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诗赏析(一)

标签:
独住奉献性格杭州收集 |
分类: 感情 |



癸卯年正月初一日
吉祥,(2023年1月22日)醒来背禅诗。
一、原文
【宋】净土惟正禅师(986—1049):
《谢筵诗》
昨日曾将今日期,
出门倚杖又思惟;
为僧只合居岩谷,
国士筵中甚不宜。
二、注释
1、期(q):这里作动词,意为相约。
2、倚杖(y
zhàng):这里作动词,意为依靠,拄着手杖。
3、僧(sng):梵语Sagha,音译僧伽,即僧团,这里指出家修行人。
4、国士筵(yán):指国家大臣的宴席;筵,古指铺在地上作为坐具的竹席,这里指酒席。
三、赏析
因此,禅师的风格,有为当朝国师的,发心在各阶层弘法度众,经中称为“人间比丘”;有的喜欢居住在深山丛林,经中称为“兰若比丘”,这就是大小乘的悲愿不同所致,但都能树立佛法有益于众生,不必同一形象。
禅门里有两句话说:“
不破参,不闭关”没消泯烦恼无明,内心不宁静的人,不可以闭关;“不开悟,不住山”,没有究竟开悟的人,也不能到山里独住。独住比丘,要独自在深山修行,也不容易。人间比丘,为了弘法利生,更要具备各种学问、道德等弘法能力,千钧重担一肩挑,更不容易!
惟正禅师属于独住比丘,和东晋慧远大师足不下庐山三十年,还有唐朝的慧忠国师四十年不出寺门,这些古德独住风范,实在难能可贵!不过,佛教为了度化众生,要负起在社会上弘化的责任,人间比丘的牺牲奉献更大。所以我们对出家行者,不管是静修的独住比丘,还是弘法利生的人间比丘,都应该要有平等的尊敬对待,不要认为谁好谁不好,其实都是一样的,只是各人的性格不同罢了!
四、作者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