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父亲篇之十四:失业经过

(2012-05-27 04:58:48)
标签:

父亲篇之十四

八中

华东军政大学

失业

申述

母亲就业

杂谈

分类: 随笔漫谈(父亲篇)

失  业  经  

 父亲篇之十四:失业经过

 

 

    在老菜市居住时,不止一次地听父亲对几个公安员说起过他失业的经过。父亲从南京八中失业后,我们家就从下关龙池庵搬到老菜市12号,房间很小,是长方形的,三张床放得很挤。几名公安学校毕业的年轻公安天天到我们家,主要是找父亲谈话。这些公安没有现在民警的那种霸气,给人一种亲切、温和的感觉,他们在我们家进进出出,除了同父亲谈话外,也帮忙做家务事。我不知道他们为什么这么久地逗留在我家,前前后后有一、两个月,只知道他们很有耐心地倾听父亲的申诉,而且我从父亲的谈话中深深感到,他对从八中驱除出来是深为不满、耿耿于怀的,这是不是他后来更加不幸遭遇的先兆呢?

    父亲认为他的失业完全是八中校长陈某的迫害。陈校长是一名南下干部,他在解放战争中受过重伤,解放后从军队转业到地方工作,任南京第八中学校长(后调任鼓楼区区长、南京市府秘书长等职),父亲对于陈校长的革命履历十分敬佩,我在小时侯曾听他说起陈校长的英勇事迹,如何如何进攻堡垒,如何如何光荣负伤,话语中充满无限佩服,怎么后来出现矛盾呢?这看来是一个永久的谜,至少我是无法解开了,我只能估猜:还是父亲的历史问题影响到他的职业生涯,加上父亲是自由职业者,有旧知识分子自以为是的恶习,作为革命者的校长肯定是看不惯的。不过,无由解聘似乎不在道理,原因是父亲在八中的工作并没有什么失误,或者有什么不当的言行可以让校方抓住把柄。父亲在八中担任美术教员,应该说还是胜任此职的,除去正常的教学任务外,他还积极活跃学校的文娱活动。我印象很深的是父亲组织的腰鼓队,父亲手拿铜嚓钯,打着拍子,一队腰鼓队员跟着铜嚓钯打出不同的鼓点,变出不同的队形,既热闹又整齐。对于新中国新政权,父亲并没有一点点抵触情绪或者不习惯,相反他积极投入自我改造中去,力求较好地为新中国服务。历史有污点的人在解放初期是很普遍的,校方不能因为父亲有历史问题轻率地解雇他,陈校长变了一个方法。

    校方以父亲需要进一步接受教育为借口,调父亲去华东军政大学(简称:华大)学习,据称这是组织对父亲的信任和培养,校方开出行政介绍信让父亲去华大报到,当父亲在规定时间内到华东军政大学报到时,被告知华大已经解散,不再接受新学员。父亲一脚踏空,马上回到八中要求复职,得到的答复让他十分气馁,称他已经被清洗出校,校方不可能再接纳他任教,父亲就此失业了。

父亲失业后四处申述,为自己的遭遇鸣不平,申述报告写了一份又一份,对校长的怨气一日深一日。在父亲工作时,母亲尚无工作,是典型的依赖丈夫生活的家庭妇女,顶梁柱失去支撑,生活就成问题,无怪乎父亲要在奋力求职之余,要到处数说自己的冤屈。解放初期,政治的高压尚不明显,父亲对于新政权的认识也不是太多,自以为有理由,诉说自己失业经过时情绪特别激动,不过,他所有的申述都没有结果,即使公安在我们家待了一、两个月,也没有解决任何问题。父亲失业是既成事实,他只有自己去找一条生路。他画漫画,画小人书,我印象深的有《新中国工人》、《麦魔垮台前后》、《梵蒂冈》等等,说实在话,父亲并不善于画小人书,他完全是以画漫画的方式来绘制小人书,效果并不好,父亲顾不了这许多,只要有稿费就行。他向报刊投稿,命中率很低,因为父亲的选材内容及表现方法似乎并不与新中国、新时代、新潮流相吻合,在这种每况愈下的困境中,父亲终于明白,靠自己养活一家已不可能了。

大约1952年末1953初,南京水佐岗小学组建,邻居熊学良介绍母亲去学校任教,从此母亲成为家庭顶梁柱、主心骨,成为家庭收入的主要来源,辛苦了大半辈子。

(图片取自百度网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最美的歌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