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眸】波罗的海六国综述06-白俄的世界文化遗产

标签:
旅游摄影白俄罗斯米尔城堡涅斯维日布列斯特要塞杂谈 |
分类: 欧洲旅游 |
离开白俄罗斯首都明斯克,一路向西南,继续在白俄罗斯境内的游览,目标是白俄罗斯的那些世界文化遗产,这包括位于明斯克西南100多公里之外的米尔城堡,涅斯维日的拉济维乌家族建筑群,以及白俄罗斯与波兰边境上的二战英雄城市、卫国战争的起点布列斯特要塞。白俄罗斯境内有很多中世纪贵族们建设的城堡,这些矗立在广阔原野上的城堡都非常庞大豪华,但都结合防御工事而建设,足以显现了数百年来在这片土地上的动荡不安。如果说在爱沙尼亚和拉脱维亚是逛老城,在立陶宛是看教堂,那么在白俄罗斯就是游览城堡,并非皇宫,而是巨大、豪华的贵族城堡。



米尔城堡建于15世纪,原为一座贵族私人城堡,仅因城堡地处米尔村边上而得名。关于这座城堡的历史记载非常混乱,主流说法是,城堡在15世纪由利尼克(Ilinich)公爵在原有木质建筑基础上,重新改建而成。建成后的近200年战乱不断,几经易手,17世纪之后被荒废。近代记载,城堡在被抛弃一个多世纪和在拿破仑一世的时期遭受严重的损害之后,于19 世纪末被修复,在美化周围环境并增加了一些其他要素之后,被辟为了一座公园。


米尔城堡呈四方形,城堡正门及每一个拐角都建有塔楼,正门前设有吊桥和铁栅栏。城堡的每一面墙上都有两排圆孔,能够对外射击和发射炮弹。从城堡弹痕累累的城墙,就可得知动荡不安的欧洲历史。看到这座城堡不由得想起福建土楼,它们的外形结构虽然不同,但却有着异曲同工的作用。


米尔城堡至今已有700多年的历史。城堡内部向游客展出了很多的房间,如地下的厨房、酒窖、储藏室,二楼的学习室、图书室,三楼的餐厅、猎人厅、肖像厅等,不过室内展品不多。







米尔城堡景区除了城堡本身外,还包括环绕城堡的公园以及城堡旁边的小教堂等。城堡外围是公园,城堡前方是花坛,右侧是一汪湖水,其他三面则是绿地衬托,原生态的旷野使得这座古典的庞大建筑更加炫目,吸引着全球各地的游客前来探访。




涅斯维日的拉济维乌家族城堡建筑群,同样是地处森林绿地、溪流湖泊之间,拉济维乌家族城堡拔地而起,从而使得涅斯维日小镇名扬天下。这座城堡位于白俄罗斯中部明斯克州,距米尔城堡仅有30公里,2005年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我们下午15时抵达这里,景区很大,不仅包括欧洲最大的贵族家族城堡,而且周围还有很多景点环绕。由于我们幸运地就住在景区里的城堡酒店,所以放下行李就开始了我们的游览,非常方便。而且即便景区关门,我们依然可以继续在里面游览。


拉济维乌家族城堡始建于1513年,是白俄罗斯最重要的名胜古迹,城堡建筑中间都有高大的土筑城墙连接,形成一个完整的六边形庭院式防御建筑体,城堡之外三面环绕护城河,一面是一个大湖。沿着这个巨大的贵族城堡外围绕一圈,大概需要1个多小时,可以从不同角度观看城堡。











拉济维乌家族在波罗的海地区,乃至整个欧洲大陆是异常显赫的,曾拥有过23座城堡,426座大小城镇,2,032处地产,以及10,053个村庄。11世纪末~12世纪初,白俄罗斯境内的许多公国纷纷摆脱古基辅罗斯帝国的统治而先后独立。从14世纪起,白俄罗斯的领土又归入了东欧强盛大国—立陶宛大公国的版图。1569年-1795年,立陶宛与波兰两国合并为波兰-立陶宛联合王国(简称“波-立王国”),白俄罗斯也随之归属了波-立王国。拉济维乌家族是立陶宛大公国的贵族,后又与波兰统治者联姻,成为了波-立王国最显赫的王公家族,曾在波-立王国历史上起过重大作用。







从13世纪到20世纪,世代相传的拉济维乌家族先后有25代重要人物担任过许多国家政要和军事统帅,主要是在波兰、立陶宛、白俄罗斯担任最高军事长官。从展品就可以看出这个家族绝对是行伍出身,喜欢珍藏武器和热衷于打猎。





这处宅邸被认为是欧洲大陆上最为华贵的中世纪贵族的故居,宅邸内的12间大厅内,珍藏着约两万件藏品,包括手稿、图书、肖像和美术作品,以及著名的丝绸织品,大量的钱币与勋章,古代家具等。各个房间墙壁上都悬挂着这个家族显赫的列祖列宗的画像。不过从家族重要人物的画像上看,这个家族似乎不大像是欧洲人,倒有点儿像是蒙古人,展品中的中国和蒙古藏品更加深了我的这个想法。











城堡之外是城堡公园,这个植被茂盛、遮天蔽日的大花园建于19世纪后半叶,面积约100公顷。因而城堡在前苏时期曾被改作疗养院,我们的白俄罗斯导游讲她很小的时候曾随父母来过这里疗养。由于我们有酒店的门卡,所以进出城堡非常方便,即便是城堡关闭后。







市政厅。位于小镇中心的市政厅据说是白俄罗斯保存完好的最古老的市政厅,建于1586年。目前所看到的建筑是2004年修复的。

斯卢茨克城门楼位于小镇最西端,是16世纪的古建筑,至今仍坐落在进入涅斯维日小镇的公路上,城门楼后面是一个小街心花园。


太阳西下,尽管天气不是太给力,但餐后大家闲来无事,仍旧跑到城堡旁的湖边观赏、拍照。



布列斯特要塞。布列斯特是白俄罗斯西南部边境城市,布列斯特州的首府,邻近波兰边境,地处连接华沙-莫斯科以及立陶宛-西白俄罗斯-西乌克兰的交通要道上,自古就是一个战略要地,参观布雷斯特要塞是我们来到这里的目的。疾驰200多公里傍晚时节抵达这里,先在小城里转了转。





在欧洲近代历史中布列斯特发生过两件引人瞩目的事件。其一是1918年签订的布列斯特和约。十月革命后,苏维埃政府在内外交困的情况下,策略的于1918年与德国等国签订了布列斯特合约,按照和约,俄国将占领的波兰、立陶宛、乌克兰、白俄罗斯和爱沙尼亚的部分地区,上百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交给德国,向德国支付赔款60亿马克等,并自此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苏维埃政府利用签订条约赢得了时间,加紧调整和恢复国家经济建设和扩大红军队伍,为粉碎国内的反革命和国外的武装干涉创造了条件,为国家的继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其二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时的布列斯特要塞的阻击战。1939年苏军近8000人的守备部队在布列斯特要塞顽强的抵抗德军中央集团军团的突然进攻,牵制住了多余自己十倍兵力的德国军队,并由此开启了卫国战争。当布列斯特要塞的大门在我们眼前展现,深感震撼!走进五角星形状的厚重入口,浑厚激昂的前苏歌曲“神圣的战争”一下子就把人带入战争的悲壮场景,随后就看到布满枪眼的当年的战争现场。。。。。。


根据希特勒的巴巴罗萨作战计划,1941年6月德军突袭苏联的部队分为三个集团军群,其中中央集团军群的任务是越过布格河,经过布列斯特,占领明斯克,直指莫斯科。6月22日德军闪电般地突然越过波兰边界进攻布列斯特要塞,苏军守备部队约8000人全无预判仓促应战,卫国战争从此开始。守备在这里的苏军在没有任何后援的情况下,与十倍来犯之敌激战一个月,宁愿与所在的建筑一起毁灭也绝不投降,最终全军阵亡(只有极少数人受伤被俘)。据说战后希特勒专程来到布列斯特,非常不解为什么这么个小小的在平原上砖头砌磊的要塞居然让十万人马的中央集团军团受阻一个月。可正是这一个月的顽强抵抗,使得本应陷入包围圈的大部分苏军成功后撤,为卫国战争的最终胜利赢得了宝贵的时间,真的不得不佩服俄国人,佩服这个不屈的民族,人家确实有自豪的资本和让敌人惧怕的资本。




1965年布列斯特要塞被授予“英雄要塞”称号,为纪念反法西斯英雄们而修建的布列斯特英雄要塞纪念建筑群于1971年9月建成。纪念建筑群规模之大和气势之宏伟居白俄罗斯所有同类建筑之首。主建筑物是刺刀状方尖碑和象征胜利者的几幢军人巨型雕塑。








布列斯特要塞始建于1833年,经过多次扩展修筑,形成一个庞大的筑垒防御工事,它由布格河和人工运河分割开的四个独立小岛组成,中心城堡位于整个筑垒地域的中心。中心堡垒西南是捷列斯波尔要塞,正南方是沃伦要塞,北方则有科布林要塞作为屏障。各个要塞四周均有河流包围,要塞之间用桥梁连接。因此当年这里也是苏军与已经占领波兰的德国军队相互对峙的前沿阵地。





下面这座小楼是唯一仍旧矗立着的建筑,其前方是一座小桥,下面的小河就是白俄罗斯与波兰的界河,桥的另一头前方不远就是波兰边境哨卡。这里是当年苏德两军激战最为惨烈的地方之一,要塞的政委在就是在这里受伤被俘,并被杀害在这里。如今你仍可以看到小楼上弹痕累累,满目沧桑,1947年悼念英雄种植的松树,如今已经高过小楼了,英雄的英魂永存!



至此,我们在白俄罗斯的三天游览就全部结束,明天将进入波兰,再次进入欧洲申根国家区。
待续:【回眸】波罗的海六国综述07-波兰首都华沙
米尔城堡位于明克斯以南80公里的格罗德诺地区,矗立在茫茫原野中,绝对可以称为是中欧地区古代城堡建筑中的杰出典范,犹如童话故事中卡通般的建筑令人惊叹,2000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城堡融合了文艺复兴、巴洛克等多种古典风格,也拥有白俄罗斯传统的建筑特色。这个景区的外景非常上镜,周围环境也很不错,可惜的是老天不太作美,时而小雨蒙蒙。



米尔城堡建于15世纪,原为一座贵族私人城堡,仅因城堡地处米尔村边上而得名。关于这座城堡的历史记载非常混乱,主流说法是,城堡在15世纪由利尼克(Ilinich)公爵在原有木质建筑基础上,重新改建而成。建成后的近200年战乱不断,几经易手,17世纪之后被荒废。近代记载,城堡在被抛弃一个多世纪和在拿破仑一世的时期遭受严重的损害之后,于19 世纪末被修复,在美化周围环境并增加了一些其他要素之后,被辟为了一座公园。


米尔城堡呈四方形,城堡正门及每一个拐角都建有塔楼,正门前设有吊桥和铁栅栏。城堡的每一面墙上都有两排圆孔,能够对外射击和发射炮弹。从城堡弹痕累累的城墙,就可得知动荡不安的欧洲历史。看到这座城堡不由得想起福建土楼,它们的外形结构虽然不同,但却有着异曲同工的作用。


米尔城堡至今已有700多年的历史。城堡内部向游客展出了很多的房间,如地下的厨房、酒窖、储藏室,二楼的学习室、图书室,三楼的餐厅、猎人厅、肖像厅等,不过室内展品不多。







米尔城堡景区除了城堡本身外,还包括环绕城堡的公园以及城堡旁边的小教堂等。城堡外围是公园,城堡前方是花坛,右侧是一汪湖水,其他三面则是绿地衬托,原生态的旷野使得这座古典的庞大建筑更加炫目,吸引着全球各地的游客前来探访。




涅斯维日的拉济维乌家族城堡建筑群,同样是地处森林绿地、溪流湖泊之间,拉济维乌家族城堡拔地而起,从而使得涅斯维日小镇名扬天下。这座城堡位于白俄罗斯中部明斯克州,距米尔城堡仅有30公里,2005年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我们下午15时抵达这里,景区很大,不仅包括欧洲最大的贵族家族城堡,而且周围还有很多景点环绕。由于我们幸运地就住在景区里的城堡酒店,所以放下行李就开始了我们的游览,非常方便。而且即便景区关门,我们依然可以继续在里面游览。


拉济维乌家族城堡始建于1513年,是白俄罗斯最重要的名胜古迹,城堡建筑中间都有高大的土筑城墙连接,形成一个完整的六边形庭院式防御建筑体,城堡之外三面环绕护城河,一面是一个大湖。沿着这个巨大的贵族城堡外围绕一圈,大概需要1个多小时,可以从不同角度观看城堡。









城堡正门中轴线上坐落着跨越护城河的吊桥、石门和三层宫殿,中轴线左侧是日常居住楼群,右侧则是带有哨塔的兵营,城堡建筑群包括十栋互相链接的宫殿与基督圣体教堂。城堡虽然地处白俄罗斯,但拉济维乌家族却是立陶宛的历史悠久、最为显赫的贵族。


拉济维乌家族在波罗的海地区,乃至整个欧洲大陆是异常显赫的,曾拥有过23座城堡,426座大小城镇,2,032处地产,以及10,053个村庄。11世纪末~12世纪初,白俄罗斯境内的许多公国纷纷摆脱古基辅罗斯帝国的统治而先后独立。从14世纪起,白俄罗斯的领土又归入了东欧强盛大国—立陶宛大公国的版图。1569年-1795年,立陶宛与波兰两国合并为波兰-立陶宛联合王国(简称“波-立王国”),白俄罗斯也随之归属了波-立王国。拉济维乌家族是立陶宛大公国的贵族,后又与波兰统治者联姻,成为了波-立王国最显赫的王公家族,曾在波-立王国历史上起过重大作用。







从13世纪到20世纪,世代相传的拉济维乌家族先后有25代重要人物担任过许多国家政要和军事统帅,主要是在波兰、立陶宛、白俄罗斯担任最高军事长官。从展品就可以看出这个家族绝对是行伍出身,喜欢珍藏武器和热衷于打猎。





这处宅邸被认为是欧洲大陆上最为华贵的中世纪贵族的故居,宅邸内的12间大厅内,珍藏着约两万件藏品,包括手稿、图书、肖像和美术作品,以及著名的丝绸织品,大量的钱币与勋章,古代家具等。各个房间墙壁上都悬挂着这个家族显赫的列祖列宗的画像。不过从家族重要人物的画像上看,这个家族似乎不大像是欧洲人,倒有点儿像是蒙古人,展品中的中国和蒙古藏品更加深了我的这个想法。






城堡酒店和餐厅。在这里似乎我们也成了“王公贵族”,居然享受到在城堡里的生活。晚餐后出来散步,偌大的城堡内只有我们和几个欧洲游客以及数名工作人员,静的有些瘆人。其实这个城堡内有许多的房间,曾经做过疗养院,但除了一些展室和我们住的城堡酒店外,多数房间都是空闲的。





城堡之外是城堡公园,这个植被茂盛、遮天蔽日的大花园建于19世纪后半叶,面积约100公顷。因而城堡在前苏时期曾被改作疗养院,我们的白俄罗斯导游讲她很小的时候曾随父母来过这里疗养。由于我们有酒店的门卡,所以进出城堡非常方便,即便是城堡关闭后。





涅斯维日圣体天主教教堂。走出城堡公园大门,就来到了涅斯维日小镇,首先见到的就是圣体天主教堂,建于1587-1593年,是涅斯维日小镇上最大的教堂,也是公爵们及重要家族成员自1616年以来的地下墓室,共有72座。


市政厅。位于小镇中心的市政厅据说是白俄罗斯保存完好的最古老的市政厅,建于1586年。目前所看到的建筑是2004年修复的。

斯卢茨克城门楼位于小镇最西端,是16世纪的古建筑,至今仍坐落在进入涅斯维日小镇的公路上,城门楼后面是一个小街心花园。


太阳西下,尽管天气不是太给力,但餐后大家闲来无事,仍旧跑到城堡旁的湖边观赏、拍照。



布列斯特要塞。布列斯特是白俄罗斯西南部边境城市,布列斯特州的首府,邻近波兰边境,地处连接华沙-莫斯科以及立陶宛-西白俄罗斯-西乌克兰的交通要道上,自古就是一个战略要地,参观布雷斯特要塞是我们来到这里的目的。疾驰200多公里傍晚时节抵达这里,先在小城里转了转。





在欧洲近代历史中布列斯特发生过两件引人瞩目的事件。其一是1918年签订的布列斯特和约。十月革命后,苏维埃政府在内外交困的情况下,策略的于1918年与德国等国签订了布列斯特合约,按照和约,俄国将占领的波兰、立陶宛、乌克兰、白俄罗斯和爱沙尼亚的部分地区,上百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交给德国,向德国支付赔款60亿马克等,并自此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苏维埃政府利用签订条约赢得了时间,加紧调整和恢复国家经济建设和扩大红军队伍,为粉碎国内的反革命和国外的武装干涉创造了条件,为国家的继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其二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时的布列斯特要塞的阻击战。1939年苏军近8000人的守备部队在布列斯特要塞顽强的抵抗德军中央集团军团的突然进攻,牵制住了多余自己十倍兵力的德国军队,并由此开启了卫国战争。当布列斯特要塞的大门在我们眼前展现,深感震撼!走进五角星形状的厚重入口,浑厚激昂的前苏歌曲“神圣的战争”一下子就把人带入战争的悲壮场景,随后就看到布满枪眼的当年的战争现场。。。。。。


根据希特勒的巴巴罗萨作战计划,1941年6月德军突袭苏联的部队分为三个集团军群,其中中央集团军群的任务是越过布格河,经过布列斯特,占领明斯克,直指莫斯科。6月22日德军闪电般地突然越过波兰边界进攻布列斯特要塞,苏军守备部队约8000人全无预判仓促应战,卫国战争从此开始。守备在这里的苏军在没有任何后援的情况下,与十倍来犯之敌激战一个月,宁愿与所在的建筑一起毁灭也绝不投降,最终全军阵亡(只有极少数人受伤被俘)。据说战后希特勒专程来到布列斯特,非常不解为什么这么个小小的在平原上砖头砌磊的要塞居然让十万人马的中央集团军团受阻一个月。可正是这一个月的顽强抵抗,使得本应陷入包围圈的大部分苏军成功后撤,为卫国战争的最终胜利赢得了宝贵的时间,真的不得不佩服俄国人,佩服这个不屈的民族,人家确实有自豪的资本和让敌人惧怕的资本。




1965年布列斯特要塞被授予“英雄要塞”称号,为纪念反法西斯英雄们而修建的布列斯特英雄要塞纪念建筑群于1971年9月建成。纪念建筑群规模之大和气势之宏伟居白俄罗斯所有同类建筑之首。主建筑物是刺刀状方尖碑和象征胜利者的几幢军人巨型雕塑。








布列斯特要塞始建于1833年,经过多次扩展修筑,形成一个庞大的筑垒防御工事,它由布格河和人工运河分割开的四个独立小岛组成,中心城堡位于整个筑垒地域的中心。中心堡垒西南是捷列斯波尔要塞,正南方是沃伦要塞,北方则有科布林要塞作为屏障。各个要塞四周均有河流包围,要塞之间用桥梁连接。因此当年这里也是苏军与已经占领波兰的德国军队相互对峙的前沿阵地。

战后人们用薄层水泥将满目沧桑的战场状况加以固封,完整保留了当年奋勇抗击的遗存,由此可以看出当年的战斗是何等的惨烈,整座城堡几乎夷为平地。




下面这座小楼是唯一仍旧矗立着的建筑,其前方是一座小桥,下面的小河就是白俄罗斯与波兰的界河,桥的另一头前方不远就是波兰边境哨卡。这里是当年苏德两军激战最为惨烈的地方之一,要塞的政委在就是在这里受伤被俘,并被杀害在这里。如今你仍可以看到小楼上弹痕累累,满目沧桑,1947年悼念英雄种植的松树,如今已经高过小楼了,英雄的英魂永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