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高年级课堂秩序混乱的原因及维持策略
(2012-04-08 16:54:35)
标签:
杂谈 |
小学高年级课堂秩序混乱的原因及维持策略
教育系小学教育专业 刘少飞
良好的课堂秩序是教学工作顺利进行的前提,不管任课老师的学科知识如何渊博、教学经验多么丰富,倘若维持不好课堂纪律,hold不住学生,老师的教学目标肯定达不到预期效果。实际上,在小学高年级任课老师每节课至少要花费1/6---1/5的时间来维持课堂纪律。
小学高年级学生课堂纪律难以维持原因是多方面的:
一、青春期的到来使他们在生理和心理上发生了巨大变化。人进入青春期后新陈代谢速度加快,身体迅速发育。“能量过剩”是这个年纪的一个显著特点,他们往往通过体育运动、游戏、追逐打闹、大声喧哗等方式来排泄身体过剩的能量。但是,小学高年级的课业负担相对比较大(尤其是寄宿制学校),上课时间长,活动时间短,课下无法发泄身体过剩的能量和因学习负担重而带来的负性情绪,因此,课堂或许就成了课间的延续,他们会通过做小动作、捣乱来发泄身体的能量和对不满情绪。“叛逆”又是这个年龄的一个特征。小学高年级由于纪律不佳经常成为学校领导指责,批评的对象(本人所在学校每次升旗的时候肯定会批评六年级),对高年级的学生“实施高压政策”试图以通过开除、停止住宿、叫家长罚写作业等措施减少学生的违纪行为,学生对这些“伎俩”及其反感。因此,学校的领导往往是学生的“眼中钉,肉中刺”学生也就成了当面一套,背后一套。从某种意义上说学校的“高压政策”反而增加了学生的违纪行为。
二、小学高年级有了初步的民主意识、法律观念老师作为“权威”的地位受到挑战。小学高年级的学生朦朦胧胧的感觉到老师与学生是平等的个体,学生应该尊重老师,老师也应该尊重学生,老师不能打学生,不能体罚学生。我曾经看到一位老师在批评学生,学生开始并没有说话,老师在情绪激动的时候推了学生一下,学生一下子就被惹急了,就大声喊:你凭什么推我,你要是看不下去我就把我开(除)回家。(这种话三四年级的学生是绝对不敢说的,因为,老师在三四年级的学生心里极具权威性)从这个学生的言行中可以看出,在小学高年级学生已经“觉醒”意识到老师不能对学生为所欲为,老师不敢把自己开除。所以小学高年级有的学生会“小错不断,大错不犯”
三、小学高年级学生学业成就上出现了“两极分化”学生的学业成就和他们课堂违纪行为发生的频率成负相关关系的。有的学生上课根本听不懂,听不懂可能觉得烦,烦了就找点小麻烦,倒点小乱,找点乐子。
四、后进生渴望被关注与老师对后进生关注较少这一矛盾导致班级课堂违纪事件时有发生。人人都渴望被关注、受重视,学习好的学生通过考试成绩、上课发言、作业获得了老师的关注,而那些成绩差的同学通过这些渠道无法满足自己被关注,受重视的心理。他们往往觉得自己被忽视了,自己的价值没有得到肯定,他们就通过起哄、做小动作、打小报告等方式获得老师的关注。如果老师给他们的目光关注他们会短暂停止违纪行为,但是某种意义上也强化了他的违纪行为,他会觉得通过违纪获得老师的关注是有效地,他们的违纪行为会增加。但是,如果老师不出处理,他还会换种违纪方式来吸引你的目光。
五、学生违纪行为的发生表现出明显的个体差异。这种个体差异表现在性别、气质类型、先前的生活经验等方面。
实际上小学高年级学生课堂纪律混乱不仅有生理心理原因,也学校管理不够科学原因,还有有着深刻的社会历史原因,就不一一列举了。总之多元化的原因构成了小学高年级课堂秩序混乱,老师授课难度大。
治愈课堂纪律混乱应该对症下药,采取多样化的治理方案。
一、“金钱与大棒并用,恩威并施”方案。有的学生表扬有效果,有的同学批评有效果,有的学生要先表扬后批评,有的学生要先批评后表扬,总之要找到学生的“软肋”对症下药,方能药到病除。
二、“打一巴掌再给个枣吃”会有锦上添花的效果。对学生严厉批评过后他一般能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并产生悔改之意,但是高压之下往往是口服心不服,这时如果老师再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把工作做到心坎里学生会诚心诚意接受,这样学生行为的改变是持久的。
三、对学生表扬要有理有据,批评要有礼有节。众所周知在改变学生行为上表扬的效果好于批评,批评的效果好于不理睬。但是,表扬要有理有据,具体明确,不使用空话套话,无理由的表扬会使学生不知所措,也会觉得老师在敷衍学生,反而会适得其反。批评的时候一定要理由充分,不说讽刺性的语言,最佳效果是学生知道自己错了,同时也没有感到委屈。
四、治理“点”,可以制约“面”混乱的课堂纪律最突出的表现是一大片学生在说话,这时候如果你大声喊:“你们那几个注意了,别说话了”,大概没人理你,因为他们不知道你在说谁。但是,如果你目光盯住一个人,并对他进行制止,其他的人也会安静下来。
五、课堂提问能有效减少课堂违纪现象的发生。对违纪的同学进行问,并做出点评他不仅会停止违纪行为,而且会配合老师的讲课。
六、不抛弃、不放弃,对每个同学抱有希望,用爱心转变后进生才能根治治课堂纪律混乱。“教师期望效应”向我们陈述了这样一个事实:学生会朝着你期望说的方向发展,如果你觉得他是个好学生,她就变好了,如果你觉他无药可救了,那么可能,他回给你制造无尽的麻烦。
总之,治班有法,但无定法。每个老师都有自己的管理风格,都会根据自己班级的实际情况做出最有效的管理方案,但是,高压、强硬手段应酌情使用,因为它像西药,虽然见效快,但是效果不持久,而且副作用大;用爱改变学生虽然效果缓慢,但是持久,甚至可以根除。
我们力争做到“对症下药,药病除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