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债务问题
(2011-12-24 03:02:22)
标签:
中国债务问题财经 |
中国的债务问题
本文为作者于2011年6月下旬在上海,无锡和北京一系列演讲和座谈主题“后危机时代世界经济面临的近忧与远虑” 中的节选。
在2011年的中国“两会”期间,有关中国政府债务的问题在一些西方媒体中引发了争论。中国表示,中央政府的债务占GDP比例大约为17%,低于很多发达国家,属于可控范围。但是一些西方的媒体和专家认为,中国的债务数据没有包括地方政府、国有银行部门、铁路甚至中央部委所持有的债务。若加上资产管理公司持有的估算债务,中国政府的总负债将达到3.55万亿美元,相当于中国GDP的59%。 还有人说,如果考虑到过去两年贷款激增时所产生的不良贷款等负债项目。中国总负债占GDP的比例要达到70%以上。
当时新华社就这个问题专门采访了我。我的观点包括如下几点。
首先,如果将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和其它一些国有机构的债务都算上,中国的公共债务总额的确在GDP的60%左右。但是,即使是按GDP的60%来计算,中国的债务水平仍然明显低于发达国家。发达国家的平均债务水平目前为GDP的100%左右。日本更是高达GDP的200%。
此外,从债务偿还能力的角度来看,用“净债务”的概念更为合适。有些国家发行债务主要是用来支持公共消费(如,希腊),其债务只有靠政府用将来的税收来偿还。而有些国家发行债务主要是用来投资(如,中国和日本)。债务用于投资会给国家带来资产,资产创造的利润可用来偿还债务。不得已的时候,还可以变卖资产偿还债务。日本的“毛债务”是GDP的200%,但“净债务”是120%。中国中央和地方政府,以及一些国有机构的债务很大一部分是用于投资的。中国的“净债务”肯定远低于GDP的60%。
债权人是本国的还是外国的,也影响到公共债务的可持续性。前面提到,日本债务占GDP的比重比欧洲一些国家高得多,但债务风险没有后者高, 其原因之一就是因为日本90%的债务由本国公民和机构持有,而欧洲一些国家70%的债务都由外国人、银行和机构持有。中国公共债务的绝大部分也是本国的机构和个人所持有。
一个国家的储蓄率也是决定其公共债务风险的重要因素。欧洲陷入主权债务危机国家的储蓄率都很低,都有对外经常项目逆差(对外逆差本身也是国内储蓄率低的反映)。日本国内储蓄率比他们高,达到23%。。而中国具有超高的储蓄率,达到50%。
利率水平和GDP的增长率更是影响一个国家公共债务可持续性的重要参数。利率愈高,偿还债务的成本愈高,债务也愈难以持续性。相反,GDP增长愈高,政府税收的增长也愈高,偿还债务的能力也愈强, 有利于公共债务的可持续性。欧元区在成立时,将各国公共债务的上限定为GDP的60%,其相应的利率水平约为5%,GDP长期平均增长为3%。相比较,中国一年期国债的年收益率水平一般还不到3%,而中国GDP在过去30年保持年均10%的高速增长,意味着中国公共债务可持续上限远远高于欧洲。
当然,中国个别的地方政府的债务,特别是与房地产有关的债务,一旦房地产价格大幅度下跌,可能会发生债务偿还困难。因此,中国需要加大对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管理。但是,从决定债务可持续性的一些主要参数来分析,我认为中国并不存在系统性的主权债务危机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