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4年5月--北川行
北川羌族自治县这个在2008年5月12日才知道的山区小县,这个紧邻汶川的民族自治县,在汶川大地震中遭到了极其严重的损失,据说在周边各县中灾情最为严重,全县房屋基本完全倒塌,已确认15645人遇难,近万人受伤。其中就包括最受全国人民关注的北川中学,遇难学生超过两千人。北川县是灾后唯一的县城整体搬迁的县,原来被地震毁掉的县城,现在作为地震博物馆保留。
2014年5月30日我们一行数人来到了北川县,悼念被地震夺去生命的遇难者,并亲眼目睹了新北川县城的建设。
1、新北川县城
“5·12”特大地震灾害搜救工作结束后,北川县城一片废墟,经专家鉴定,北川县城基本不具备恢复重建的条件,已不再适宜人员居住,提出了在县城旧址建立“北川地震博物馆”和北川县城就近迁址的意见,提出北川县城新址选定在其东面的安县安昌镇东南2公里的板凳桥的计划,2008年11月10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批准了这个计划。

新北川县城距原北川旧县城20公里左右,坐落在安昌河畔,地处平原,依山傍水,非常适合人居住。这是一座规划得很现代、充满羌族民俗、花园式的小城,由对口的山东省负责设计和建设。



进入新城,我们首先来到城中心的商业城“北川巴拿恰”,这是一个集商业、休闲和纪念广场为一体的地方,彰显羌族民族风格,碉楼和房顶带“犄角”的房屋。巴拿恰是羌语,意思是做买卖的地方。









走过街市,
就来到一个具有羌族特色的花园,据说晚上这里很热闹,安居乐业的北川人民会来到这里散步、纳凉、跳锅庄。


花园北侧是纪念广场,广场上矗立着地震纪念碑,上面刻有胡锦涛书写的碑文“任何困难都难不倒英雄的中国人民”,碑的正面刻有羌族人民的塑像。广场的西南面是新北川建设纪念馆,门口有几块醒目的大石头,记载着新北川建设中的每一个重要时刻。







在前往老北川县城的路上,一路是平坦的柏油马路,个别路段居然还是单向双车道了,这在山区比较罕见。途中路过两个旅游景点,都在路边上。一个是号称“五星级景区”的,具有高耸碉楼的羌寨;另一个更使人感到离奇,居然是“大禹故里”,据说这里是古代治水英雄、夏朝创始入大禹的出生地,自古称为“神禹故里,景区总面积有30多平方公里。我们大家好像都记得《山海经》记载,大禹姓姒(si四),名文命,古涂山氏国(今安徽怀远)人,因治水有功,后人称他为大禹,如此安徽怀远与四川北川关于大禹出生地还有一争呢!
但不管怎样,可以充分看出北川人民的生活已经完全走出灾情的阴影了。




2、汶川大地震纪念馆
四川“5·12”汶川特大地震纪念馆位于北川县曲山镇任家坪,据说这里就在震前北川中学所在地附近。纪念馆主体建筑名为“裂缝”,寓意“将灾难时刻闪电般定格在大地之间,留给后人永恒的记忆”。该馆占地14.23万平方米,整个建筑造型以大地景观的手法,通过地面切割、抬起,形成主要的建筑体量,并通过下沉广场和步道向外延伸,与平缓的草坡融为一体,局部翘起露出地面,象征新生和希望。





进入馆内仿佛把人又带回到那让人撕心裂肺的时刻,眼前那些雕塑、实物和照片,那低沉的扩音器中传来的声音,那中央电视台举办赈灾汇演出的音响,让人不由得潸然泪下。

(1) 进入馆内首先见到的是巨幅雕塑 --
山川永记






(2) 这些时钟永远停留在了14时28分






(3) 时间就是生命 --
人民子弟兵






(4) 一方有难, 八方支援
听陪同我们的小李讲,
在那些日子里,成都以至整个四川的社会秩序非常好,打闹吵架的少了,违反交通规则的少了,大家自觉地向灾区倾囊而出,大家都认为这是应该的,都非常希望能够为灾区人民做点什么。





(5)献上一朵白花,告慰亡灵,今天的北川县城已经搬到平原,这里已经是一片新天地了
这是一个追悼室,每个进入这里的参观者都会在这默哀、三鞠躬,并按动灵台前的电子按钮,献上一朵白花。我是第1061379位追悼者。



3、北川老县城地震遗址
从地震纪念馆出来,左手边就是前往老北川县城遗址的大门,从这里到达老北川县城还有10分钟的路程。经过朋友交涉,我们开车进入园区。小李讲现在园区大门所在的位置,就是当年北川中学的位置。进入老县城的路就是当年的路,地震后所有道路都损坏的很厉害,歪七扭八的,在进入县城的路口还横着一块从山上滚下的巨石,所有进入县城的人都必须从巨石上爬过去,严重地影响了大型设备的进入。现在巨石还在那里,只是路重新修正后是绕过去的。


老北川县城前是一座山,山顶处现设有一座观景台,在这里可以全面的观览老北川县城的全貌及周边。老北川县城是建立在大山之中的一块盆地上,这个盆地面积大概不到10平方公里。除了地震损坏外,在大雨作用下,周围山体滑坡,也是造成北川严重灾情的主要原因之一。
下图正面三角形的山体下就是老北川县城,沿着左面的山路上去就能到达当时引起全国人民关注的唐家山堰塞湖。



下图的左边,可以看到从山上滑坡下来的大量泥土至今仍旧清清楚楚,那泥土下面埋着十几座楼房,原是老北川在建的新区。

沿着公路下坡很快就来到了老北川县城外,沿途大自然给予的破坏,让人看得触目惊心。



沿途楼房的一层已经垮塌,陷入泥里。


好像水泥预制板的平房抗震能力强一些。

我们从老北川县城的另一边进入园区,沿着当年县城的中心大道(目前开放的仅有这一条路)走向出口处的遇难者公墓。沿途所见景象更是惨无人睹,大自然的力量真是太可怕了。


原北川社会事务服务中心

原北川烟草公司,遇难职工8人。

原北川文化局,遇难职工15人。

县政府遗址,这里的建筑基本完全垮塌,遇难职工39人。


原县公路运输管理所

原县林业局

原县公安局.
它的后面就是景家山,当时为抢救景家山泥石流掩埋的遇难人,大家就在这个快要垮塌的公安局楼房门厅间来回穿行(现在使用工字钢支撑着),全然不顾自己的安危。





来到园区门口的遇难者公墓,在这后面就是景家山。地震时突如其来的崩塌,山上200多万方土石倾泻而下,处于这里的粮油加工厂和北川中学新区(初中部)等单位瞬间就被掩埋,造成了极大的伤亡。其中北川中学新区被完全掩埋,美丽的校园、朗朗的读书声,顷刻间化为永久的记忆。全校只剩下一个篮球架和仍然飘扬在学校操场上的那面国旗。
公墓所在地震前是一个已经挖好的在建商住楼的地基,地震时因遇难者的遗体太多且在当时无法及时外运,便集中埋在这里,据说这里连同景家山下的遇难者,埋葬几千人的遗体。
献上一束白色的鲜花,寄托我们的哀思。这里是一方净土,是一个宁静祥和的地方,遇难者们安息吧!



在园区的出口,有三幅大照片,分别是地震前、地震后和9月份大雨泥石流后北川老县城的状况,看着让人心酸。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