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醒来背禅诗(一)

(2022-11-17 09:54:35)
标签:

陶冶

文学

教授

残缺

居士

分类: 感情
醒来背禅诗(一)

醒来背禅诗(一)

醒来背禅诗(一)

壬寅年 十月二十日 (2022年11月13日)吉祥  醒来背禅诗

一、原文

【元】仇远(1247-1326)

《为如镜上人赋》

一片灵台月,圆明适中规。
谁知相对者,曾悟未磨时。
去垢元来净,观空了不疑。
水边闲独立,照见白须眉。

二、赏析

        只有胸怀阔达之人才会感受到光明的境遇,而心念黯淡者所面临的一定是黑暗。佛家认为人人有灵光佛性,灵灵照照,常放光明。一个学佛有所成就的人,他的生命的杂质已完全净化,会有强烈的光的半径。

       《五灯会元》称这种人是“灵光独耀,迥脱根尘,体露真常,不拘文字。心性无染,本自成圆,但离妄缘,即如如佛。”而诗人所要赠诗的如镜大师即在此行列。

        全诗首句“一片灵台月,圆明适中规。”借景喻人。满月高挂,光华荧荧,说明这是月中,是晚上。月光柔和,给人一种美的感受。但这只是“表”,不是“里”,作者的目的是借月咏人。

        如镜大师,杂念尽除,心如圆月,灵光独耀。圆圆的明月又暗合大师的法号,比喻自然贴切,同时也含有作者对如镜大师的赞美之情。月光普照大地,万物沾光,又使人想到佛国灵光的超常魅力。

        中间四句,深入一层写人。“未磨”、“去垢”,使人想到“镜”,僧净不就叫“如镜”吗?镜越磨越亮,有如参禅者心性灵光,越 “参”越明; 生命的杂质“净”化了,他会有更强烈的光的半径。

        如果说,前六句,着重刻画的是高僧如镜的精神面貌,那么最后两句则是描绘他的形态了。“水边闲独立,照见白须眉。”独立水边,四境皆寂,万籁无声。“闲”,突出了得道高僧求得真正的自由、真正的解脱后的那种飘逸状态。须眉皆白,年高腊长,不管从哪个方面讲,都够高僧的资格了。

        至此,一幅月下高僧闲立图,完美无缺,呈现眼前。就写人而言,既描出了 “神”,也摹出了 “态”,可谓形神兼备。

“呈城久卜居,归梦只西湖。花木四时有,尘埃一点无。
看经常戒酒,得句少催租。
尽日坐相对,壁间莲社图。”

        这首《寄题如镜上人房》也是仇远的佳作,可以参看。

        仇远诗歌成就较高,影响颇大。他一生优游湖山,得山水自然的陶冶; 礼拜佛寺,获佛国灵光的洗礼。故其诗格高雅,“往往颉颃古人”,独树一帜,一洗宋末粗犷之习。此为一例。

三、作者简介

        仇远(1247-1326),元代文学家。字仁近一字仁父,自号山村居士。钱塘(今杭州)人。宋代咸淳年间以诗名与白并称于吴下,人称“仇白“。58岁时,任溧阳儒学教授。著有《金渊集》6卷皆官溧阳时所作,清人从《永乐大典》中辑出。另有《兴观集》、《山村遗稿》,是清项梦昶所编,残缺不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