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江方言谜语趣谈(41)——千家万户都用它

标签:
方言谜语趣话 |
分类: 地域文化 |

这则谜语说的是一件农家编织工具,从谜面看,此物是木头制作的,取材于长在青山枝叶茂盛的长青树,制成工具后扒放在板凳上,形状有点怪,除了弯弓驼背,背上还有几颗像牙齿一样的木钉。这样一件东西,今天的人们想像力再丰富,恐怕也猜不出来了。因为很少有人再用它了,没人用也就慢慢绝迹了。而在过去,是民家之必备,家家户户都离不开它。我说的并不玄乎,它就是大名鼎鼎的“草鞋扒”,编织草鞋的工具。草鞋扒选用的木料很特殊,一头必须是带弯勾的,要粗。另一头榫卯着一根横木,横木上有五至七颗木钉。编织草鞋时将有勾的一头挎在木板凳上,人坐在板凳的另一头,鞋索一头挂在木钉上,一头系在人腰上进行编织。谜语用“弯腰驼背”和“背上长出几颗牙”来形容“草鞋扒”,真是唯妙唯俏!
记得很小的时候,我就跟着隔壁的表哥学着打草鞋,编出来的草鞋有模有样,满屋里的人都夸我聪明,用棒棒糖换我的草鞋穿。1999年我们修复仙姑岩红军营地旧址,特意恢复了一处红军作坊,将当年红军使用过的物件收集陈列,供游人现场体验,其中就有两个红军家属送来的“草鞋扒”。开营那天,老红军刘建民一边讲当年老百姓打草鞋支援红军的故事,一边教少先队员打草鞋,动情地教孩子们唱革命民歌:“山上青松根连根,苏区人民爱红军。一只草鞋四根经,编双草鞋送红军”。好奇的孩子们一阵阵鼓掌叫好,气氛十分火热。
目睹这一幕,我眼睛湿润了,感慨万端。大革命时期,条件极为艰苦,我们的红军战士,靠的就老百姓编织的草鞋,踏遍千山万水,与敌人浴血奋战,直到革命最后胜利。老百姓送草鞋的感人场面,在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里得到了最精彩的诠释。记得1965年我有跟着军区机关的领导去广州中山纪念堂看《东方红》彩排,当我听到歌舞表演“我编草鞋送红军”唱道:“麻窝草鞋亲手呀编,送给我格红军穿哎,跟着毛泽东战斗在井冈山,红旗一举顶着天”时,我止不住热泪盈眶,多么熟悉的草鞋啊,竟然为中国革命作出了如此巨大的贡献,成为革命史诗的重要场面,为小小草鞋而放歌,能不激情澎湃么!
基于此,我收藏了一个大革命时期的“草鞋扒”,我要把它作为传家宝传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