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藏着掖着,来点干货
(2018-04-24 20:39:39)
大家这回可以开心一下。小波下午在北京台录节目,一帮嘉宾在争论到底是创业板机会还是主板机会。节目上说了很多,不赘述了。线下给咱们的朋友说点不一样的,独家的。
今天盘面上启动了一大批传统基建品种,房地产、钢铁、水泥、基建的等等等,再加上酿酒加上家电等消费——很多朋友说,这是印证了政治局会议,对于扩大内需的新观点。
乍看一下,是对的。但是我要和大家说,这个思路可是有毒的!不要被牵着鼻子走。
为什么?看上去传统的地产产业链+地产下游的消费,确实是过去几年内需的主要方向。但是这种判断却与目前中国面临的形势大相径庭。
第一,我们讲目前提到扩大内需最大的核心原因是贸易战导致的外需萎靡。贸易战是凡此种种的核心问题。而恰恰因为是贸易战周期中,我们坚定地认为中央不可能继续鼓吹地产泡沫。原因很简单,上一个和美国打贸易战的同时鼓吹地产泡沫,最后泡沫破裂把自己炸死的国家距离我们并不远,她叫日本。有人说日本死于广场协议,这就是读书读歪了。日本因为广场协议导致进口成本大减。而出口压力只用两年就完全恢复了。真正至日本于死地的是当时的日本高层大搞地产最终泡沫破裂轰然倒塌。
这个时间窗口搞地产是作死。这一点高层不可能不懂。所以我们从去年开始,整体的地产风向开始转向租售同权,这是未来整个大地产的方向。
第二,基建品种今天的启动更多对应的是环保的再次趋严,市场对于涨价预期的关注。但是绝不是扩大内需对应的大投资模式。事实上,四万亿时代之后,中国不太可能在进行大规模的粗放的财政政策刺激经济了,原因也很简单——投入产出比太低。08年往前数五年,当时中国的投资带动的GDP可以达到1:1.5以上,换句话说,投资一元拉动1.5元GDP增速。而08年基本上只有1:0.5左右了,换句话说,投资两元钱才能拉动一元GDP,到现在数据应该更低。小波研究这个问题的时间比较早,时隔太久数据可能不太准确,但是大意大家要理解——不划算。所以玩命搞铁工基的时代过去了。目前对接基建品种机会的就是在供给端。
那么大家会问,说你这么讲那么消费升级在什么方向呢?我认为大家要把消费升级和短板工程联动来看。首先消费一定是新消费,比如说向全国二三线城市扩大新能源车销售,会不会再有汽车下乡。其次,关键短板工程我们之前给大家讲过,核心问题不是没技术,而是不经济,没人愿意搞。那么现在看中美贸易战的结局,很可能是双方妥协而非撕破脸,我们还是能够使用进口的产品,但是同时国家一定会加大自主研发投入。这部分研发投入会成为企业的负担,而想要对冲这部分负担,要么减税。要么通过消费升级来提升相关企业传统业务的销售,这不失为一个办法。
以上就是小波对于消费升级的一点胡言乱语。对于盘面来说,最后说一句,权重短线看好,买技术面突出以及板块龙头。成长股中长期看好,布局短板工程。
今天盘面上启动了一大批传统基建品种,房地产、钢铁、水泥、基建的等等等,再加上酿酒加上家电等消费——很多朋友说,这是印证了政治局会议,对于扩大内需的新观点。
乍看一下,是对的。但是我要和大家说,这个思路可是有毒的!不要被牵着鼻子走。
为什么?看上去传统的地产产业链+地产下游的消费,确实是过去几年内需的主要方向。但是这种判断却与目前中国面临的形势大相径庭。
第一,我们讲目前提到扩大内需最大的核心原因是贸易战导致的外需萎靡。贸易战是凡此种种的核心问题。而恰恰因为是贸易战周期中,我们坚定地认为中央不可能继续鼓吹地产泡沫。原因很简单,上一个和美国打贸易战的同时鼓吹地产泡沫,最后泡沫破裂把自己炸死的国家距离我们并不远,她叫日本。有人说日本死于广场协议,这就是读书读歪了。日本因为广场协议导致进口成本大减。而出口压力只用两年就完全恢复了。真正至日本于死地的是当时的日本高层大搞地产最终泡沫破裂轰然倒塌。
这个时间窗口搞地产是作死。这一点高层不可能不懂。所以我们从去年开始,整体的地产风向开始转向租售同权,这是未来整个大地产的方向。
第二,基建品种今天的启动更多对应的是环保的再次趋严,市场对于涨价预期的关注。但是绝不是扩大内需对应的大投资模式。事实上,四万亿时代之后,中国不太可能在进行大规模的粗放的财政政策刺激经济了,原因也很简单——投入产出比太低。08年往前数五年,当时中国的投资带动的GDP可以达到1:1.5以上,换句话说,投资一元拉动1.5元GDP增速。而08年基本上只有1:0.5左右了,换句话说,投资两元钱才能拉动一元GDP,到现在数据应该更低。小波研究这个问题的时间比较早,时隔太久数据可能不太准确,但是大意大家要理解——不划算。所以玩命搞铁工基的时代过去了。目前对接基建品种机会的就是在供给端。
那么大家会问,说你这么讲那么消费升级在什么方向呢?我认为大家要把消费升级和短板工程联动来看。首先消费一定是新消费,比如说向全国二三线城市扩大新能源车销售,会不会再有汽车下乡。其次,关键短板工程我们之前给大家讲过,核心问题不是没技术,而是不经济,没人愿意搞。那么现在看中美贸易战的结局,很可能是双方妥协而非撕破脸,我们还是能够使用进口的产品,但是同时国家一定会加大自主研发投入。这部分研发投入会成为企业的负担,而想要对冲这部分负担,要么减税。要么通过消费升级来提升相关企业传统业务的销售,这不失为一个办法。
以上就是小波对于消费升级的一点胡言乱语。对于盘面来说,最后说一句,权重短线看好,买技术面突出以及板块龙头。成长股中长期看好,布局短板工程。
前一篇:诡异的个股下跌透露四个新关注点
后一篇:机构资金状况暴露市场绝对低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