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联储在9月、11月和12月的三次议息会议、美国大选、国内监管趋严、货币政策拐点、地产调控的边际拐点等,均是当前需要关注的风险点。这些风险点可能导致行情阶段性波动,但引发系统性风险甚至创新低的概率不大。
而国内方面,随着深港通等重大事件的落地,内地资金出现了明显的南下趋势,估值偏低的港股呈现“洼地效应”,从一定程度上也分流了A股的部分资金。
A股本身来看,当前市场缺乏持续的热点,无法形成明显的赚钱效应,也使得市场的内生性上涨动力不足。整体来看,市场如需实现突破,仍然需要有催化剂的促进。
在这样的行情中,投资者应降低收益预期,合理安排仓位水平,避免盲目追高,而投资的重心应当放到挖掘市场确定性较强的机会上来。
策略上面还是关注一下PPP,可以从公共设施、交通运输和教育领域来看。这里面后续还有机会。
重点的信号要看券商,倒不是说能不能操作,我认为券商的可操作性是比较差的。重点还是看他所传递的信息——毕竟每一次指数转折点的关键都是券商带动整个大金融品种所营造的。
话说回来,其实道理很简单,确认拉升需要放量。这个位置没有比激活大金融更容易刺激量能的了。而大金融中,最活跃的品种,又是券商,所以没啥好说的,希望券商好自为之,涨涨涨。
前一篇:双节窗口关注两类题材
后一篇:千股跌停千股横盘,一失足成千股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