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庄子逍遥游》之“尧往见四子”(1)

(2014-03-18 10:49:19)
标签:

圣人

逍遥游

自然

都是

注解

尧治天下之民,平海内之政,往见四子藐姑射之山,汾水之阳,窅然丧其天焉。

1、四子何人?

  • 陆德明 释文引司马彪 、李颐 云:“ 王倪 、啮缺 、被衣 、许由 。”
  • 没有明确地指出究竟是哪几位人物,我们可以把他们理解为一种象征,喻指与文明形态相对或超越于文明形态者,“四子”所在的“藐姑射之山、汾水之阳”,则隐喻自然之境。

2、治天下之民,平海内之政:是礼乐文明社会中的存在方式。在庄子看来,身处平治天下的社会政治活动之中,并不会意识到这种存在方式没有意义,但一旦走出这一世界、来到自然之境,便会有不同的感受。

3、唐尧登上君位,管理天下人民,处理天下政事,太太平平地过了几十年。后来他来到藐姑射之山,见到了四位神人。汾水之阳,汾水的北面,这四个字可能是后人对藐姑射之山位置的注解。唐尧见到这四位神人有什么反应?窅然丧其天下焉窅然表示惆怅,唐尧从这四位神人那里看到了自己的过失,原来自己过去做的那些事情都是错的,所以他有点惆怅,有点失落。唐尧有什么过失?越俎代庖啊。唐尧发现了自己的过失,不愿继续自己的错误,所以丧其天下焉不愿再当君王了,和许由一样,无所用天下为

4、章甫与断发文身、尧与“四子”、天下海内与“藐姑射之山、汾水之阳”的比照,彰显的是自然与文明、道法自然与有意为之等差异,借助帽子的隐喻,通过突出尧在“四子”之前若有所失,庄子着力肯定了自然之境相对于礼乐文明所具有的优越性、理想性。

5、尧见四子,怅然丧其天下,亦可曰丧其治天下之功也。盖尧乃弊弊以天下为事者,文言其平海内之政,是有治天下之功者也。而四子神人也,神人无功,尧见四子,为其所化,故亦窅然丧其治天下之功焉。如此解,章甫之喻,方见密合,而证明上神人无功句亦见紧切。《庄子集解》王先

6、治天下之民,平海内之政,无疑是把自己的意志、价值观扩大化了,将自己的正处、正色、正味作为一个强制性标准,强加在天下百姓身上,使主观的单一性代替了客观的多样性,于是自然天性被人为扼杀。唐尧的智慧与才能显然用错了地方,当他见到四神人的时候立刻意识到自己的过失,所以窅然丧其天下焉。 但是无为而治毕竟是执政的至高境界,非常人所能知、所能为,惠子下文所谓大而无用即源于此

7、理想:入世圣人--平海内之政、出世神人--往见四子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