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国际政策协调
(2011-12-25 09:55:22)
标签:
国际政策协调宏观经济政策20国集团7国集团imf联合国财经 |
最近刚开博客,先将过去写的一些目前仍然有意义的经济文章上载。
以下这篇答中文媒体的提问,其中部分载于2009年2月的中文报刊
各国的经济刺激计划为何需要协调?
国际经济政策协调是国际经济学中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其理论框架是博弈论。我们在此只从务实的角度来讨论。
例如,一个国家为了刺激国内有效需求,可以大幅度增加政府在公共投资和消费方面的开支,并降低利率和增加货币投放。但这些政策也必然也会促进其进口需求,从而带动其他国家的经济增长。有些国家可能会因此持观望态度,等着搭其他国家的便车。如果各国都等待其他国家先行一步,从全球角度而言,必然会延误遏制世界经济衰退的良机。从某种程度来说,不少国家目前出台的刺激计划已经远远滞后于金融危机的蔓延。
同时,一个国家的扩张性财政和货币政策会直接造成本国与其他国家之间相对价格、相对利率的大幅度变化,从而引发汇率以及国际资本流的大幅度波动,这对本国和其他国家的金融和实体经济都是不利的冲击。相反,如果各国能够同时采取相应的扩张性财政和货币政策,则可以避免引发汇率以及国际资本流的大幅度波动。
2008年底,六大中央银行同步大幅度降息就是为减少主要货币之间汇率的波动以及对金融市场的冲击。欧洲各国在2008年底采取的一些金融政策,如银行存款保险,也反映了国际协调的重要性;否则,银行资金会迅速从低额保险国家向高额保险国家转移。
除了在政策出台时序上的协调之外,各国刺激政策的结构和力度更需要协调。
更重要的是,如果各国仅从各自的目标出发,很可能会在制订刺激计划时囊括一些“损人利己”的措施,如,人为地大幅度贬值本国货币,提高进口关税。美国新近通过的刺激计划中“必须使用美国产品”的条款便带有明显的保护主义色彩。但其结果则是世界经济共同陷入长期衰退。这正是造成上一世纪“大萧条”的原因之一。反之,如果各国能通过协调屏弃在刺激计划中采取任何贸易保护主义的措施,在刺激内需的同时也相互刺激贸易伙伴的出口,则可以形成一个国际“正反馈”,对全球经济整体的“乘数效应”将会大于各国各自政策乘数的总和。
此外,许多贫困发展中国家没有制订自己刺激政策的空间和抵御金融危机的能力。如何保证,甚至增加,对这些国家的国际援助,也是国际政策协调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总之,协调各国的经济刺激计划主要是为了减少各国政策的负面“益出效应”,包括对汇率和其它金融市场带来的冲击,增加刺激政策对全球经济整体的国际“乘数效应”,以及积极有效地遏制“以邻为壑”等形形色色的保护主义。
如何进行协调?
协调各国的经济刺激计划需要一个有效的国际机制。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是协调各国经济刺激计划最理想的现有机制。但遗憾的是它目前无法有效地发挥这一作用。例如,为了协调国际失衡,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曾在2006年建立了的多边咨询机制,美国、日本,欧元区,中国和沙特阿拉伯是该机制的主要成员。这些 成员达成了一些共识,但是没有真正实施具体的政策。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诸如美国等大国的政策影响力有限,而不少发展中国家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过去20年间所推行的一些政策又持有不同看法。因此,不经过必要的改革,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很难承担一个有效协调者的角色。
在历史上,“七国集团”曾扮演过协调国际政策的积极角色,当然主要是协调七大工业国之间的政策。上一世纪80年代的“广场协议”和“罗浮协议”都是七国集团政策协调的产物。80年代政策协调的结果是有争议的,特别是关于“广场协议”对日本经济的影响。但是,如果仅仅从其协调机制的功能和运作角度来看,七国集团的确起到了有效的政策协调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