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好友 发纸条
写留言 加关注
离开埃拉特,沿着贯通以色列南北的90号高速公路前往死海,沿途满眼荒山碎石、寸草不生,哪是荒凉二字可以形容!简直就是魔鬼之地。这就是著名的内盖夫沙漠,其面积占以色列国土的半数以上。尽管如此,2000多年以来,这里就有不同民族在此居住过,游牧民族、迦南人(Canaanites)、非利士人(Philistines)、以东人(Edomites)、拜占庭人(Byzantines)、纳巴泰人(Nabateans)、奥斯曼人(Ottomans),当然还有以色列人(Israelis)。所有居住于此的这些人其主要经济基础是牧羊业和农业,后来商业也成了支柱。纳巴泰人开辟了著名的“香料之路”,驼队驮着东边也门出产的香料、香水和食盐,一直运到西边的港口城市加沙(Gaza),沿途建了不少中途站点缀着广袤的内盖夫沙漠。
虽然是12月份了,沙滩上空荡荡的,但海水温度还可以,水底也算平坦,脚踩着的似乎是一层硬壳,估计也是盐粒形成,想自己挖点湖泥根本没有可能。走了很大一段,水还是齐腰深,试着躺倒,果然非常容易地就浮在了水面,甚至高举四肢,也不会沉下去,非常神奇!曾看到图片显示有人躺在水中看报纸,看来并非戏言。浮了一会儿,想翻过身子或站起来却很费力,在水里游泳就更困难了,因为水的浮力实在是太大。由于盐度大,为防止皮肤受伤,在水中浸泡时间不宜过长。酒店的底层有一个室内海水浴场,一个如同游泳池般的大池子,不过这里人就多了,满满地一池子的人,像个澡堂子,但躺在水里感觉与死海里是一样的。有些老外很开放,夫妇或情侣双双相互抱着泡在水里,不会沉下去,但千万不要乱动,否则会在水里打滚,而站立起来却很困难。
让人非常不解的是在这个“鸟都不拉屎”的地方,却有着片片绿地。走到草地里去看看,原来草丛中、椰枣林里、塑料大棚中,都采用海水淡化技术和滴灌技术,让以色列用了最少的淡水,种出了大片的庄稼、果树和绿地。
导游大卫是个摄影爱好者,遇到好景也会不停的拍照,这对我们来说真是太对路子了。他是个纯犹太人,祖辈生活在东欧,本人是在中国厦门大学学习的中文,到过中国不少地方。与众不同的是他不信教,他说现在的以色列年轻人中差不多有一半不信教。
库姆兰遗址。著名的死海古卷发现地,全世界犹太教徒和基督教徒寻根的圣地,就在大死海旁边的一座荒山上,邻近都是陡峭山峦。这片山上有着许多山洞,就是在这里发现了世界上最古老的圣经,验证了犹太教源远流长的历史,证明了圣经旧约并非神话故事,为人们对于圣经旧约的演变研究提供了佐证,并获得对现代犹太教和基督教起源的很多启示。许多学者都认为,死海古卷是自文艺复兴时期以来,当今世界发现的最重要的古文献。
死海古卷的最终发现是很艰苦的,也十分有趣。一个来自伯利恒的东正教徒商人在市场上看到了羊皮书,买下了四卷羊皮书带到了耶路撒冷圣马可修道院,修道院大主教塞缪尔意识到羊皮卷十分古老,就买了这四卷羊皮书。可惜这位大主教却如同商人,仅仅想的是如何发财。同时希伯莱大学考古系苏肯尼克教授抵押了自己的房产,也从一个美国古董商手里买下了流失到美国的另外三卷羊皮书。十分巧合的是此时以色列刚好获得联合国批准自治。对于一个笃信上帝耶和华的民族,这无疑意味着这一切都是上帝的安排。苏肯尼克想买下大主教塞缪尔手中的4卷羊皮书,但对方要价太高没谈成。1954年6月1日,塞缪尔在美国《华尔街日报》的地产广告栏里兜售这4张羊皮经卷。苏肯尼克教授的儿子雅丁正好刚从军队的要职上卸任,他受父亲影响也酷爱考古,于是利用人脉关系,在纽约犹太慈善家戈茨曼资助下,高价买下这4张羊皮经卷,父子俩终于完整地获得这7张古卷。
直到今天死海古卷仍有许多谜团尚未揭开,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这里是否就是基督教的发源地,因为实施浸礼与财产公有制度的作风,很符合《使徒行传》中对早期基督教会的描写。而在库姆兰的第7洞窟,也发现了犹太教徒本应不承认的新约圣经中《马可福音》的残篇,更让人联想到库姆兰与使徒时期的基督教会,二者之间是否有关连。目前世界上有些基督教徒已经这样认为,他们将这里当作基督教的发源地前来拜谒。
我原本对于宗教没有太多的了解,道教、佛教尚可,对于犹太教、基督教、伊斯兰教几乎就是文盲,但从这里开始,以致以后数天我们一直在宗教圣地游览,这些有着几千年历史的宗教故事以及他们之间的纠纷,引起了我极大兴趣。
喜欢
0
赠金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