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老话重提闲谈京剧(二)

(2024-02-29 06:01:56)
标签:

学习体会

分类: 关于京剧
闲谈京剧(二)
六,乐队
京剧的乐队主要由文场和武场两个部分组成。两个主要乐师分别是“操琴”和“司鼓”。
文场包括的乐器主要有:京胡、京二胡、月琴、弦子(小三弦)、笛、笙、唢呐、海笛子(即小喇叭)等。其中京胡是核心物件。在大部分情况下是以京胡为主的弦乐器,包括京胡、京二胡、月琴、弦子,皮黄戏中所用的胡琴曲牌,都由这组乐器演奏;有时以笛子为主的管乐器,包括笛和笙,用以伴奏京剧中的昆曲、吹腔及杂腔小调。京剧中所用的细吹曲牌,都用这组乐器演奏。在京剧中偶尔也用唢呐,能吹奏曲牌,亦能为歌唱伴奏,还兼吹马嘶、鸡叫等音响效果。
 传统武场乐器大致有鼓板(单皮鼓与檀板),大锣,铙钹,小锣以及大小堂鼓,水钹,大铙,小镲锅,齐钹,梆子,星子(碰钟),小汤锣,大筛锣等。 现有的还增加了吊钹,大钹,定音鼓等。 指乐器中的打击乐,其中司鼓非常重要,是整个乐队的指挥。
七,行当
京剧的行当,主要是指戏曲四行当:生,旦,净,丑。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文弱书生与豪爽斗士,贾府的焦大林黛玉,从心理到外形都有很大的差异,在舞台上就要有不同条件和类型的演员采用不同的表现方法,在戏曲中就要有不同的表演规范和程式。因此,在戏曲发展的过程中,区分人物类别的行当也就应运而生。据说历史上行当分得更细,经过演化到现在主要就是这四种了;有的剧种(如越剧黄梅戏等)演员也分行当,但没有京剧明显严格。
每一种行当还可再分,如“生”就须分成老生(须生),小生,武生等,“旦”还须分为老旦,青衣,花旦,武旦,刀马旦等;“净”即“花脸”,总体上分为“铜锤”,“架子”和“武花脸”等;“丑”俗称“小花脸”,有文丑武丑等分类。传统剧目中角色都有固定行当饰演。
八,流派。
流派是京剧重要的审美要素之一,流派的形成和传承由演员的艺术条件和喜爱所决定,不同流派艺术风格和特长迥异,饰演同一个角色,跟人们带来的艺术享受也不一样。现在比较流行须生的主要有余(叔岩),谭(富英),马(连良),杨(宝森),奚(啸伯),言(菊朋),麒(周信芳),唐(韵笙),高(庆奎)各派;小旦有梅(兰芳),尚(小云),程(砚秋),荀(慧生),张(君秋),赵(燕侠)各派;花脸有裘(盛戎),金(少山),袁(世海)等派;老旦主要是李(多奎)派,龚(云甫)派,小生主要有叶(盛兰)和姜(妙香)派等等。
武生,丑角也都有流派传承的,但有点艺术风格逐渐趋同,分别已经不是很明显了。需要指出的是各流派都有大量的“粉丝”,有些人欣赏可以兼收并蓄,有的人则非常挑剔,非某流派他就不喜欢。每个流派都有保留的剧目,如老生戏言派的《让徐州》,麒派的《追韩信》,高派的《逍遥津》,旦角戏梅派的《宇宙锋》,程派的《锁麟囊》,荀派的《荀灌娘》等。由于艺术效果已经深入人心,其他流派已经基本上不再涉猎了。
九,功法
常讲京剧有“四功五法”。“四功”即“唱念做打”。唱、念、做、打是戏曲表演中的四种艺术手段,同时也是戏曲演员表演的四种基本功。通常被称为“四功”。

      “唱”,指的是唱功。“做”指的是做功,也就是表演。“念”指的是念白。而“打”则指的是武功。戏曲演员从小就从这四个方面进行训练培养的,虽然有的演员擅长唱功(唱功老生),有的行当以做功(花旦)为主,有的以武打为主(武净)。但是要求每一个演员必须有过硬的唱、念、做、打四种基本功,才能充分发挥作为歌舞剧的戏曲艺术表演的功能。更好的表现和刻画戏中的各种人物。大凡大艺术家四功都是样样全面的。

        所谓的“五法”即“手眼身法步”。手指手势,眼指眼神,身指身段,步指台步,五法指以上几种技术的规格和方法。前辈艺术家曾说过,「手为势,眼为灵,身为主,法为源,步为根」。其中「法」是指戏曲表演所不能背离的轨则和法度,否则就不是戏曲了。它是演员在舞台上展现戏曲表演意境和神韵的技法。当然除此之外还有许多特殊的功法,在此就不啰嗦了。

       十,剧目

       现在大多数人比较熟悉的现代戏特别是样板戏,但京剧的欣赏主要对象还应该是传统戏即“老戏”。京剧在二百余年的发展中曾经诞生过剧目至少几千种,但到如今由于种种原因,绝大多数已经在舞台上见不到了。现在能够常演的并不多,下面罗列一些,共爱好者参考。

      1《大保国》《 探皇陵》《二进宫》,著名生旦净唱工戏,各流派都演;2《 五家坡》,生旦对唱戏;3《上天台》,老生唱功戏,多流派;4《贵妃醉酒》《宇宙锋》《霸王别姬》梅派青衣;5,《逍遥津》《辕门斩子》高派老生戏;6,《定军山》《战太平》谭派戏;7,《赤桑镇》花脸老旦对唱;8,《钓金龟》老旦戏;9,《将相和》老生花脸,多流派演;10,《让徐州》《卧龙吊孝》言派戏;11,《锁麟囊》《春闺梦》程派戏;12,《春秋配》《望江亭》张派戏;13,《乾坤福寿镜》《王昭君》尚派;14,《碧波仙子》《白蛇传》赵派青衣;15《洪羊洞》《碰碑》杨派老生戏;16,《白帝城》《范进中举》奚派老生;17,《铡美案》《探阴山》裘派花脸;18《九江口》《李逵探母》袁派花脸;19《罗成叫关》《辕门射戟》叶派小生;20《琼林宴》余派老生戏;21《勘玉钏》《红娘》荀派戏;22.《徐策跑城》《追韩信》麒派戏;23《徐母骂曹》《望儿楼》老旦戏;24《杨门女将》新编历史剧,唱念做打并重;25《清官册》《淮河营》马派。等等,等等,不胜枚举。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