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是我们此次贵州行游览的最后一个地州,这是一个苗、侗、布依、瑶、水、壮等少数民族集聚的地方,沟壑纵横,山峦延绵,重崖迭峰,素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说,是一个经济较落后的地区。这里的旅游景点多为人文景观,苗乡和侗寨,北面的西江千户苗寨、镇远古城我们已经去过,在南面我们将游览的地笋苗寨、岜沙(bia
sha)苗寨、小黄侗寨、肇兴侗寨等一系列苗乡侗寨,以及黎平古城、黎平天生桥和隆里古镇等,最后我们将从隆里向东进入湖南。
这个地处深山的侗寨之所以出名,是因为小黄是侗族地区远近闻名的“侗歌窝”。小黄侗歌在侗语中被称为“嘎小黄”,意思是“小黄的歌”,足见其自成体系,魅力独特。当地人有一句口头语“饭养身,歌养心”。侗家人的历史、祖辈的艰辛均靠歌传给下一代。侗歌形式多样,生活、恋爱、劳作等均有歌。据说最为壮观的是侗族大歌,一种多声部无伴奏的合唱曲目,在小黄几乎任何人都可以拉起队伍唱大歌,歌队也不用指定谁唱高音谁唱低音,但演唱时他们都可以配合得天衣无缝。
肇兴现在经过开发,各种旅游服务设施已经很完善,吃饭和住宿都不用担心。从义团鼓楼旁边的水泥桥开始一直到仁团鼓楼这一段,是肇兴的重点保护地带,也是最漂亮的一段吊脚楼景观,而这里也是肇兴购物逛街最热闹的地方。
黎平天生桥雄伟壮观,气势宏大,其结构之精致,拱弧之圆率,拱底之光滑、拱顶岩层之规整,丝毫不假人手,纯天然而成,不能不让人惊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城池的规划处处兼顾军事防御作用,三条大街分出六条巷道,俗称“三街六巷”,每巷又岔小巷,巷巷相通。走在古城之中,每每觉得前方是死胡同,可是走近了才发现峰回路转,柳暗花明,而且每户民居都留有后门通道,户户相连,可进可退。





从隆里古镇出来向东,很快就进入了湖南地界。返京路上,我们将顺路游览南岳衡山,到江西温塘小息一周,而后经安徽,返回北京。
待续:返程回京的沿途见闻-2017贵州行(31)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