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朱元思书》练习题及答案
(2014-12-11 06:08:03)
标签:
娱乐教育 |
水皆(缥)碧(
二、解释下列加粗的词。
1.(从)流飘荡(
4.(经纶)世务者(
7、窥谷忘(反)(
三.解释下列多义词。
1.绝
2.上
3.直
四、用现代汉语翻译全文。
五、按要求写出句子。
1、写登舟纵目总体感受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
2、写江上放舟自由情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
3、概括赞叹富春江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
4、写富春江水清澈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5、写江流气势磅礴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6、写听觉感受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
六、简答题
1.作者用“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概括富春江的景色。请说说富春江的山“奇”在哪里?水“异”在哪里?
2.(1)本文描写的是________景,作者是________朝的文学家________(人名)
(2)本文第一段的作用是什么?从哪一句可以看出其下文即将描述的内容?
答:________
3.阅读本文第二段,说说本段的写法和修辞方法,概括富春江水的两个特点。
4. 阅读本文第三段,
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1)作者用“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写山,(参照乘船或坐车时的体验)说说这样写好在哪里?
(2)本段从听觉方面,用对偶句描写山之景物:
(3)看到富春江的奇山异水,作者发出了怎样的感慨?你怎么理解他发出的这些感慨?
七.拓展延伸
1.
答:a“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表现了一种享受自由、无拘无束、无牵无挂的轻松惬意;
b从对山水的描写中,表现了作者对自然自由的热爱,对生命力的赞颂。
c“鸢飞戾天者……忘反”, 表现了作者爱慕美好自然,鄙弃名利的思想,以及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
(1)内容与主旨:相同:都写了山水秀丽神奇,抒发了对大自然的热爱。
不同:《与》出自《艺文类聚》,是写给朋友的信,描写了富春江的景色,抒发自己的人生感慨。《三峡》出自《水经注》,是《水经》的注释,描写了三峡的景色,主要阐述的是地理知识。
(2)写法:相同:结构严谨、思路清晰;抓住景物特征,运用了比喻、拟人夸张等多种修辞手法;运用了动静结合、虚实相间、正侧面描写相结合、形声兼备等多种写作手法。
不同:结构上,《与》先写总体感受,再分写奇山异水;《三》先写三峡总体形势,再分写季节写景色特征。
(3)语言:相同:语言优美
不同:《与》是骈体文,讲究声律、对仗,对偶句较多;《三峡》是山水游记散文,对偶句兼用散句。
二、1、顺、随。2、好像。3、高,远。4、筹划,治理。5、使人看了感到有寒冷之意的树。6、转通“啭”鸟叫声。7、通“返”,返回。
四.用现代汉语翻译全文
1.湍急的江流比箭还要快,那惊涛骇浪,势若奔马。
2.乘船随着江流飘荡,随心所欲地任船所至观赏景物。
3.(那些)治理政务的人,看到(这些幽深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
4.蝉不停地叫着,猿不停地啼着。
5.风停了,那空间的烟雾都消散净尽,晴朗的天空与青青的远山融为一色。(我乘着船)随着江流飘流荡漾,随心所欲地任凭船儿东西漂泊(欣赏景物)。
6.江水呈清绿色,深深的江水清澈得能见到水底。游动的鱼儿和细小的石子,直看下去,可以看得清清楚楚,毫无障碍。
五1、风烟俱净,天山共色。2、从流漂荡,任意东西。3、奇山异水,天下独绝。4、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5、急湍甚箭,猛浪苦奔。6、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不绝。
六1.写山的“奇”: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写水的“异”: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2.(1)富阳至桐庐的奇山异水之景。南朝
3.(1)“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该句用了正面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突出了水的清澈透明。
(2)“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富春江激流飞腾,比射出去的箭还快;波浪汹涌,像骏马在奔腾。运用比喻和夸张的修辞手法描述富春江水流之急。
4.(1)从视觉方面,以动写静,使静止的景物富有动感。
(3)作者发出了“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的感慨。
表现了作者爱慕美好自然,鄙弃名利的思想,以及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