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禅诗赏析(一)

(2023-01-22 08:04:59)
标签:

独住

奉献

性格

杭州

收集

分类: 感情
禅诗赏析(一)

禅诗赏析(一)

禅诗赏析(一)

癸卯年正月初一日 吉祥,(2023年1月22日)醒来背禅诗。

一、原文
【宋】净土惟正禅师(986—1049):
《谢筵诗》

昨日曾将今日期,
出门倚杖又思惟;
为僧只合居岩谷,
国士筵中甚不宜。

二、注释

1、期(q):这里作动词,意为相约。
2、倚杖(y zhàng):这里作动词,意为依靠,拄着手杖。
3、僧(sng):梵语Sagha,音译僧伽,即僧团,这里指出家修行人。
4、国士筵(yán):指国家大臣的宴席;筵,古指铺在地上作为坐具的竹席,这里指酒席。
   
三、赏析

        此诗是惟正禅师应朝中大臣再三邀约,前往家中应供,禅师再三推辞,都不允,在无法推辞的情况之下,只好勉强的答应了。第二天,当大臣派人来迎接时,禅师已经不在寺中,迎者遍寻不着,只在经案上看到这首诗偈的纸张。
        第一、二句“昨日曾将今日期,出门倚杖又思惟”,就是说,昨天我们曾经高高兴兴地约好了,今天要去参加您的宴会,但今天出门,走了几步,倚着锡杖,仔细地考虑了一下,觉得“为僧只合居岩谷”,认为出家人只适合住在山谷中,“国士筵中甚不宜”,实在不适宜参加国家大臣的筵席。
        当迎者将这首诗偈呈交给大臣时,大臣不但不怪他失信侮慢,反而对禅师更加尊敬。佛陀也经常活跃在王公大臣的周围,但却赞叹大弟子迦叶住寂静处,在山林水边静坐。因此历史上有义学比丘、弘传比丘、持律比丘、神异比丘等不同。
  因此,禅师的风格,有为当朝国师的,发心在各阶层弘法度众,经中称为“人间比丘”;有的喜欢居住在深山丛林,经中称为“兰若比丘”,这就是大小乘的悲愿不同所致,但都能树立佛法有益于众生,不必同一形象。
  禅门里有两句话说:“ 不破参,不闭关”没消泯烦恼无明,内心不宁静的人,不可以闭关;“不开悟,不住山”,没有究竟开悟的人,也不能到山里独住。独住比丘,要独自在深山修行,也不容易。人间比丘,为了弘法利生,更要具备各种学问、道德等弘法能力,千钧重担一肩挑,更不容易!
  惟正禅师属于独住比丘,和东晋慧远大师足不下庐山三十年,还有唐朝的慧忠国师四十年不出寺门,这些古德独住风范,实在难能可贵!不过,佛教为了度化众生,要负起在社会上弘化的责任,人间比丘的牺牲奉献更大。所以我们对出家行者,不管是静修的独住比丘,还是弘法利生的人间比丘,都应该要有平等的尊敬对待,不要认为谁好谁不好,其实都是一样的,只是各人的性格不同罢了!
  
四、作者简介

        净土惟正禅师(986-1049):俗姓黄,秀州华亭人,号“正黄牛”。常住临安(今杭州)功臣山净土院,世称“净土惟正禅师”。幼年从钱塘资圣院本如禅师隶业。后来到天台山学修天台教观,之后,回到杭州径山学修。禅师雅富于学,作诗有陶谢趣。平生诗作三十卷,收集在《锦溪集》中。工于书法,笔法胜绝。世寿六十四岁。( 星云大师  释义 )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