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过的路】摩西葡三国综述07-西班牙埃武拉至托莱多

离开葡萄牙里斯本大区,一路向东北前往西班牙首都马德里,沿途安排停留的游览地几乎都是世界文化遗产,包括葡萄牙的埃武拉(人骨教堂与古罗马神庙遗址),西班牙的梅里达(古罗马剧院与角斗场遗址、古罗马艺术博物馆),卡塞雷斯古城(罗斯波索斯塔、圣玛利亚大教堂,狭窄弯曲的街道和环绕小城的12公里长的城墙)、瓜达卢佩(西班牙基督徒们的朝圣中心-瓜达卢佩皇家修道院与黑圣母)、托莱多(基督教、伊斯兰教和犹太教三种文化交融的西班牙前首都,唐吉可德的故乡-大文豪塞万提斯曾在这里构思写作名著《唐吉可德》)。

埃武拉,这是我们在葡萄牙南部游览的最后一站,非常清静的小镇,走在街上几乎碰不到多少行人。埃武拉始建于公元三世纪古罗马帝国统治的末期,当时面积不足1平方公里,是古罗马帝国军队的驻地。目前,还能看到古罗马时期的罗马神庙、温泉浴池、古罗马城墙遗址以及唐娜·依萨贝尔拱门等。古罗马帝国灭亡后,埃武拉曾先后被西哥特人和摩尔人占领,其间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建筑风格逐渐趋向哥特式和阿拉伯特色。1986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



人骨教堂,世界文化遗产,全名叫圣弗朗西斯科教堂,就是这个始建于1510年的小教堂使得埃武拉声名远扬,因为教堂内存放了5000多具尸骨,大厅内的柱子、墙壁都是由人骨叠筑而成。




昏暗的灯光打在墙壁上,清晰可见不大的礼拜堂中整齐排列的人骨和头颅。14世纪的一场黑死病,埃武拉这座小城一下子死去了3万多人,死亡人数之多,以至于没有地方可以安置了。教士们把骨骸搬进教堂,并堆成金字塔形状,由于数量实在太多,后来有人索性把骨头充当装饰素材,造就了今天的人骨教堂。




皮包骨和木乃伊 。


教堂二楼是一个展室 ,摆放着许多教堂多年来搜集的各种宗教物品、人像、兽像、饰物、工艺品等等,虽然这些展品规格都不大,但很精致。

教堂里阴气很重,太压抑了,稍作停留我们就跑了出来。外面阳光明媚,刚巧赶上街头舞蹈表演。欢乐的歌舞将在教堂里的阴霾之气,一扫而光。


埃武拉古城始建于公元3世纪罗马帝国统治时期,至今在城里还能看到古罗马时期的遗迹。据说这里的罗马神庙的建筑结构,曾经对中世纪、以至文艺复兴时期欧洲各国的宗教建筑有不可估量的影响,直接影响到欧洲的巴洛克,甚至近代的建筑。


梅里达是我们再次进入西班牙后游览的第一个世遗小城,距离西葡边境不到80公里。梅里达始建于公元前25年,是当时古罗马皇帝奥古斯都的殖民地,地处前往罗马的公路的交叉路口上,是古罗马人的战略重地。快进入梅里达时可看到田野里散落着不少荒废的古迹,看到一个似乎还在使用的水渠渡槽,导游告诉我们这个渡槽是两千多年前古罗马时期的建筑,真是让你感到有点儿难以相信。


如今的梅里达老城仍旧保留着不少古罗马时期建筑遗址,其中以高架引水渡槽、圆形阶梯型的古罗马剧场和角斗场等最为出名。除此之外,古城内还有些西哥特人和摩尔人时期留下的伊斯兰古城堡,这些留存至今上千年的古老建筑都是梅里达辉煌过去的见证。

古罗马剧场建于公元前一世纪,当时能容纳六千名观众,其阶梯形座位共份三层,从观众选择座位的情况可以看出当时住在梅里达城的罗马人的社会等级。在阶梯形的座位前是一个半圆形的乐坛,舞台后是两排大理石柱廊,后面还有一些演员们使用的附属建筑。古罗马剧院现在已成为梅里达城市的标记,是前来参观的游客数量最多的名胜古迹,你要知道这可是两千多年前人类的建筑物。









古罗马竞技场,位于古罗马剧院旁边,可容纳14000名观众,主要用于决斗士表演和斗兽。竞技及斗兽表演在中央的椭圆形沙场上进行。竞技场的东、西、北面的上下看台都有大门与场外相通,南端设有角斗士使用的房间和圈兽的地方,看台下有角斗士进场以及野兽进场的洞口,角斗士出场前与野兽一样是被关在看台底下的洞里的。场地中央地上铺有沙子,那里是角斗士与野兽搏斗的地方。看到这些,不由得想起影片《斯巴达克斯》里悲壮的场景,那正是这个年代发生在古罗马的故事。





古罗马艺术博物馆在世界同类博物馆中占据很重要的地位,1986年建成。从外面看,这是一座很普通的两层楼房,梯形的大门虽然简单,但看上去似乎有些神秘感。进到里面发现这是一座半地下的建筑,很宽敞,而且游人不多。



被誉为国际建筑界的典型范例,根据博物馆本身的用途,仿照古罗马传统建筑风格,采用了拱形建筑手法;利用玻璃作屋顶,达到了利用自然光作室内照明的良好效果。展馆中有大量的古罗马时期的石雕,最多的是人物雕像,惟妙惟肖,可惜多数都没有人头了。


埃武拉,这是我们在葡萄牙南部游览的最后一站,非常清静的小镇,走在街上几乎碰不到多少行人。埃武拉始建于公元三世纪古罗马帝国统治的末期,当时面积不足1平方公里,是古罗马帝国军队的驻地。目前,还能看到古罗马时期的罗马神庙、温泉浴池、古罗马城墙遗址以及唐娜·依萨贝尔拱门等。古罗马帝国灭亡后,埃武拉曾先后被西哥特人和摩尔人占领,其间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建筑风格逐渐趋向哥特式和阿拉伯特色。1986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



人骨教堂,世界文化遗产,全名叫圣弗朗西斯科教堂,就是这个始建于1510年的小教堂使得埃武拉声名远扬,因为教堂内存放了5000多具尸骨,大厅内的柱子、墙壁都是由人骨叠筑而成。




昏暗的灯光打在墙壁上,清晰可见不大的礼拜堂中整齐排列的人骨和头颅。14世纪的一场黑死病,埃武拉这座小城一下子死去了3万多人,死亡人数之多,以至于没有地方可以安置了。教士们把骨骸搬进教堂,并堆成金字塔形状,由于数量实在太多,后来有人索性把骨头充当装饰素材,造就了今天的人骨教堂。




皮包骨和木乃伊 。


教堂二楼是一个展室 ,摆放着许多教堂多年来搜集的各种宗教物品、人像、兽像、饰物、工艺品等等,虽然这些展品规格都不大,但很精致。

教堂里阴气很重,太压抑了,稍作停留我们就跑了出来。外面阳光明媚,刚巧赶上街头舞蹈表演。欢乐的歌舞将在教堂里的阴霾之气,一扫而光。


埃武拉古城始建于公元3世纪罗马帝国统治时期,至今在城里还能看到古罗马时期的遗迹。据说这里的罗马神庙的建筑结构,曾经对中世纪、以至文艺复兴时期欧洲各国的宗教建筑有不可估量的影响,直接影响到欧洲的巴洛克,甚至近代的建筑。


梅里达是我们再次进入西班牙后游览的第一个世遗小城,距离西葡边境不到80公里。梅里达始建于公元前25年,是当时古罗马皇帝奥古斯都的殖民地,地处前往罗马的公路的交叉路口上,是古罗马人的战略重地。快进入梅里达时可看到田野里散落着不少荒废的古迹,看到一个似乎还在使用的水渠渡槽,导游告诉我们这个渡槽是两千多年前古罗马时期的建筑,真是让你感到有点儿难以相信。


如今的梅里达老城仍旧保留着不少古罗马时期建筑遗址,其中以高架引水渡槽、圆形阶梯型的古罗马剧场和角斗场等最为出名。除此之外,古城内还有些西哥特人和摩尔人时期留下的伊斯兰古城堡,这些留存至今上千年的古老建筑都是梅里达辉煌过去的见证。

古罗马剧场建于公元前一世纪,当时能容纳六千名观众,其阶梯形座位共份三层,从观众选择座位的情况可以看出当时住在梅里达城的罗马人的社会等级。在阶梯形的座位前是一个半圆形的乐坛,舞台后是两排大理石柱廊,后面还有一些演员们使用的附属建筑。古罗马剧院现在已成为梅里达城市的标记,是前来参观的游客数量最多的名胜古迹,你要知道这可是两千多年前人类的建筑物。









古罗马竞技场,位于古罗马剧院旁边,可容纳14000名观众,主要用于决斗士表演和斗兽。竞技及斗兽表演在中央的椭圆形沙场上进行。竞技场的东、西、北面的上下看台都有大门与场外相通,南端设有角斗士使用的房间和圈兽的地方,看台下有角斗士进场以及野兽进场的洞口,角斗士出场前与野兽一样是被关在看台底下的洞里的。场地中央地上铺有沙子,那里是角斗士与野兽搏斗的地方。看到这些,不由得想起影片《斯巴达克斯》里悲壮的场景,那正是这个年代发生在古罗马的故事。





古罗马艺术博物馆在世界同类博物馆中占据很重要的地位,1986年建成。从外面看,这是一座很普通的两层楼房,梯形的大门虽然简单,但看上去似乎有些神秘感。进到里面发现这是一座半地下的建筑,很宽敞,而且游人不多。



被誉为国际建筑界的典型范例,根据博物馆本身的用途,仿照古罗马传统建筑风格,采用了拱形建筑手法;利用玻璃作屋顶,达到了利用自然光作室内照明的良好效果。展馆中有大量的古罗马时期的石雕,最多的是人物雕像,惟妙惟肖,可惜多数都没有人头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