

莫:美國財政部在2 0 1 1年初的《國際經濟和匯率政策報告》中沒有將中國定為匯率操縱國,但仍然要求人民幣繼續升值。印度、巴西等發展中國家,最近也加入了要求人民幣升值的國際大合唱。您認為對人民幣匯率問題應該持甚麼觀點?

洪:過去一年多來,如果考慮到各國不同的通貨膨脹率,人民幣對美元的實際匯率已經升值了10%左右,對其他主要貨幣也有所升值。同時,中國的對外順差(GDP相比)在過去的三年裡已呈下降趨勢,美國財政部當然沒有證據將中國定為匯率操縱國。但是,由於中國對外收支的「經常賬戶」和「資本賬戶」仍然都有較大的順差,外匯儲備不斷上升,佔全球外匯儲備的三分之一。一些逆差國家從他們的自身利益出發,要求人民幣進一步升值以平衡國際收支也是合情合理的。

莫:人民幣是否被低估,是否應該升值?

洪:許多經濟學家有不同估計,每種估計都有很強的假設前提。但從大方向來看,人民幣逐步升值的趨勢對中國來講是好事,不是壞事。回顧世界經濟歷史,一個國家的貨幣往往隨其經濟的強盛而堅挺,而貨幣貶值是經濟衰落的象徵。沒有哪個國家是靠貶低本國貨幣而發展起來的。那種認為中國是依靠長期低估人民幣而發展成世界經濟和貿易大國的觀點是不成立的。正確的邏輯應該是:由於中國經濟和貿易的持續高速增長,原有的人民幣匯率水平可能變得過低,需要升值。事實上,我們更要關注人民幣的匯率機制,而不是匯率水平。我們看到,中國正在加大匯率機制改革,使匯率更具有彈性,更能充分反映市場供求。其中,人民幣跨境貿易結算和離岸市場融資等措施已經有了明顯進展。例如,2010年,香港的人民幣國際債券,別名:「點心債券」,發行額達30億元,估計今年的規模將大幅上升。香港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為人民幣改革提供了良好的試驗環境。此外,人民幣對外的資本和金融賬戶也在漸進開放。

當然,匯率機制改革需要和其他改革措施相配套,共同促進中國發展方式的轉變和經濟結構的調整。這些改革的成功,能夠保證人民幣在不太遠的將來成為主要國際儲備貨幣之一。

中國仍是一個發展中國家

莫:最近的統計數據表明,中國的GDP總量已在2010年超過日本,成為僅次於美國的第二大國。您如何看中國在世界經濟中地位的變化?

洪:2010年中國經濟總量首次超過日本,這是半個世紀以來一個重要里程碑。中國經濟總量近幾年已連續超過很多發達國家,中國已從一個人口大國發展成一個經濟大國。但是,中國還不是一個世界經濟強國。從人均收入、經濟結構、科技和生產水平、社會發展等很多方面來看,中國與發達國家相比還存在不小差距。例如,中國人均收入只是日本的十分之一,排在世界的100位左右;中國出口的自主創新的成分比重不大,缺少世界品牌;中國在國際金融體系和國際貿易體系中的決策地位還不高;在參與制訂國際金融和國際貿易政策方面的影響力還不強;在國際市場的定價權還非常有限;人民幣還不是國際儲備貨幣。

中國仍然是一個發展中國家。即使在發展中國家的隊伍裡,中國的發展水平也只能排在中等位置。我相信,再經過30年的不懈努力,中國有望躋身於世界經濟強國之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