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好友 发纸条
写留言 加关注
耶路撒冷老城。古老城墙环绕的老城仅有不到1平方公里,被划分为四块。东北部最大,是穆斯林区 ,西北部是基督教区,东南部是犹太区,西南部是最小的亚美尼亚区,各区之间有罗马时期的古商道分割。巴掌大的地方,动辄就划分几块,是这里的特色,要不怎么是人人向往的圣城呢。城内是迷宫般狭窄街巷,米色石灰岩块的路面、石阶,被岁月打磨得光滑照人。
锡安山虽然仅是小小的一方土地,但却与宗教、纷争与纠结紧紧相连。锡安山与其说是山,不如说是位于丘陵山坡顶端的马可楼的顶部平台,站在上面可以鸟瞰周边建筑。这里有两个重要的景点,一是大卫王墓,虽然大卫王墓并非真是大卫王埋葬的地方,但犹太人就这样认为,视其为神圣之地。二是马可楼,马可楼拉丁文的原意是饭堂,传说是耶稣与门徒享用最后的晚餐的地方,因此肯定是基督教的圣地。 因此2000多年来,两教对此地的归属争论一直没有停止过。而伊斯兰教在15世纪占领锡安山后,干脆将马可楼的部分房间(包括最后的晚餐的那间房间)改为清真寺,用来讲解《古兰经》,并且500多年的时间禁止基督徒和犹太人进入。由此可见,锡安山又是一个“是非之地”,锡安山本义就是 “上帝的天城”。
大卫王冢。大卫王是以色列最伟大的国王之一,他在以色列历史中的地位相当于中国的秦皇汉,是他统一了以色列各个部落,建立了统一的以色列王国。大卫王将耶路撒冷这座耶布斯人小镇扩建成以色列的首都,并将其命名为耶路撒冷。的创造者,他的儿子所罗门使得以色列达到历史的辉煌。中国人对于大卫的印象恐怕都来自米开朗基罗创作的大理石雕塑,没错,那个裸体的美貌男子就是他。
马可楼。 锡安山的“马可楼”,拉丁语原意为“用餐之处”,是耶稣享用最后的晚餐的楼房。如今所见的马可楼房间,在15世纪伊斯兰教占领锡安山之时,遂将之改为清真寺,致使500多年基督徒和犹太人无法进入,直至1967年中东战争结束。
穿过雅法路,经过几个街巷,我们来到了新城最大的菜市场。市场里非常热闹,人山人海,摩肩接踵,与我们国内的自由市场没多大区别。导游大卫是想让我们更近距离的观察以色列人的生活,更多地了解以色列,了解犹太人。他说,他到了北京,最喜欢逛的就是胡同,游览和了解中国人的风土人情。
这就是耶路撒冷了,浸泡在宗教故事中的古城。按说在大国书写人类历史的世界中,只有一个国家或者民族足够强大,才可能向外“输出价值观”。然而小小的以色列用自己与众不同的方式,用犹太人的《圣经》支撑大半个世界的精神脊梁,这才是比那些宗教故事更有意思的故事。
到此,我们在耶路撒冷唯一没有参观的就只剩下圣殿山上的阿克萨清真寺和金顶清真寺了。穆斯林管理这里很严格,异教徒是不允许进入圣殿山的,所以我们只能能远远眺望。而当实枪核弹的穆斯林警卫听说我们来自中国,立即告诉我们明天这里对游客开放,欢迎你们来参观。真不错,无论是以色列人,还是巴勒斯坦人,无论是基督徒,还是穆斯林对中国都很友好。想想也是,我们相隔那么远,我们佛教、道教与上帝不相关,也与真主没矛盾嘛,当然这也与中国的国际地位有关。
喜欢
0
赠金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