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文化遗产——中国第一斜塔虎丘


标签:
杂谈 |
http://s3/mw690/002RAlIbzy72Prrw59w72&690
(1)虎丘山是中生代火山爆发后的残存,曾为海中一小岛,古称“海涌山”。自春秋起,经东晋、唐、宋、元、明、清历代经营,留下了许多胜迹,成为苏州历史发展的缩影和吴文化中的瑰宝。云岩寺塔又名虎丘塔。始建于隋文帝仁寿九年(公元601年),初建成木塔,后毁。现存的虎丘塔建于后周乾祐八年至宋建隆二年(公元959——961年)。塔系平面八角形,七级。原来的塔顶毁于雷击。1956年重修时,在第三层夹层内发现石函、经箱、铜佛、铜镜、越窑青瓷莲花碗等大批珍贵文物。由于从宋代到清末曾遭到多次火灾,因而顶部和木檐都遭到了毁坏。原来的高度已无法知道,现存的塔身高47.5米,全为砖砌,重6000多吨。据记载,由于地基原因,自明代(公元1368——1644年)起,虎丘塔就向东北倾斜,塔顶中心偏离底层中心2.34米,斜度为2.48度,被称之“东方比萨斜塔”。1956年,苏州市政府邀请古建筑专家采用铁箍灌浆办法,加固修整,终于保住了这座古塔。1961年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虎丘塔是江南现存唯一始建于五代的多层建筑。
http://s13/mw690/002RAlIbzy72PrvUf0gdc&690
(2)康熙四十六年(公元1707年),清康熙皇帝第六次游历虎丘时在虎丘禅寺御笔亲题“虎阜禅寺”匾额。从此虎丘禅寺改称虎阜禅寺,金匾至今高悬于山门。康熙皇帝从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至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先后六次到虎丘游历,最后一次(1707年),还在山上行宫住了一夜。虎丘的文化魅力由此可见一斑。
http://s9/mw690/002RAlIbzy72PrABjCg08&690
(3)这是爱国民主人士梁漱溟于1986年游览虎丘时在虎阜禅寺留下的“含真藏古”匾额。
http://s12/mw690/002RAlIbzy72PscYpJx8b&690
(4)从虎阜禅寺山门远眺虎丘塔
http://s10/mw690/002RAlIbzy72Psh3auRd9&690
(5)建于清光绪年间的拥翠山庄位于虎丘二山门内西侧,总平面呈长方形,占地一亩余,此园依山筑屋,层造而上,各建筑之间点缀峰石花木,有小园林之胜。山庄结合地形山势形成独特的台地园格局,巧借园外景物,布局灵活,视野开阔。在此可仰视虎丘塔,远眺狮子山,俯览虎丘山麓一带秀丽风景,别有情趣。
http://s2/mw690/002RAlIbzy72PsAC3uNd1&690
(6)相传梁代僧人憨憨法师,是庙里的挑水和尚。自小患有眼疾,但是他耳朵灵心眼好,有一次他挑水经过这里,踩在了青苔上摔了一跤,他就想到是不是这个下面有泉水,于是他就在这里挖土寻找泉眼,村民们见他瞎折腾,就笑他傻,戏言道,“如果能挖出泉水,我就变成一只大青蛙守在这里。”话音刚落,地下就冒出一股清泉喷到了憨憨法师的脸上,顿时感到一阵清凉,他的双眼又重见了光明,这个时候,憨憨法师发现那个农夫果然变成了一只青蛙,久久的守在了古井旁。
http://s16/mw690/002RAlIbzy72PsDG4d99f&690
(7)吴王阖闾为了争霸天下,抓来当时最有名的铸剑高手干将、莫邪夫妇,要求他们一百天内铸造出天下独一无二的宝剑,王命难违,干将夫妇来到苏州当时的相门外日夜不停的冶炼,但三个月过去了,仍未炉火纯青,紧要关头,莫邪跳入炉中,化作一缕青烟,终于铸成了干将、莫邪一对雌雄宝剑。干将按期来到了海涌山,将雌剑莫邪献给了吴王。吴王挥剑试刃,将身旁大石一劈为二,就是您看到的这块巨石了。但是吴王是个暴君,当他正想提剑杀死干将,以确保宝剑举世无双时,干将却早有准备,拔出雄剑干将,那把剑突然化为青龙,干将骑着龙直上云霄,成为了剑神。后人将贯穿苏州古城东西的大道改为“干将路”
。为了纪念铸剑高手干将、莫邪夫妇 。
http://s10/mw690/002RAlIbzy72PsGUn1Le9&690
(8)虎丘山的植被茂密,林相丰富。夏天行走其间,感觉清凉惬意。
http://s16/mw690/002RAlIbzy72Pt059YHcf&690
(9)翠竹山房
http://s8/mw690/002RAlIbzy72Pt4nvIbd7&690
(10)竹林清涧
http://s2/mw690/002RAlIbzy72Pt6CN0t31&690
(11)林皋生众绿,西溪春欲来。野旷鸟声静,风和花意催 。
http://s8/mw690/002RAlIbzy72Ptao6FN37&690
(12)千人石又名“千人坐”,在上山路的尽头,是虎丘的主景区。旧志云:“生公讲座,下有千人列坐,故名。”《吴地记》曰:“虎丘泉石,其最胜者剑池,千人坐。”《吴郡志》云:“生公讲经处,大石盘陀数亩,高下如削,乃他山所无。”
http://s7/mw690/002RAlIbzy72Pv2V67406&690
(13)虎丘最神秘、最吸引人的古迹是剑池。从千人石上朝北望去,“别有洞天”圆洞门旁有“虎丘剑池”四个大字,每个字的笔画都有三尺来长,笔力遒劲。据《山志》等书记载,原为唐代大书法家颜真卿所书,后因年久,石面经风霜剥蚀,“虎丘”两字断落湮没。在明代万历年间,由一个名叫章仲玉的苏州刻石名家照原样钩摹重刻。所以在苏州有“假虎丘真剑池”的谚语。
http://s11/mw690/002RAlIbzy72Pv55Zd82a&690
(14)走过“别有洞天”圆洞门,映入眼帘的剑池让人顿觉,“池暗生寒气”、“空山剑气深”,气象为之一变。举目便见两片陡峭的石崖拔地而起,锁住了一池绿水。池形狭长,南稍宽而北微窄,模样颇像一口平放着的宝剑,当阳光斜射水面时,给人以寒光闪闪的感觉,即便是炎夏也会觉得凉飕飕的。水中照出一道石桥的影子。抬头望去,拱形的石桥高高地飞悬在半空,此情此景显得十分奇险。石壁上长满苔藓,藤萝野花又像飘带一样倒挂下来。透过高耸的岩壁仰望塔顶,有如临深渊之感。这就是名闻中外的古剑池遗址。崖左壁有篆文“剑池”二字,传为大书法家王羲之所书。剑池终年不干,清澈见底,可以汲饮。唐代李秀卿曾品为“天下第五泉”。据方志记载,剑池下面是吴王阖闾埋葬的地方。之所以名为剑池,据说还因入葬时把他生前喜爱的“专诸”、“鱼肠”等三千宝剑作为殉葬品,同时埋在他的墓里。1955年整修虎丘,疏浚剑池。当时曾刷洗苔藓,核实剑池东侧岩壁上确有明代长洲、吴县、昆山三县令吾翕等人以及唐寅、王鏊等人的石刻记事两方,载有明正德七年(公元1512年)剑池水干,于池底发现吴王墓门的简单情况。后来又戽干池水,出清污泥,又见剑池两壁自上到底切削平整,池底也很平坦,没有高低欹斜现象,显然是由人工开山劈石所凿成。池南有土坝一个,与石壁三面相连,面积约四只八仙桌大小,低于平时水面三尺,是人工筑成用作蓄水的。由于池北最狭处,发现一个洞穴和向北延伸约一丈多长的隧道,可容身材魁梧的人单独出入,举手可摸到顶,从上到下方正笔直。不难推断,也是人工开凿而成。尽头处为一喇叭口,前有一米多隙地,可容四人并立,而无回旋余地。前面有用麻砾石人工琢成的长方石板四块,一块平铺土中作底座,三块横砌叠放着,好似一大碑石。每块石板的面积约二尺半高,三尺多宽。第一块已脱位,斜倚在第二块上。第二块石板门的石质不同于虎丘本山的火成岩,表面平整。由于长期受池水侵蚀,显露出横斜稀疏的石筋。根据形制分析,这是一种洞室墓的墓门。剑池是竖穴,南北向,池底的石穴是通路,这和春秋战国时代的墓制形式是完全相符的。当年为恐影响上方云岩寺塔的安全,未深入发掘,随即封没。据史料记载:“阖闾之葬,穿土为山,积壤为丘,发五郡之士十万人,共治千里,使象运土凿池,四周广六十里,水深一丈……倾水银为池六尺,黄金珍玉为凫雁。”这样夸大的描写,虽然不一定可信,但作为春秋末年五霸之一的吴王之墓,建筑规模肯定很大,墓室设计也必然会相当精密和隐蔽。从虎丘后山由泥土堆成和上述种种迹象分析,剑池很可能是为了掩护吴王墓而设计开凿的。墓门后面也很可能存在某种秘密。但是吴王墓是否即在其中,在未经考古发掘证实之前,尚是千古之谜。想当年,秦始皇称帝后为了找到吴王阖闾的墓穴,挖出他陪葬的许多珍宝和宝剑,于是调兵遣将,从咸阳不远千里到达虎丘山下安营扎寨。他们四处打听,八方开掘,可是折腾了好久却一无所得。楚汉相争时,楚霸王不知从哪里听到了关于剑池的传说,也对它产生了强烈的兴趣。他带人来到剑池,兴师动众,大肆开掘,结果,和秦始皇的遭遇一样,连吴王阖闾的刀剑踪影也没有看到,更不要说吴王阖闾的墓穴了。三国时期,东吴孙权也梦想能找到吴王阖闾的墓穴,他亲自带领兵马来到虎丘剑池开挖,但仍是毫无所获,晋代大司徒王旬和他的弟弟司空王珉为了寻找到传说中埋在剑池下面的宝藏,竟把自己的馆舍建到了虎丘,但是等待着他们的还是失望。
http://s4/mw690/002RAlIbzy72Pv6NGODa3&690
(15)陡峭石崖的右边有四个蓝色的字体“风壑云泉”,这是中国宋代著名书法家米芾书写的,这四字将这里的景色完全概括于其中,意思是您站在这里侧耳可听风声,举目可观赏岩石,抬头可观云彩,低头可看流泉。
http://s8/mw690/002RAlIbzy72Pv8kT2v37&690
(16)陆羽中国第一部茶书----《茶经》的作者。据《苏州府志》记载,陆羽曾长期寓居虎丘,他一边研究茶叶,一边著作《茶经》。他发现虎丘山泉甘甜可口,遂命名该泉为“天下第三泉”。
http://s11/mw690/002RAlIbzy72Pwmm3Dcfa&690
(17)“天下第三泉”之泉眼 。
http://s16/mw690/002RAlIbzy72PvcoRfV8f&690
(18)入解脱门
http://s11/mw690/002RAlIbzy72PwrPlfcda&690
(19)游人如云,登上虎丘山,仰头眺望中国第一斜塔,壮丽巍峨的虎丘塔。
http://s15/mw690/002RAlIbzy72PwwXhWC5e&690
(20)虎丘塔,江南现存唯一始建于五代的多层建筑。历经千年风雨,阅尽人间沧桑。
http://s15/mw690/002RAlIbzy72PwAmqNUce&690
(21)虎丘斜塔之一
http://s6/mw690/002RAlIbzy72PywcZO535&690
(22)虎丘斜塔之二
http://s9/mw690/002RAlIbzy72PyIjwow18&690
(23)虎丘斜塔之三
http://s3/mw690/002RAlIbzy72Pz9vmp462&690
(24)没有花香没有树高,我是一棵无人知道的小草,从不寂寞从不烦恼,你看我的伙伴遍及天涯海角。春风把我吹绿,阳光把我照耀,大地母亲把我紧紧拥抱。
http://s7/mw690/002RAlIbzy72PzlnMpMf6&690
(25)虎丘自二千五百年前吴王阖闾的地宫深埋剑池之下,就注定了这块胜壤和帝王的不解之缘。秦始皇、孙权赶来探墓寻剑;宋真帝御赐三百卷文经副本;清乾隆曾六次游历……他们为虎丘谱写了一篇篇辉煌的页章。凝聚成灿烂夺目的世界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