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股票 |
货币政策实际上成为了近年来左右资本市场方向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参考。从去年的两轮钱荒,到今年宽松预期带动的阶段性行情。了解政府的货币争取预期,是对于市场方向判断的一个重要环节。
2012-2014 年,经济总体平稳,通胀维持低位。2014 年的货币政策的变化,主要是政策取向转向定向偏松。三年来货币政策的差异而经济表现的相似,原因之一是政策放松和经济增长的非同期性。2013 年的偏紧,和2012 年的偏松有关;而2014 年的偏松,则和2013 年的偏紧有关。广义货币政策的其他变化包括:融资政策“非标转标”逐步落实;金融风险有序释放,刚性兑付逐渐打破;金融改革调整策略,利率市场化改革放缓;货币政策工具不断完善;政策性金融崭露头角,中央加杠杆初发力。
回顾金融危机以来货币政策的变化,货币政策竟然具有五种形态,盖由于经济形势和政策目标的变化。比较反危机前后中国和美、欧、日的央行和金融机构资产负债表,中国央行资产负债表扩张有限,主要是金融机构的资产负债表扩张较快,中国金融体系的信用扩张空间依然充足,未来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将有所增强;而美欧日央行资产负债表扩张很快,但金融机构资产负债表相对而言增长有限,信用扩张能力不足,经济复苏难言坦途。
就中国货币政策而言,改革目标的设立,意味着货币政策要围绕国家的宏观调控和整体改革而定,受此影响具有一定的相机抉择特性,影响了政策的规则和对预期的引导;但2014 年的结构性定向政策可能不会成为中期政策,从而在2015 年再度调整;货币政策仍将回到更具规则和连续、一致,主要由经济增长和通货膨胀的基本面因素决定;至于资金成本高的问题,固然和结构性因素有关,不能通过总量货币政策解决,但并不能因此否定总量政策的使用。
2014 年下半年,鉴于通胀四季度的短期回升,降息和将准可能尚未做好准备;同时保增长压力仍然较大,或将还是更多通过结构性放松政策的加码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