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提款权(SDR)取代美元?:后危机时代世界经济远虑(3)
(2011-12-24 04:13:00)
标签:
特别提款权sdr美元国际货币体系特里芬难题国际货币基金imf财经 |
后危机时代世界经济远虑(3):特别提款权 (SDR) 取代美元?
本文为作者于2011年6月下旬在上海,无锡和北京一系列演讲和座谈主题“后危机时代世界经济面临的近忧与远虑” 中的节选。
在国际货币体制改革方面,在20国集团的推动下,国际货币基金“特别提款权” (SDR)的规模比金融危机之前增加了几倍。
有些观点认为,美元在国际货币体系和国际储备体系中的特殊地位是导致全球金融危机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建议以“特别提款权”或“超主权货币”来取代美元的特殊地位。
本人曾在2005年撰文分析了全球经济失衡与现行国际货币体系之间的必然联系,指出以美元作为主要国际储备货币的缺陷,并赞成扩大SDR的作用,以及最终发行超主权世界货币的设想[1]。但是,近来,经过进一步的思考和分析,本人对SDR和超主权货币的作用产生了怀疑:无论是从世界经济的稳定和效率,还是公正角度,SDR和超主权货币并无法真正弥补美元(或其它主权货币)作为主要国际储备货币带来的问题。
“特里芬难题”是经济学家们用来证明美元作为主要国际储备货币给世界经济带来不稳定因素的依据。美国经济学家特里芬在1960年指出,作为主要国际储备货币发行国,如果美国的国际收支没有了逆差,世界其它国家将无法增加他们的外汇储备,从而,国际流动性的短缺将使世界经济陷入衰退。反之,如果美国的国际收支逆差不断增加,可以满足世界经济增长对国际流动性的需求。但是,美国国际收支逆差的不断增加将会造成美元过剩,削弱世界各国对美元价值的信心。一旦大家对美元失去信心,美元将失去作为国际储备货币的地位,固定汇率制度(即当时的“布雷顿森林货币体系”)也将崩溃。他的结论是,美元作为国际储备货币必然会导致世界经济的不稳定。
十年之后,被特里芬言中,“布雷顿森林货币体系”在1971年寿终正寝,世界经济从此进入了浮动汇率时代。
从理论上讲,在浮动汇率制度下,“特里芬难题”已不复存在。因为汇率的浮动将能及时地调整美国国际收支逆差,以保证国际流动性的供求平衡。例如,一旦美国的国际收支逆差偏低,不能满足世界其它国家经济增长对国际流动性的需求,美元将升值,刺激美国增加其逆差;反之,如果美国的国际收支逆差过高,超过了世界其它国家经济增长对国际流动性的需求,造成美元过剩,美元将贬值,迫使美国减少其逆差。
但是,在现实中, “特里芬难题”似乎在广义上仍然存在。浮动汇率似乎无法及时地调整美国逆差和国际流动性需求之间的平衡。美元汇率的大幅度波动和美国的庞大对外逆差(或全球失衡)往往给世界经济带来极大不稳定性。其原因之一是,美国国内经济对其宏观经济政策的需求往往与世界其它国家对国际流通性的需要发生矛盾。美国可能只考虑自身的利益,而忽视其它国家的需要。
例如,自上一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常年保持对外贸易逆差,以外债来支撑国内的过度消费。当美国对外逆差膨胀到不可持续的地步时,美元和美元资产便大幅贬值,从而冲销掉相当一部分美国的外债。一旦失衡调整结束,美元又开始升值,驱动着新一轮逆差。这种周而复始的失衡往往伴随着国际金融危机和经济动荡。
而这次由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更是不少经济学家用来论证美元作为国际储备货币必然会导致世界经济不稳定的实例。
我们假定如果各国能够达成政治协议(在目前是不可能的),以SDR来取代美元和其它主权货币,成为唯一的国际储备、定价和结算货币,并由国际货币基金(IMF)发行和管理。而各国的主权货币只能用于国内结算。在这种理想化的情况下,我们可分析一下,SDR能否改变美元作为国际储备货币给世界经济造成的不稳定。
在目前SDR功能和规模非常有限的情况下,IMF可以根据其设定的主要货币比重(即,美元41.9%,欧元37.4%,英镑11.3%,日元9.4%)来确定SDR与各国货币的汇率。但是,一旦SDR的功能和规模大幅度扩大,其汇率必然会受到市场对SDR需求变动的影响。
如果SDR与各国主权货币之间的汇率是固定的,“特里芬难题”依然存在。SDR发行少了,国际流动性的短缺将使世界经济陷入衰退。SDR发行多了,会削弱世界各国对SDR价值的信心,威胁其固定汇率。
如果SDR与各国主权货币之间的汇率是浮动的,广义的“特里芬难题”依然存在:SDR与各国主权货币之间的汇率可能会大幅度波动。
SDR仍然无法解决各国对国际流通性不同需求的矛盾。例如,象目前的情况,主要发达国家复苏缓慢,仍然需要宽松的货币政策,但是,一些新兴经济体国家面临经济过热,国际货币基金到底是增加SDR的发行还是收紧SDR呢?并无法兼顾各国的不同需求。
支持扩大SDR规模和功能的观点还认为,现在发展中国家中外汇储备的大部分是美元资产,而美元的大幅度波动和长期的贬值给发展中国家的外汇储备带来风险和损失。如果发展中国家用SDR作为主要的外汇储备,则可以减少这种风险和损失。
这种观点起码有三个误区。
首先,各国自己完全可以根据目前SDR中4种主要货币的比重来分摊外汇储备而达到与SDR同样的效果,没有必要将外汇储备换成SDR。
其次, 由于各国与主要国际储备货币发行国之间在贸易和投资方面的比重不同,SDR的货币组合未必是各国的最优组合。
再则,如前面所提到的,如果SDR真的成为市场可自由兑换的国际货币,国际货币基金将无法保证SDR与其它货币的汇率能象目前仅仅作为记账单位这样稳定,很可能还远不如美元稳定和坚挺,无法帮助发展中国家减少外汇储备风险和损失。
还有一些观点认为,扩大SDR规模和功能之后,SDR可以成为援助发展中国家的资源:专门向一些缺少外汇的最不发达国家发放SDR以支持他们的增长。无论这种观点的出发点多么“高尚”,但从经济发展和国际金融的角度来看,它都是荒谬的。这等同于要求一个国家的中央银行直接向穷人发钞票来解决他们的贫困问题。其结果只能是SDR贬值,而无法真正促进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最不发达国家缺少外汇是因为他们的企业缺少国际竞争力,是因为他们缺少吸引外资的政策和经济环境,是不发达的结果,不是不发达的原因。
至于SDR能否保证世界不再发生金融危机,其答案也是否定的。欧元区的经历就是例证。欧元区的各国都放弃了自己的主权货币,采用了超主权的欧元。但这并没有避免希腊等国发生债务危机。
对于由于美元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特殊地位而给世界金融和经济稳定带来的周期性影响,只能依靠加强国际宏观经济政策协调与合作来解决。同时,其它国家可以通过增强自己的经济实力提高本国货币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竞争能力,与美元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