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录】无极桩功--李光昭(含视频)

标签:
杂谈 |
分类: 太极拳 |
【视频】无极桩功----含胸1
【视频】无极桩功----含胸2
含:既不吞,又不吐,既吞,又吐,谓之含。
【视频】无极桩功----挂肩
挂:像挂衣服一样,没有自己的意识。
沉肩和松肩是结果,挂肩才是方法。
【视频】无极桩功----垂肘
垂:垂才能松、沉、活。不垂不通。
【视频】无极桩功----蹋腕 展指
劳宫穴虚空,空手,同时有不空之意。
内劳宫虚空,外劳宫有上提之意。
形变意不变,手手要空,可攻可守,攻守兼备。
http://www.tudou.com/v/mzz2LZWfzqA/&resourceId=0_04_05_99/v.swf
----------------------------------------------------------------------------------
原文地址:无极桩功
以下是摘录
内外
首先说太极,刚才我讲了,什么是太极呢?分阴阳,一个黑,一个白,一个阴一个阳。那么作为我们人体来说,一个完整的人体,一定要分清一左一右,一长一短,一高一矮,这才是完整的一个人,我们无极桩功也是。太极拳要由分开始,也就是说拳论上第一句话:太极者,无极而生,阴阳之母,动之则分,静之则合。要分,要分清楚哪个黑哪个白,哪个阴哪个阳。我们平时很少去分他,现在我们就要分。首先我们人从大致上说分了两部分:一撇一捺,哪个是这撇呢?我们把人的有形的身体看作是这个撇,他是很明显的显露出来的一撇。我们再一分还有一捺,一捺藏在这撇的下边,我们把看不见摸不着的内在的神意气那一部分看作是这一捺。人首先是要分一外一内,一身一心,一形一意,所以有的拳叫形意拳,就是两个东西。形是有形的身体,意看不见的摸不着的那一部分,我们管它叫内,所以分了一外一内。我们第一阶段无极桩功,包括第二阶段的浑元桩功,都是要由外而修内,通过有形的身体要求得无形的意。这两个是分的,但是是互相相求的,这是我要给大家讲的第一分,分一个有形,一个无形,一个外,一个内。
三盘
九节
我们先从上盘开始说。
如果这个主干,颈、脊、腰一出问题以后,这人就瘫痪了,所以我们要正确地理解和掌握这三大关节的作用。
18个部位
哪18个部位?咱们从上往下说,上盘,头部,分有四个部位,哪四个部位呢?首先人的最高点,百会穴,我们称之为顶,头顶,人的最高点,这是第一个。
第三个部位下巴,我们也叫下巴颏。第四个部位是牙齿。所以我们头部又分了四个部位:顶、颈、颏、齿。
继续往下分,下肢我们说有四个部位。刚才咱们说三个关节,九 节里面下肢有三节,胯、膝、踝,那么依然像手一样,足,加上了脚了,这样下肢像上肢一样分了四个部位,胯、膝、踝、足。四四十六,还差两个,这两个部位至 关重要,哪两个部位?告诉大家,一个是裆,这个部位不是身体的某一个具体的位置,他是组合以后,在这个地方出现的这么一个空档,这个位置对人体来说非常的 重要。除了裆以外还有一个位置往往被我们忽视的,确是身体非常重要的,那就是臀。一共是九大关节18个部位。
那么为什么要把有形的身体先分成了三盘九节18个部位?不分行不行?不行,不分就没有往一块配合而言。大家记住,太极拳的一个特点是分而合。一说到合,往一块合必须得有两个东西才能合,一个东西有什么合,要分开了两个东西才有合而言,所以我们先要分,把我们自己有形的身体分成了18个部位。今天咱们重要的一个问题,把身体分成了三盘九节18个部位后,下边我们要一个部位一个部位的去按照要求检查我们自己,改变我们自己原来在这些部位上的那些错误的习惯。
“落”足
提顶
太极拳永远是从阴去找阳,从阳去找阴,反向求。两者相互为根,任何一方不可偏废。要找落,就要从相反的一方去找,是提。落是向下,提是向上,两相对立,一阴一阳。从提上来体会落,从落中来找提,这才符合阴阳对立统一的阴阳学说,才是太极。
这就引申出来一个概念:提顶。什么要提呢?比如一件衣服,上把领子一提,就松松垂着了,否则就摊在那儿了。它之所以不会摊下去,是因为上有提,一上才有一 下,这才是我们要找的落的感觉。在站桩中,足要下落,上要提,上是什么?头顶百会穴,有形之身的最上端。正是这一点使我们与天相合,与天相通。也是这一点 把我们自己提起来,而不至于落中陷塌。
在太极拳中,对顶的要求是“上提顶”,也有拳论上叫“悬顶”。提和悬是一个含义。顶为形,提为意,找那种提的感觉。
提,一定不是自己用力,我自己用力向上顶就不是提。提是什么?可理解成上空中有一只无形之手把我提起来,好像提起一件衣服一样,不是衣服自己在向上走。千 万不要用力顶,自己一用力就不通。上提所要找寻的是意,而不是力。所以《太极拳论》讲“凡此皆是意而非用力”,用意不用力,用力就错。
找这个提而落的感觉,落是提中之落,提是落中之提。相对立的两个东西要对立而统一,这就是太极拳。太极拳之难也就在这个地方。
修为太极不从这里找,离太极真意很远很远。有的时候把黑白分清楚了,但是分家了,把黑扔一边,或白丢了,这不对;或者两个东西合在一起,一合,黑白又不分,成灰的了,又不对了。合到一起时,应当还是黑白分清,既合又分,这个矛盾体就是太极。
将来我们走传统拳架的时候,大家会很鲜明地看到什么是太极操,什么是传统太极拳。一个形一个意,一个身一个神,这对矛盾体应是分而合。比如拉单鞭神在领先 的,形是随着神而走的,两个是分开的,可是合着呢,因为神跟形共同完成一个动作。神与形总是有差异的,黑白分明的,否则就成了做广播体操,傻呆呆的。
作业:
增加至每天站40分钟,这是每日的总量。认真体会上提下落之意。此时肩、胯、腰很可能出现发紧、疼痛,先不管它,后面一步一步解决。
时间、地点、次数可自己去安排,不强求。饭前、饭后都可以站。睡前站有助于睡眠,早起后站桩也很好。也可利用乘地铁的时机站桩。如果太忙,工作累了,休息 时电脑边就能站桩。常说太极拳是“拳打卧牛之地”,我们连卧牛那么大地方都不需要,够俩脚一站的地方就可以了。所以无时无处不可修拳,拳就是生活,在生活 中去找拳。
竖劲
颈要竖。竖颈与提顶是相辅相成的,提顶一定要竖颈,竖颈必须要提顶。除了养生健身,在技击作用上,提顶竖颈也很重要。你看猫要扑老鼠的时候,必定是顶提起来,随着颈竖起来,才能够去扑食。
要诀是先落下来,在落的基础上要找到提和竖。大家可以体会一下,找对手攥着手互相推,当你提顶竖颈的意不明确时,劲不大。当一提顶竖颈,内里的劲立刻就出来了。一提一竖后体内立刻通了,通了以后你内里的劲才能出来。如同路修通了以后车才能开出来,所以要打通它。
扣齿
太极拳要求扣齿,就是上下牙齿相扣而合,嘴唇微闭。练太极拳为什么要扣齿?
从太极拳“中正安舒”的原则来说,牙齿是关系到身体能否中正的重要部位。不论修太极拳还是平时行住坐卧,张着嘴、咧着牙就不是中正。上下牙齿相扣合,嘴唇微闭,这才中正。
除了中正,扣齿对于气息也有重要的作用。但是在现在无极桩功期间,我们不用更多地谈到气的问题。
口齿张着,内气就会泄漏,我们的内气是不能让它轻易泄漏的。仔细去观察,人在离开人世的一瞬间,牙是开着的,嘴是张着的,当他的气全出来了以后,才有可能又合上。所以它与保持住人体内气有关系。
此外,齿扣合可使体内达到中和与平衡。有时候碰到了一个热的东西,烫手了,马上会怎么样?吹一吹,吹出来就冷了。当冬天天气很冷,冻得伸不出手了,会怎么 样,哈一下,哈出来的是热的。为什么这个气一吹就冷,一哈就热?说明我们自身具有调节平衡的能力,需要冷或热,都可以自己调整。
第三,从技击防身上,两齿如果不合,牙齿是很容易受到攻击的位置。为什么那个拳击运动员、散打运动员都戴一个牙套,别的地方都禁打,这个地方挨一拳,牙很快就掉了。如果牙齿张着,受拳这一瞬间上下颏受的外力会非常大。
下颏,要求收颏,避免扬颏。有人站桩的时候很习惯扬着颏,那么颈就不竖了,不通了。一竖颈,颏肯定自然向下微收。但是也不要收过了,收过了颈不是不竖了,是颈会受到压力。因此下颏要很自然放松地微收,这样保证立身的中正,仪态的大方,同时能保证颈椎血脉通畅。
那天少侯招手叫他过来,徒弟们都知道,少侯如果叫你过来就是要教你东西了,所以他们都希望着少侯什么时候叫他。可是叫他们以后,他们又害怕,因为这个杨少侯教人是打人,打完了你自己想去吧。当时只见少侯爷一个“提手上势”直奔徐师爷扬着的下颏。瞬间徐师爷被四脚朝天发打出去。要不是后边有师兄弟接着,徐师爷就会重重的摔落在地爬不起来。这次挨打后,徐师爷的下颏再也不扬着了。
六、肩
肩是人体很容易不通的一个位置,是人体特别是上肢运行的一个重要的枢纽,也是九大关节里的一个核心部位。人的老化,肩关节是一个重要的反应点。常言“五十 肩”,人到50岁左右,肩关节开始不灵活了,有的人肩抬不起来了。这些生理上的问题都是长期不通造成的。形成不通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错误的用力习惯。在 肩关节,会自觉或不自觉地僵滞用力。
如果让俩人互相使劲攥着手,许多人的习惯是力使在肩上,但自己不知觉。如果不许他肩用力,那么他的手也无力了。这是一种错误的用力习惯,把力消耗在肩,连成一个死棍,不通了。我们要求手用力的时候,肩根本不用力,手才有力,否则力就结在肩了。
肩自然地挂着以后,上肢永远是自然地沉垂,这里没有僵滞之力,不受力,不用力。如同其他讲过的部位一样,肩是有形之体,挂就是所求之意,要找到挂肩的滋味,并让这种滋味成为一个新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