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企大批判2:国企不应该政治化
(2013-03-28 11:25:13)
标签:
国企揭密批判财经 |
分类: 国有企业研究 |
国企,不论是央企还是地方国企的老总通常挂在口头上的一句话是:国企要履行政治责任、经济责任和社会责任。在三者排序中,政治责任往往排在第一位。
这种观点正确吗?细细琢磨,作为自负盈亏经济组织的国企为什么要、以及真正履行了那些政治责任?中国的民营企业就不履行政治责任或者被排除在政治责任之外吗?其实,不仅仅国企,每一个合格的公民都会履行政治责任。
通常意义上,企业需要平衡的是三重底线(Triple Bottom Line),是指经济底线、环境底线和社会底线,意即企业必须履行最基本的经济责任、环境责任和社会责任,且经济责任排在第一位。1997年,英国学者约翰·埃尔金顿(John Elkington)最早提出了三重底线的概念,他认为就责任领域而言,企业责任可以分为经济责任、环境责任和社会责任。经济责任也就是传统的企业责任,主要体现为提高利润、纳税责任和对股东投资者的分红;环境责任就是环境保护;社会责任就是对于社会其他利益相关方的责任。
中国社会历来不缺乏政治感,老祖宗留下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肯定没错,但也容易使得一些志大才疏的人好高骛远——不安心本质工作而夸夸其谈。虽然还没达到法国思想家福柯所说“一切都是政治”的地步,但我们却也得清醒地认识到,随着现代制度的日益健全,政治权力能够加以统治和支配的人群范围逐步扩大;同时,政治权力在越来越高的程度上渗透到了人们的生活之中。但是,这种趋势不可能无限制地发展下去。
此外,企业关注的另一个重点是如何平衡投资者、客户和员工之间的利益关系,这与平衡“政治责任、经济责任和社会责任”的心智模式是有区别的。原中国移动王建宙董事长在书中写到:从长远看,投资者、客户和员工的利益是完全一致的,公司发展了,对这三者来说都是有益的。但是,这三者毕竟是不同的利益群体,从短期看,从局部看,往往会发生利益的冲突。如何来平衡这种不同的利益关系?如果发生利益冲突,哪一方面的利益应该优先考虑?我经常苦苦思索这个问题。我曾就如何平衡投资者、客户和员工之间的利益问题问IBM的郭士纳先生:“在局部利益发生冲突时,如果公司要在投资者、客户和员工三者之间做个排序,您最先考虑谁?”我提问时用了priority这个词,意为“优先考虑”。他想了一下以后回答:“不存在优先考虑的问题,这三者都很重要。但如果在做管理决策的过程中一定要考虑一个顺序的话,我首先考虑员工,因为只有把员工调动起来正确实施公司的战略,才能为我们的客户提供满意的产品和服务,从而为公司增加创造效益,为投资者创造价值。离开了员工,什么样的战略都是空的!”
其实,管好企业,履行好经济责任、环境责任和社会责任,其中经济责任之一是给出资人多分点红,即多上交点税后利润,是国企最大的政治。如果经济责任没承担好,企业内部全是暗堡地雷,风险一个接一个暴露,譬如突然出现的中石化下岗职工"真的活不下去了",则是本末倒置。
把国有企业的政治优势转化为市场竞争优势,并不代表国企政治化。泛政治化,只会使国企迷失方向,且导致官僚主义趋势。而且,这种做法很容易给“美帝国主义”等国家政客授以口实,为美国国内贸易保护主义找到借口。近年来美国曾多次就人民币汇率、国企享受政府“非法”补贴等贸易问题指责中国。中国商务部曾反驳说,一些国家指责中国国有企业享受补贴的说法是没有依据的,“他们想象国有企业天然地得到了政府的支持。但是中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之后,企业已经被推向了市场,他们独立经营、自负盈亏,现在经营者要完全承担自己的责任,政府是没有补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