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往日之旅-榆林风光与黄河石林

(2022-07-07 05:20:14)
标签:

摄影旅游

晋陕大峡谷

榆林

白银黄河石林

七彩丹霞

分类: 国内旅游-西北
       从北京出发,开始了我们筹划许久的藏区行,此行主要目标是游历西藏自治区以外、分布在青海、甘肃、四川、云南的各个藏族自治州。北京人前往藏区,首先是要驾车近2000公里才可来到藏区之行的起点,我们将西宁设为此次藏区行的起点。从北京到西宁有很多条路线,我们选择的路线是北京-(785)榆林-(465)中卫-(254)白银-(278)西宁,总计1600多公里,在晋陕大峡谷中部跨越黄河,并顺路故地重游榆林边塞风光、白银黄河石林(这片黄河之畔,方圆数百公里极具黄土高原特色的沟壑石林地势地貌极为复杂险要,且石林深处气流杂乱无章,20215月这里曾因天气突变,造成前来参加黄河石林山地马拉松百公里越野赛的21名选手遇难的重大事故),进而在白银至西宁途中欣赏足以媲美七彩丹霞、色彩斑斓、形状怪异的地貌奇观。
往日之旅-榆林风光与黄河石林

往日之旅-榆林风光与黄河石林

往日之旅-榆林风光与黄河石林

往日之旅-榆林风光与黄河石林

往日之旅-榆林风光与黄河石林

往日之旅-榆林风光与黄河石林

往日之旅-榆林风光与黄河石林

往日之旅-榆林风光与黄河石林

往日之旅-榆林风光与黄河石林

往日之旅-榆林风光与黄河石林

往日之旅-榆林风光与黄河石林

往日之旅-榆林风光与黄河石林

      前往榆林。出京城后,一路向西直插晋陕大峡谷,在其中部跨过黄河前往陕北重镇榆林市。近半个世纪旧地重游,旧貌换新颜,这里早已不是我记忆中的榆林了。榆林自古就是西北重镇,历史上曾有秦始皇长子扶苏、秦大将蒙恬和汉朝名将李广戍边镇守,大夏王在此兴国建都,杨家将父子杨继业、杨延昭,抗金名将韩世忠在此镇守边关,农民起义领袖李自成在这里起兵造反。但无论这里如何变幻,粗大的榆树仍旧随处可见,不失榆林名称的渊源。不过最让人惊讶的是如今这里到处绿树成荫,当年那满目苍凉的陕北“黄土高坡”已经很难见到了。
往日之旅-榆林风光与黄河石林

往日之旅-榆林风光与黄河石林

往日之旅-榆林风光与黄河石林

往日之旅-榆林风光与黄河石林

往日之旅-榆林风光与黄河石林

往日之旅-榆林风光与黄河石林

往日之旅-榆林风光与黄河石林

往日之旅-榆林风光与黄河石林

往日之旅-榆林风光与黄河石林

      镇北台。入住酒店后,先去游览长城在陕西省境内的镇北台,世界文化遗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榆林市城北4公里的红山顶上。镇北台依山踞险,居高临下,北瞰河套,南避三秦 ,锁长城要津,控南北咽喉,台体古朴庄重,巍峨壮观,是明代长城遗址中气势最为磅礴的建筑物之一,素有中国长城三大要塞之一(东有山海关、中有镇北台、西有嘉峪关)",是明长城上最大的军事瞭望台,有着"万里长城第一台" 之称。
往日之旅-榆林风光与黄河石林

往日之旅-榆林风光与黄河石林

往日之旅-榆林风光与黄河石林

往日之旅-榆林风光与黄河石林

往日之旅-榆林风光与黄河石林

往日之旅-榆林风光与黄河石林

      镇北台呈正方梯形,分四层迭起,外砌砖石,内夯黄土,台高30余米。一层为基座,外墙高10米有余,内墙高5.5米,东墙南面置城门。二层高15.6米,台南设砖石踏步和卷门。三层高4.1米,四层高4.4米,四周设有垛墙,原建有木质结构的瞭望台,清末坍塌。
往日之旅-榆林风光与黄河石林

往日之旅-榆林风光与黄河石林

往日之旅-榆林风光与黄河石林

往日之旅-榆林风光与黄河石林

往日之旅-榆林风光与黄河石林

往日之旅-榆林风光与黄河石林

      红石峡,宋元历史遗迹摩崖石刻,榆林的另·一大景观,位于镇北台西侧约两公里处。名不经传的红石峡大有四川大足石刻景区之风貌,峡谷清川之貌又胜于大足。榆溪河水穿峡而过,峡谷长约350米,河水两岸山崖陡立,东西对峙,峭拔雄伟。两崖之上布满石刻,并建有许多洞穴庙宇。
往日之旅-榆林风光与黄河石林

往日之旅-榆林风光与黄河石林

往日之旅-榆林风光与黄河石林

往日之旅-榆林风光与黄河石林

      布满山崖的各种石刻彰显古代驻守榆林的文人墨客,甚至武将都似乎非常喜好到红石峡题刻以抒发边塞豪情壮志,并可从题字的内容,看出榆林古时"九边重镇"的地位,也可以体会到“到此一游”绝非当今游人之喜好。悬崖峭壁之上,石刻和古庙的后面是宋元时期的石窟,大多数石窟中的雕像和石刻现已几乎荡然无存。
往日之旅-榆林风光与黄河石林

往日之旅-榆林风光与黄河石林

往日之旅-榆林风光与黄河石林

往日之旅-榆林风光与黄河石林

往日之旅-榆林风光与黄河石林

往日之旅-榆林风光与黄河石林

往日之旅-榆林风光与黄河石林

往日之旅-榆林风光与黄河石林

      夕阳之下,晚霞照射到绚丽的红石峡,著名的"榆林八景"之一"红山夕照"展现眼前。可惜我们入园时间晚了一点儿,玩得有些仓促。
往日之旅-榆林风光与黄河石林

往日之旅-榆林风光与黄河石林

      黄河石林,黄河之滨最令人称奇的景观。一路经陕西省靖边、定边,宁夏盐池、中卫、沙坡头,进入甘肃省,很快就来到白银市境内,再次来到黄河之滨。设在G338国道路旁的黄河石林景区大门位于高出黄河之畔数百米的山梁上,需要驾车沿着曲曲弯弯的山路翻过山梁来到黄河边,入住河边的农家院。已经临近傍晚,故仅在黄河边简单游览了一番,计划明天进入景区。
往日之旅-榆林风光与黄河石林

往日之旅-榆林风光与黄河石林

往日之旅-榆林风光与黄河石林

往日之旅-榆林风光与黄河石林

往日之旅-榆林风光与黄河石林

往日之旅-榆林风光与黄河石林

      白银市景泰黄河石林位于甘肃白银市景泰县东南部,黄河之滨。园区将黄河、石林、沙漠、戈壁、绿洲、农庄等多种资源巧妙组合在一起,山水相依,动静结合,气势磅礴。从昨晚入住的山庄乘坐毛驴车进入石林景区(园区内不允许自驾车行驶)。石林面积很大,仅游览主要景点也至少需要半天时间。游览石林后,可在码头乘坐汽艇在黄河上疾驰,返回山庄驻地,别有一番情趣。
往日之旅-榆林风光与黄河石林

往日之旅-榆林风光与黄河石林

往日之旅-榆林风光与黄河石林

往日之旅-榆林风光与黄河石林

      黄河石林生成于距今四百万年前的第三纪末和第四纪初的地质时代,由高山运动、地壳上升、河床下切、加之风化、雨蚀、重力坍塌形成了以黄褐色河湖相砂砾岩为主的石林地貌奇观。景区内山峰陡崖林立,造型千姿百态,峰回路转,步移万千。石林景区内有八条沟之多,如同迷宫,形成条条深切峡谷,沿沟谷两侧形成大量的石峰、石柱,再加上风蚀作用,在崖壁上就形成了眼前这片独特的景观。
往日之旅-榆林风光与黄河石林

往日之旅-榆林风光与黄河石林

往日之旅-榆林风光与黄河石林

往日之旅-榆林风光与黄河石林

往日之旅-榆林风光与黄河石林

往日之旅-榆林风光与黄河石林

往日之旅-榆林风光与黄河石林

往日之旅-榆林风光与黄河石林

往日之旅-榆林风光与黄河石林

往日之旅-榆林风光与黄河石林

往日之旅-榆林风光与黄河石林

往日之旅-榆林风光与黄河石林

      黄河石林是黄土高原的特产,沟壑遍地,陇沟纵横,再加上其独有的群山环抱,依山傍水,确实地貌奇特,幽静恬雅,美的奇特,美的自然。并非很坚硬的砂岩,却能保持着无数冲天石柱、石笋直插云天,一般都有几十米,甚至上百米的高度,确为大自然鬼斧神工的杰作,堪称一绝。
往日之旅-榆林风光与黄河石林

往日之旅-榆林风光与黄河石林

往日之旅-榆林风光与黄河石林

往日之旅-榆林风光与黄河石林

往日之旅-榆林风光与黄河石林

往日之旅-榆林风光与黄河石林

往日之旅-榆林风光与黄河石林

往日之旅-榆林风光与黄河石林

      在景区的中部还可以乘坐观光缆车,方便地爬到景区最高的山顶去俯瞰石林、峡谷以及远处蜿蜒流淌的黄河。尽管当天天气不太好,雾气较重,拍摄远处的黄河效果不佳,但脚下如同沙盘般的峡谷沟壑,座座形似竹笋般的峰林,着实让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

 

往日之旅-榆林风光与黄河石林

往日之旅-榆林风光与黄河石林

往日之旅-榆林风光与黄河石林

往日之旅-榆林风光与黄河石林

往日之旅-榆林风光与黄河石林

往日之旅-榆林风光与黄河石林

往日之旅-榆林风光与黄河石林

往日之旅-榆林风光与黄河石林

往日之旅-榆林风光与黄河石林

往日之旅-榆林风光与黄河石林

      前往西宁。下午沿着威北公路疾驰300公里,从甘肃白银市直抵青海西宁市。威北公路的西北面不远就是张掖七彩丹霞景区,而此条公路的沿途景观绝对可以与美丽的七彩丹霞媲美,根本不用专程再前往七彩丹霞景区了,只是我们为抓紧时间无暇更多地停留或深入沟谷去仔细欣赏。
往日之旅-榆林风光与黄河石林

往日之旅-榆林风光与黄河石林

往日之旅-榆林风光与黄河石林

往日之旅-榆林风光与黄河石林

往日之旅-榆林风光与黄河石林

往日之旅-榆林风光与黄河石林

往日之旅-榆林风光与黄河石林

往日之旅-榆林风光与黄河石林

      本文结束。
        @点击这里,可以进入庄永祯的博客目录,欣赏游览世界各地的700多篇游记
 往日之旅-榆林风光与黄河石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