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摘录】无极桩功--李光昭(含视频)

(2012-05-20 17:25:44)
标签:

杂谈

分类: 太极拳
李光昭老师讲的太好了,可惜网上只找到几个视频,希望以后有幸能亲自聆听教诲。

【视频】无极桩功----含胸1

【视频】无极桩功----含胸2

含:既不吞,又不吐,既吞,又吐,谓之含。

【视频】无极桩功----挂肩

挂:像挂衣服一样,没有自己的意识。

沉肩和松肩是结果,挂肩才是方法。

【视频】无极桩功----垂肘

垂:垂才能松、沉、活。不垂不通。

【视频】无极桩功----蹋腕 展指

劳宫穴虚空,空手,同时有不空之意。

内劳宫虚空,外劳宫有上提之意。


形变意不变,手手要空,可攻可守,攻守兼备。

http://www.tudou.com/v/mzz2LZWfzqA/&resourceId=0_04_05_99/v.swf
----------------------------------------------------------------------------------
原文地址:无极桩功 (讲课录音整理)作者:太极拳道--李光昭
以下是摘录

内外
首先说太极,刚才我讲了,什么是太极呢?分阴阳,一个黑,一个白,一个阴一个阳。那么作为我们人体来说,一个完整的人体,一定要分清一左一右,一长一短,一高一矮,这才是完整的一个人,我们无极桩功也是。太极拳要由分开始,也就是说拳论上第一句话:太极者,无极而生,阴阳之母,动之则分,静之则合。要分,要分清楚哪个黑哪个白,哪个阴哪个阳。我们平时很少去分他,现在我们就要分。首先我们人从大致上说分了两部分:一撇一捺,哪个是这撇呢?我们把人的有形的身体看作是这个撇,他是很明显的显露出来的一撇。我们再一分还有一捺,一捺藏在这撇的下边,我们把看不见摸不着的内在的神意气那一部分看作是这一捺。人首先是要分一外一内,一身一心,一形一意,所以有的拳叫形意拳,就是两个东西。形是有形的身体,意看不见的摸不着的那一部分,我们管它叫内,所以分了一外一内。我们第一阶段无极桩功,包括第二阶段的浑元桩功,都是要由外而修内,通过有形的身体要求得无形的意。这两个是分的,但是是互相相求的,这是我要给大家讲的第一分,分一个有形,一个无形,一个外,一个内。

三盘
    既然我们第一阶段的无极桩功是由有形之身求无形之意,我们先把有形之身继续分,还要分。分什么?我们把有形的身体分为三块,也叫三盘:上、中、下下盘是人体的下肢,胯一下我们叫做人体的下盘。胯到肩是中段,吃鱼的时候中段,我们叫做中盘肩以上,头部,我们叫做上盘。所以有形的身体我们先分了上、中、下。

九节
   把有形身体分了三盘以后,是不是就分到完了呢?不是,继续还要分。分这三盘有什么用,现在我不讲,最后大家就会回答了为什么要分成三盘。我们先继续分,分什么?在三盘的基础上,我们分九节。哪九节呢?是构成我们人身体的九个大的关节。这九大枢纽直接关系到我们人的身体能否通顺,能否运转灵活,运转自如。这九大关节是九大枢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我们先从上盘开始说。

    第一个,颈。大家知道颈椎,颈关节,这是第一大关节。再往下说颈下边,脊,脊椎。再往下说腰,腰椎。上盘到中盘这三大关节,颈、脊、腰。颈、脊、腰是人的中线,是我们九大关节的主,其他关节都跟这九大关节是以他们为主并发生联系。

如果这个主干,颈、脊、腰一出问题以后,这人就瘫痪了,所以我们要正确地理解和掌握这三大关节的作用。

    然后上肢还有三个主要关节:肩关节、肘关节、腕关节,上肢又分了三个关节。

    下盘,三个关节,胯、膝(膝盖)、脚脖子(踝)。在三盘的基础上我们把人体又分成了九个关节,这九大关节在太极拳当中,拳论上,他的重要性被比做什么呢?被比做九颗珠子,叫九曲珠。拳论上讲行气如九曲珠,九颗珠子,太极拳当中把这九大关节称之为人体的九颗珠子。

18个部位

18个部位?咱们从上往下说,上盘,头部,分有四个部位,哪四个部位呢?首先人的最高点,百会穴,我们称之为顶,头顶,人的最高点,这是第一个。

    第二刚才说了脖子,颈,这是第二个部位。

第三个部位下巴,我们也叫下巴颏。第四个部位是牙齿。所以我们头部又分了四个部位:顶、颈、颏、齿。

   上肢咱们刚才说有三大关节了,除了三大关节以后,还要需要有一个部位,肩、肘、腕有了,还有 指,说手也不错,上肢四个部位了,肩、肘、腕、指,大家别小看这个指,这个部位是人的梢节,很重要的一个位置。在我们太极拳里面有一句行话,功夫在指上, 有没有就在这指上就显露出来了。就像什么?像你们中医,为什么现在的中医不会号脉,指上没功夫,他不能透过手指感觉出人的内在的那种细微的变化,所以指非常重要。

    我们在三大关节外加了这个指,因为太极拳中要求要气贯四梢,气遍周身。所谓气贯四梢,其中四梢很重要指的是两个手指,两个脚趾,气贯四梢就一直能到指上。到指上以后我给大家很多朋友展示过,到了手指气一贯过来以后,完全就不一样了,所以指这个关节有很重要的作用。

    分了上肢,开始往下分,中盘,也是四个部位。哪四个部位呢?从前面说胸,有阴就要有阳,前有 胸就一定后有背,这两个是阴阳,一前一后,前有胸后有背,这是两个部位了。再往下说,前有腹后有腰,中盘我们分了四个部位,胸、背、腹(肚子)、腰四个部 位,三四十二,还有六个部位,18个部位嘛。

继续往下分,下肢我们说有四个部位。刚才咱们说三个关节,九 节里面下肢有三节,胯、膝、踝,那么依然像手一样,足,加上了脚了,这样下肢像上肢一样分了四个部位,胯、膝、踝、足。四四十六,还差两个,这两个部位至 关重要,哪两个部位?告诉大家,一个是,这个部位不是身体的某一个具体的位置,他是组合以后,在这个地方出现的这么一个空档,这个位置对人体来说非常的 重要。除了裆以外还有一个位置往往被我们忽视的,确是身体非常重要的,那就是。一共是九大关节18个部位。

那么为什么要把有形的身体先分成了三盘九节18个部位?不分行不行?不行,不分就没有往一块配合而言。大家记住,太极拳的一个特点是分而合。一说到合,往一块合必须得有两个东西才能合,一个东西有什么合,要分开了两个东西才有合而言,所以我们先要分,把我们自己有形的身体分成了18个部位。今天咱们重要的一个问题,把身体分成了三盘九节18个部位后,下边我们要一个部位一个部位的去按照要求检查我们自己,改变我们自己原来在这些部位上的那些错误的习惯。


“落”足
咱们就开始,对于18个部位的要一个一个部位的去雕刻它。咱们 先从哪开始?足,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既然我们是站桩,首先开始于脚,脚我们说足。我们人站着的时候你会发现你在和谁发生着关系,我站着的时候,我和地发生 着关系。应该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恐怕很少有人思考,咱们站了好几十年了,也没想一想,我老站着到底我跟地应该是什么样的关系。问题就来了,如果这个关系 不符合道的话,违背道的那种关系就错了。因此我们很多错误的习惯的根源也就源于此。你站错了,你跟他的关系没有正确的认识和处理好,正确的关系是什么?我 告诉大家,我们管他叫“落”,落足。

    “落”这个字大家去理解他,揣摩它,什么是“落”?首先我告诉大家,我们18个部位,实际上都是在通过有形的身体在寻求无形的意,18个 部位我们都是如此。一个形,一个意,什么是形?足是形,看得见的就在脚下。什么是意呢?落为意,一形一意,通过有形的足要寻求那个无形的意,那种感觉,那 种滋味,揣摩落之意。这样我们和脚下大地的关系,才能够正常了。什么是落之意呢?这树叶落下来,落在地上,落就不是我非要踩这个地了,是自然的平松地落在 他这儿。落下来了,你看那个风一吹那个树叶很不情愿的飘起来,落在地下了,那么我们和大地的关系就是要平松而落而绝非我们用力去踩它,用力去跟他去抗衡。用力去踩他,我可以告诉大家错了。在我的博客当中,太极心法很关键的一条就是假借。因为本身这些东西说不清,如果有人问落到底是什么意思?我很难说 清,就像一会儿我要讲无极桩功一个中心三个基本点,一个中心叫中正安舒,中正还好讲,这安舒不好讲,说现在我很舒服,你给我说说这舒服,你只可意会不好言 传,你的舒服跟他的舒服也不一定一样,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你觉得非常舒服,你感觉得到可说不出来,这落也一样。那么怎么办呢?我们要求得这意,要用太极 的心法,用假借法。怎么就能够叫落了?落到底是什么感觉?我告诉大家,当然大家还可以去发挥,我讲的不是绝对的,我把我的体会告诉大家,然后你们自己去体 会他。我怎么体会这落呢?我把他比做如履薄冰,就是我们现在脚下不是一个实实在在的大地,是我站在了一层薄冰上,我一用力一踩这个薄冰,冰就碎了,我就会 掉在冰窟窿里。我现在是在薄冰上站着呢,落在这薄冰上,因此我不敢踩他,不能用力去踩他,我只能够平松地落在他上面,那是一种什么滋味和感觉,这需要我们 去自己来体会他,找这种如履薄冰的感觉。

    下面大家伙起立,先用我的这个心法,你自己可以体会一下,跟你刚才站比较一下。现在你用足下 来找这个落之意,假借脚下是一层薄冰,千万别用力踩,很危险,踩碎以后就要入坠深渊了,以此来寻求那个落之意感觉。在脚下,切记不要用力去踩它,用如履薄 冰去寻求那种似踩非踩,丝毫不用力,平松而落的那个感觉。

    刚才大家体会了一下,用这种假借的方式,体会一下落足这种如履薄冰的感觉。我相信大家都会有 了不同的那种感觉了,但是到底是不是如履薄冰,我也负责的告诉大家,还不会是,但是一定会。因为你原来从来没有想过,站了这么多年,没想一想我脚下应该跟 我站着的这个地是什么样的关系。可是今天你开始想了,想了就会有感觉,我绝对相信。但是也还不是如履薄冰,因为我可以负责的告诉大家,如履薄冰这个结果虽 然是脚下和大地的关系,光靠足是不行的,要18个部位综合起来,最后才能够产生如履薄冰的感觉。但是我们如果不从一个部位一个部位去找,就没有18个部位的最后的整合的效果。


提顶

太极拳永远是从阴去找阳,从阳去找阴,反向求。两者相互为根,任何一方不可偏废。要找落,就要从相反的一方去找,是提。落是向下,提是向上,两相对立,一阴一阳。从提上来体会落,从落中来找提,这才符合阴阳对立统一的阴阳学说,才是太极。

这就引申出来一个概念:提顶。什么要提呢?比如一件衣服,上把领子一提,就松松垂着了,否则就摊在那儿了。它之所以不会摊下去,是因为上有提,一上才有一 下,这才是我们要找的落的感觉。在站桩中,足要下落,上要提,上是什么?头顶百会穴,有形之身的最上端。正是这一点使我们与天相合,与天相通。也是这一点 把我们自己提起来,而不至于落中陷塌。

在太极拳中,对顶的要求是“上提顶”,也有拳论上叫“悬顶”。提和悬是一个含义。顶为形,提为意,找那种提的感觉。

提,一定不是自己用力,我自己用力向上顶就不是提。提是什么?可理解成上空中有一只无形之手把我提起来,好像提起一件衣服一样,不是衣服自己在向上走。千 万不要用力顶,自己一用力就不通。上提所要找寻的是意,而不是力。所以《太极拳论》讲“凡此皆是意而非用力”,用意不用力,用力就错。

找这个提而落的感觉,落是提中之落,提是落中之提。相对立的两个东西要对立而统一,这就是太极拳。太极拳之难也就在这个地方。

   它是相对立的多种东西相融相合产生的,不是单一的;因为具有模糊性和丰富性,所以往往难以说清。当你用单一的力推我的时候,力的大小、方向都很清楚,我也很清楚,所以顶回去很容易,这不是太极拳。

   太极拳是什么?是对立的两个东西统一起来,其中有柔有刚,柔中有刚。这样的劲力变化莫测,对方很难判断力的大小和方向。如同书法,用很柔软的毛笔,能写出刚劲的线条来,刚柔相济,这才是书法。

修为太极不从这里找,离太极真意很远很远。有的时候把黑白分清楚了,但是分家了,把黑扔一边,或白丢了,这不对;或者两个东西合在一起,一合,黑白又不分,成灰的了,又不对了。合到一起时,应当还是黑白分清,既合又分,这个矛盾体就是太极。

将来我们走传统拳架的时候,大家会很鲜明地看到什么是太极操,什么是传统太极拳。一个形一个意,一个身一个神,这对矛盾体应是分而合。比如拉单鞭神在领先 的,形是随着神而走的,两个是分开的,可是合着呢,因为神跟形共同完成一个动作。神与形总是有差异的,黑白分明的,否则就成了做广播体操,傻呆呆的。

作业:

增加至每天站40分钟,这是每日的总量。认真体会上提下落之意。此时肩、胯、腰很可能出现发紧、疼痛,先不管它,后面一步一步解决。

时间、地点、次数可自己去安排,不强求。饭前、饭后都可以站。睡前站有助于睡眠,早起后站桩也很好。也可利用乘地铁的时机站桩。如果太忙,工作累了,休息 时电脑边就能站桩。常说太极拳是“拳打卧牛之地”,我们连卧牛那么大地方都不需要,够俩脚一站的地方就可以了。所以无时无处不可修拳,拳就是生活,在生活 中去找拳。


竖劲

颈要竖。竖颈与提顶是相辅相成的,提顶一定要竖颈,竖颈必须要提顶。除了养生健身,在技击作用上,提顶竖颈也很重要。你看猫要扑老鼠的时候,必定是顶提起来,随着颈竖起来,才能够去扑食。

要诀是先落下来,在落的基础上要找到提和竖。大家可以体会一下,找对手攥着手互相推,当你提顶竖颈的意不明确时,劲不大。当一提顶竖颈,内里的劲立刻就出来了。一提一竖后体内立刻通了,通了以后你内里的劲才能出来。如同路修通了以后车才能开出来,所以要打通它。

    其实无极桩功用一个字来解释,就是“通”。无极桩功就是要打通自己。   

    太极拳并不玄奥,如果大家跟我学太极拳,还是感到这个东西很玄奥复杂,那就是我错了。但是其中确实蕴含着很深的道,但方法很简单。往这儿一站,多简单,既没有复杂的动作,也不要求像泰森似的一拳打出去多少吨,但是效果很显著。你就落下,一提一竖,马上体会到显著的效果。


扣齿

太极拳要求扣齿,就是上下牙齿相扣而合,嘴唇微闭。练太极拳为什么要扣齿?

从太极拳“中正安舒”的原则来说,牙齿是关系到身体能否中正的重要部位。不论修太极拳还是平时行住坐卧,张着嘴、咧着牙就不是中正。上下牙齿相扣合,嘴唇微闭,这才中正。

除了中正,扣齿对于气息也有重要的作用。但是在现在无极桩功期间,我们不用更多地谈到气的问题。

    气与扣齿有什么关系?

口齿张着,内气就会泄漏,我们的内气是不能让它轻易泄漏的。仔细去观察,人在离开人世的一瞬间,牙是开着的,嘴是张着的,当他的气全出来了以后,才有可能又合上。所以它与保持住人体内气有关系。

此外,齿扣合可使体内达到中和与平衡。有时候碰到了一个热的东西,烫手了,马上会怎么样?吹一吹,吹出来就冷了。当冬天天气很冷,冻得伸不出手了,会怎么 样,哈一下,哈出来的是热的。为什么这个气一吹就冷,一哈就热?说明我们自身具有调节平衡的能力,需要冷或热,都可以自己调整。

    当我们既不吹,也不哈的时候,齿相扣,此时呼吸的气是温和的,既不冷也不热。气的问题很丰富,这里不多讲,大家要先知道气可调节身体平衡。

第三,从技击防身上,两齿如果不合,牙齿是很容易受到攻击的位置。为什么那个拳击运动员、散打运动员都戴一个牙套,别的地方都禁打,这个地方挨一拳,牙很快就掉了。如果牙齿张着,受拳这一瞬间上下颏受的外力会非常大。


下颏(ke)

下颏,要求收颏,避免扬颏。有人站桩的时候很习惯扬着颏,那么颈就不竖了,不通了。一竖颈,颏肯定自然向下微收。但是也不要收过了,收过了颈不是不竖了,是颈会受到压力。因此下颏要很自然放松地微收,这样保证立身的中正,仪态的大方,同时能保证颈椎血脉通畅。

    从技击角度上,收颏的重要性更明显了。两个人一搭手,下颏如果扬着,意思就是告诉对方“你来打我这吧”。我父亲的老师,徐岱山师爷,他是杨少侯的徒弟。他 在跟杨少侯学拳的时候,少侯经常打别人的下巴颏,他最讨厌别人扬着颏呆着,好像目中无人,自己多了不起。徐师爷年轻的时候就有这毛病,少侯说了他几次以后 见还不改,一急了就骂,脾气不好,说“你小子说了多少次了,你老给我扬着下巴颏干什么?”可是这习惯难改,他听师傅说了以后赶紧改了,但是一会儿又扬起来 了。

那天少侯招手叫他过来,徒弟们都知道,少侯如果叫你过来就是要教你东西了,所以他们都希望着少侯什么时候叫他。可是叫他们以后,他们又害怕,因为这个杨少侯教人是打人,打完了你自己想去吧。当时只见少侯爷一个“提手上势”直奔徐师爷扬着的下颏。瞬间徐师爷被四脚朝天发打出去。要不是后边有师兄弟接着,徐师爷就会重重的摔落在地爬不起来。这次挨打后,徐师爷的下颏再也不扬着了。

六、肩

肩是人体很容易不通的一个位置,是人体特别是上肢运行的一个重要的枢纽,也是九大关节里的一个核心部位。人的老化,肩关节是一个重要的反应点。常言“五十 肩”,人到50岁左右,肩关节开始不灵活了,有的人肩抬不起来了。这些生理上的问题都是长期不通造成的。形成不通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错误的用力习惯。在 肩关节,会自觉或不自觉地僵滞用力。

如果让俩人互相使劲攥着手,许多人的习惯是力使在肩上,但自己不知觉。如果不许他肩用力,那么他的手也无力了。这是一种错误的用力习惯,把力消耗在肩,连成一个死棍,不通了。我们要求手用力的时候,肩根本不用力,手才有力,否则力就结在肩了。

    这种错误生活习惯司空见惯,二三十岁的时候没病,四五十岁时候开始显露,六七十岁的时候病就全来了。我们要从现在起改变自己的错误习惯,让周身气血通畅起来,内在的生命能量才能畅通无阻地运行。

    无极桩功对肩的要求,是挂肩。很多太极拳老师和其他武术老师都讲“沉肩”,但是我讲“挂肩”。肩如挂,什么意思呢?如同个窗帘在这儿挂着,自然地下垂,毫无僵滞之力。我们的肩和胳膊,就自然地在这儿挂着。

肩自然地挂着以后,上肢永远是自然地沉垂,这里没有僵滞之力,不受力,不用力。如同其他讲过的部位一样,肩是有形之体,挂就是所求之意,要找到挂肩的滋味,并让这种滋味成为一个新习惯。

    体会肩似挂的这种感觉,还得放松,再松,丝毫不用力,自然沉垂。想象一下风摆柳树,柳树枝在树上悬挂着,风一吹,树枝自然摆动。大家让肩摆动起来,体会一下;一定让它自然地挂垂,然后如同风摆杨柳一样自然的摆动,体会肩如挂的那个滋味。

    肩部丝毫不用力,你就体会到这里挂着的感觉。肩如果找到了这种挂的感觉,肩部将是通的;如果紧紧的,说明这里不通。

    除了站时要挂肩,大家还要注意,挂肩这个要求不以形变而改变,这很关键。在太极拳里叫“形变意不变”,也就是说在做其它动作的时候,也不改变挂肩的意,比 如拎东西;要形成新的习惯。不论为养生还是技击,都应如此。在技击时,很容易随着动作一变,挂肩就变了。在进攻和防守时,都不应改变挂肩的状态。今天你肯 定做不到,别着急,习练久了会成自然。

   我们现在由形求意,并把这种滋味变成一个新习惯,而且不因形变而破坏它,这就是太极拳所要求的“形变意不变”。一个变,一个不变,我们要把对立的两者统一 起来,这是太极,处处不离太极。要反反复复地让自身形成一个符合太极之道的新习惯,这个习惯会使你周身改变,会使你与原来的你彻底割裂,你就变成了一个全 新的太极人。而这个太极人才是那个本来自然的你,现在我们就是要追寻本来的我。如老子说,“如婴儿乎”,回到婴儿般完全自然的状态。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