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眸】波罗的海六国综述08-卢布林与扎莫希奇

标签:
旅游摄影波罗的海卢布林扎莫希奇欧洲小城夜景杂谈 |
分类: 欧洲旅游 |

卢布林古城。14世纪初波兰国王卡西米尔大帝发现此地的战略价值,于是1341年在这里修建了一座由石头垒砌的城堡,并有城墙环绕。后来随着人口的增长和贸易的发展,卢布林逐渐成为了一座城市。这里有以居里夫人名字命名的国立大学和天主教大学,游览看点除老城本身外,还包括卢布林城堡和露天村落博物馆等景点。


进入古城之前,我们先去参观了城边的卢布林城堡,一座矗立在城北山上的白色城堡。这座城堡始建于14世纪,19世纪20年代起被当局改造成一座监狱,并一直沿用到上世纪中期。纳粹占领期间,有十几万人曾先后被关进这个监狱,然后再送进死亡集中营。大量的犹太人和波兰政治犯在这里受尽折磨,这一状况一直持续到1944年。从1957年起,这个城堡被辟作卢布林博物馆,展有绘画、银器、瓷器和各种武器,不过大部分展品都只有波兰语的标签。最扰人兴趣的是据说你可以在大厅里那张17世纪的桌子上找到所谓的“魔鬼的手印”,不过我怎么看似乎都没有看出来。






走进这座白色的建筑物,里面是一个大大的庭院,四周是用红砖砌盖的两、三层小楼,一个巨大的城堡立在右侧,注视着庭院和山下的小镇。




在博物馆有一桩尘封已久灵异旧事。据说故事发生在17 世纪的卢布林, 一位当地富豪因强占一个穷寡妇的房产而被告上法庭,然而因为他提前贿赂了法官,寡妇败诉。绝望的她站在门口的井边,以死抗议,她对着挂在法庭上的十字架绝望的大喊:“即使是让魔鬼来裁决,也比现在更公平!”话音刚落,一股奇怪的烟雾从井里升腾而出,一群带着黑色法官帽子的人走了出来,其中一个黑衣人将右手摁在木案上重新审判,并给出了一个公平的裁决,穷寡妇获胜(看来世界上不平之事真的是太多了,哪里都会有,弱者只能期盼神灵保护了)。在宣读判决时,十字架上的耶稣突然转过头去,他不愿看到魔鬼的裁决比人类公平。这个神奇的十字架,现在就在卢布林的教堂里,并在案牍之上留下了深深的魔鬼手印。。。(里面不允许拍照,不过在木案上我怎么看,也没有看到什么手印)

在长达几个世纪的时间里,卢布林不断遭到周围四邻的入侵,却幸运地保存下卢布林这座规模不大但却很完整的老城。老城的历史古迹主要集中在一个形状不规则的广场周边,城里的哥特式建筑、文艺复兴式建筑和巴洛克式建筑相得益彰,悠闲地徜徉其间,可谓赏心悦目。








卢布林大教堂是一座建于16世纪的大教堂,曾经是一座耶稣教会教堂。里面的壁画都是巴洛克风格的,画面非常精美,还有独特的音乐大厅。




马伊达内克国家博物馆距离市中心东南4公里,那里曾是欧洲最大的死亡集中营之一,二战期间共有235000人在那里惨遭屠杀,其中十万多名是犹太人。牢房、监视塔和带刺的铁丝网都还原样保留着。由于后面我们还会去参观更为著名的“死亡工厂”奥斯维辛集中营,所以我们没有前往马伊达内参观,这种景点不宜多看,很压抑。

卢布林露天村落博物馆是一个展示上世纪30年代之前波兰农民的生活状态的博物馆,展现传统村落的形貌,具有50多个具有历史意义的区域和颇具民族特征的建筑,这些建筑有普通人的居处,也有庄园主的居所,房屋中摆放了一些生活用具和农具。


大路旁这座不起眼的房屋就是博物馆的大门。走进大门,使你一下子仿佛离开了繁华的世界,来到了古老的波兰。







在欧洲无论哪里,似乎教堂都是不可或缺的,这里也同样。古老的木质小教堂,如今仍在使用。



扎莫希奇古城地处波兰东南部,我们下午抵达这里。1550年波兰军事将领简·扎莫伊斯基在这里建立了一座防御性古堡,而后随着岁月的推移和商贸发展,古堡逐渐成为了波兰东南部的一座小城。如今这座小城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它似乎就是为保留16世纪城镇的风貌和要塞堡垒而存在的,整座城市犹如一座波兰中世纪风情展馆,可谓风情万种。由于我们就住在小城中央的广场旁边(由此需要拖着行李从城外的停车场走进小城),所以入住后,大家就三三两两开始了小城内外的自由行。


古城最初由意大利人伯尔纳多设计建设,布局规则,两条轴线垂直相交,街道横平竖直,规划有序。城内西部是宫殿、教堂,商铺和民宅多在城市东面,中间是一个广场。原本环绕城市的城墙体系,如今仅剩下南门和两旁的城垣。要说这座古城有什么突出之处,玲珑小巧,色彩艳丽大概就是特色吧。








作为世界文化遗产主要部分的扎莫希奇宫是这座古城的主要建筑之一,位于古城中心,远远就能看到,如今这里已是扎莫希奇的市政厅。

除了城中心的扎莫希奇宫外,再有的高大建筑就是城市西部的联合教会教堂,这是16世纪末兴建的文艺复兴时期风格的杰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