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o再重启之际,证监会显然也将全部精力集中在新股发行改革之上。日前,在周五例行发布会上,谈及创业板首发办法是否适用于目前在审的排队企业时,证监会新闻发言人邓舸指出,证监会正抓紧组织修订创业板首发招股说明书准则和申请文件准则等配套规则,并尽快公开发布,在审企业将根据上述规定一并修改更新申报材料。
事实上,我们看到随着市场再度砸向2000点,证监会把越来越多的精力关注在如何更好地发行新股之上。从此前定调开闸节奏的100只,到之后严查违规等问题。你说证监会不努力?人家确实在卖命,但是就市场而言,反应可谓是平淡。
上周,A股迎来反弹,创业板带动市场形成了上攻,然而反弹幅度不俗——创业板单日超2%。个股题材缤纷——彩票、软件、安防等等纷纷发力。但成交量上却仍然疲软。后三天市场反弹,平均成交小于500亿。可见,大资金仍然在观望中,仍然并不满意证监会所发起的所谓救市政策。
事实上,按照证监会对于市场的理解,我只要完善了新股发行的规则,A股就能好起来。这种理念我们换一个翻译的方法是什么呢?我只要吧圈钱的规则和理由写明白,资本就能扔钱来给我圈。这是什么混蛋逻辑?
事实上,证监会一直以来搞得就是这一套玩法。在中国的资本市场中,股市所占的比重并不大,欧美的股市市值能够占gdp比重70%,中国则仅仅是40%不到,未来十年经济要翻一番,按照现在市场每况愈下的状态,恐怕到时候也就维持在20%左右了。
低配置意味着对于经济的影响不大,影响不大意味着政策不重视,证监会所谓的改革,无非是翻来覆去的让圈钱合理化。人家也有自己的逻辑,我费了这么半天劲给圈钱树立了这么好听的名头,你们居然不配合,不让我圈,股市还一直创新低,可见中国的股市,中国的投资者并不成熟。
我们习惯吧A股与美股相提并论,国内的监管层习惯说我们用20年发展了人家200年的成果,必然有差距。然而事实上我们看到的是我们用20年尝试了200年的弯路。美国有401K,中国则在长期资金的问题上畏首畏尾。
事实上,投资者的水平最能反映市场素质。美国有巴菲特、浑水香橼,前者鼓励价值投资,后者发现公司黑幕。而中国有什么?拿的出手的是王亚伟和徐翔,两人最拿手的投资方法是押宝重组,既不能贡献长期资金,也不能反映市场机会,无非是赌博。
要我说,证监会想要A股起航,就要抛弃原本的圈钱思路,把证券市场真正当做经济的中心进行培养,否则,就靠目前在圈钱的名目上打补丁,真正的利好非常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