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2年6月美国中西部(3)--犹他州盐湖城
17日清晨我们启程前往犹他州的盐湖城。从丹佛到盐湖城将近900公里,大约需要近8个小时的行程。沿途路况非常好,并且除了少量的大型货车外,道路上车辆很少,加上沿途满眼都是浓郁的美国西部风情,使你因新奇而丝毫不会感到疲倦,只是驾车人辛苦一些。
从丹佛出来后,沿着13#公路向西北行驶不到10公里就转向25#公路,向Ft
Collins行驶,并进入怀俄明州,大约160公里后转向80#公路向西,前往Laramie进入犹他州,大约700公里后转向89#公路进入盐湖城。

3.1
前往盐湖城
当地朋友告诉我们,丹佛到盐湖城这段路,有美国最具特色的西部风光。可能是因为看了太多的美国西部影片,对于美国西部风光还算熟悉,但当真实地身历其境时,仍旧是那样地激动不已。驾车行驶在这片旷野的大地上,顺着车窗或平视辽阔荒原、湍急河流,或仰望雄奇山峦、五彩沙丘。擦身而过的景色时而奇峻秀美。时而又壮阔苍凉。随车西行,窗外风景不断地变换着格调,如同欣赏一部部风景大片,美轮美奂。




进入怀俄明州,路边有野生动物活动的提示牌,需要小心驾车,万一不小心撞伤撞死野生动物,在美国可是要吃官司的。窗外怀俄明州的风景与在科罗拉多州相比,又是另一番景象。






中午时分我们抵达白山镇(White
Miuntain),在这里我们吃了一顿丰富的中国餐后(别看这个荒漠中的小镇,也有中国人),稍作休息就继续赶路,如此匆忙就是为了赶到大盐湖去看日落。

路上的景色又变了,座座暗红色的砂岩丘变成了黄土坡,好像进入了中国的黄土高原。



荒漠大地上出现了一个小湖,一个小绿洲,成群的、好像海鸥似的水鸟在那里悠闲自得。



在这条荒漠贫瘠的大地上有一条在美国算是罕见的铁路,别看铁路不怎么样,但据说每天都有一趟专为欣赏西部风光的游客准备的观光列车通过,在丹佛与盐湖城分别有站。据说如果时间充裕,乘坐观光列车是最舒适也是最经济的,列车到了相关景点会放慢速度,让游客们仔细观览或拍照。









终于见到“人烟”了,盐湖城就在前面。


当地时间下午15时左右,我们抵达犹他州首府--盐湖城。在城边小山上的一家快捷酒店入住后,我们乘着需要购买一些食品和水的机会,现在酒店周围游览了一番。这里周边有很多空闲的房屋待售,房屋都很漂亮,也很便宜(反正比在北京买房便宜多了)。





3.2 游览大盐湖
开车来到城西40公里外的大盐湖,观看这座世界上著名的内陆咸水湖。大盐湖位于美国西部风华达山和瓦萨启山之间的盆地中,是西半球最大的内陆咸水湖,世界上含盐度最大的内陆湖之一。乾燥的自然环境与著名的死海相似。湖水的化学特徵与海水相同,但因蒸发量远超过河川补给量,湖水含盐量比海水大得多。历史上由於蒸发量和河水流量的变动,湖的面积变化极大,1980年代中期面积为6200平方公里(2400平方哩),1963年只有2460平方公里(950平方哩)。


大盐湖是美国中西部著名的景区,在春、夏、秋季,峡谷里是远足、攀岩、山地自行车和户外活动爱好者的天堂,而在冬季,大雪覆盖的四个世界级的滑雪场吸引来自世界各地的滑雪爱好者。大盐湖景区设在湖中的岛屿上,游客们通常是驾车沿着一条修建的公路登岛。




岛上建有“野生动物保护区”,以保护岛上的牦牛、野鹿、羚羊、狐狸等,以及鹈鹕、苍鹭、鸬鹚和燕鸥等珍贵野禽。







这个时候登上大盐湖中间的岛屿,主要是为观览夕阳西下的美景,很幸运,今天天气非常好。







3.3
游览摩门教大教堂
到盐湖城的第二天是周末,听说每逢周末城里及周边很多信奉摩门教(Mormon)的居民都会举家盛装到教堂参加大弥撒。作为泛基督信仰各宗派运动的一个分支的摩门教也算是盐湖城乃至犹他州的特色。观览摩门教徒们的周末盛会是很有意思的,因此吃过早饭后,我们立即驱车进城。本来人口就不是很多的盐湖城,周日的城里就显得更加清静了。

摩门教于1830年由美国人史密斯所创,因信奉《摩门经》而得名,总部设在美国犹他州盐湖城。摩门教认为其首领可以受到神启;主张多神论、调和普救论与千禧年论。
摩门教之所以龟缩到盐湖城这个地方,是由于在其成立初期受到基督教主流派的封杀。摩门教是1830年在俄亥俄州的
Kirtland
(嘉德兰)建立了嘉德兰圣殿,后来迫于反对派的封杀和内部矛盾,逐步从美国的东南向北方迁移,而后又向西迁移,最后来到了犹他州风华达山和瓦萨启山之间的盆地。他们排干地区内大片沼泽的水,开始在河流的弯道旁边建造城市。教会在此期间也得到快速成长,建立新的圣殿。
摩门教具有均贫富的理念,认为整个教会是一个大家庭,因此得到教徒们的崇尚,周末的机会被教徒们看成是家庭的聚会,因此即崇高,也很神圣,大家都会盛装参加。
进城后,我们首站就是前往城市中心的摩门教大教堂。





具有圆形穹顶的建筑是摩门教的盛堂,里面用模型和画像生动地讲解了摩门教的教义、历史发展以及主要教经。在这个很少有华人来到的地方,盛堂门口居然会有信奉摩门教的华人用中文向我们介绍摩门教。








摩门教总部,门前一个幸福融融的大家庭正在拍摄合影。







3.4 州政府大厦及历史故居
犹他州政府大厦就在摩门教大教堂的北面,走过去就可以。沿途有不少漂亮的历史遗迹。





摩门教创始人的纪念公园。


摩门教创始人的故居




3.5
其他
前几年NBA赛事中的“千年老二”犹他爵士队的主赛场,球队功臣卡尔-马龙和斯德科特的塑像屹立在门口。




美国中央太平洋铁路胜利贯通纪念。
139年前,1869年5月10日,美国近代工业化历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第一条横贯北美大陆的中央太平洋铁路建成通车,当年胜利贯通地的火车站就在大盐湖城,爵士队主赛场旁边。这一壮举宣告了美国大陆东西两边在经济运行上开始连成一体,推动美国成为联结太平洋和大西洋的经济大国。美国也从一个只在名义上存在的国家,变成了一个真正完整的国家,美国经济发展才开始进入狂飙时期。
但在听讲关于这条铁路的建设情况时, 感到很屈辱,
美国的这条铁路是用大量华人的生命和鲜血铺就的(详见本文后面的附录),真为那些埋在冰天雪地的异国他乡的同胞,感到不值,一两句赞扬之语,就换取了我们那么多同胞的生命。


附录:美国中央太平洋铁路 -- 华人的血泪史
1869年5月10日下午2点多,由加利福尼亚的萨克拉门托向东689英里(西段铁路)与由内布拉斯加的奥马哈向西1086英里(东段铁路)的两支铁路大军在犹他州奥格登地区的普罗蒙特里丘陵处相接,中央太平洋铁路提前建。这一壮举宣告了美国大陆在经济运行上开始连成一体,推动美国成为联结太平洋和大西洋的经济大国。美国也从一个只在名义上存在的国家,变成了一个真正完整的国家,美国经济发展才开始进入狂飙时期。但在这里应当提出的是,美国这条铁路是用大量华人的生命和鲜血铺就的。
中央太平洋铁路西段于1863年1月8日在加州首府萨克拉门破土动工。然而这段铁路一开始便是最艰难的工程,在他们的前面是海拔2100米的内华达山脉,最初的40英里都是在崇山峻岭中穿行,必须建设50座桥梁和10多条隧道。施工条件极为艰苦,开工没多久,几百名工人偷偷溜走,缓慢的进度使得工程承包商面临破产的危机。对于负责西段的中央太平洋铁路局来说,找筑路工并不难,有大批的爱尔兰人每天随船抵达旧金山,但这些人根本无法适应危险且令人疲惫不堪的修路工程,酗酒、斗殴、持续性的要求增加薪资。即便如此,每天还是有数以百计的爱尔兰劳工逃跑,工程进展之慢只能用蜗牛爬来形容。在无计可施的情况下,中央太平洋铁路公司的高管克劳克建议雇用华工。管理层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在加利福尼亚州雇用了首批来自中国南方的50名华工。当时,移民到美国加州的中国人已经有将近五万人,其中90%是青年男子。当时华人来到美洲大陆,开金矿、修铁路、开发加利弗尼亚的农业和参与小制造业、小餐饮业以及服务业,在一切可能生存甚至别人认为不能生存的地方,都留下了华人辛勤劳动的印迹。
1865年2月,华工在众人怀疑的目光中走上了铁路建设工地。开始时,对华工的蔑视不光来自白人工人,就连工地的一些负责人也认为华工体力单薄,个子矮小,根本没能力参加这么艰苦的工作。最后铁路的总承包人克罗科的话一捶定音:能修建万里长城的民族,当然也能修铁路。
果不其然,这50名华工,虽然各个看上去矮小单薄,干起活来却个个能吃苦耐劳,神勇无比。华工不像白人工人那样自由散漫,爱酗酒闹事。相反,他们循规守纪,头脑灵活,很多工作一学就会。
很快,尝到甜头的建筑公司决定大规模招募华工。铁路承包商派人专门到中国广东省雇佣劳工,并与轮船公司协商好以优惠的船票把中国劳工运到美国来。同时,公司上层还游说中美双方的外交人员,争取为华工移民美国创造便利的条件。在1868年的中美双方签定《蒲安臣条约》,中美交叉承认两国公民有自愿移民到对方国家去的权力,这又为美国在中国招募华工提供了法律依据。中央太平洋铁路公司成为第一个大规模雇用华工的企业。从1865年到1869年四年间,约有14000多名华工参加筑路工程,占工人总数的90%,他们大多来自广东和福建两省。
前往美国的华工首先遇到的就是从国内到达旧金山的“死亡线”。根据有完整记录的资料,当年运载华工去美国的船只,曾经有4船共载2523人、途中死亡1620人的纪录,死亡率高达64.21%!也正因此,这些装载华工出国的轮船被称为“浮动地狱”。这些送死的华人很多并不都是自愿去美国的,很多人是被当地的官员和商人欺骗甚至暗地抓捕后,送上前往美国的船上的。
铁轨在工人们的劳作中一米一米地向前延伸。高峰时期,有好几千名华工同时参加筑路。他们在工地上一天干12小时,工资比白人劳工低得多,而且伙食还得自理。严寒酷暑,崇山峻岭,沙漠盐湖,890英里的中央太平洋铁路线上,要通过海拔二三千米的高山峻岭,几乎没有一英里是容易筑路的;冬夏两季,温差很大,冬天常有暴风雪袭击,而且分配给华工的往往是最险最累的活。
在中央太平洋铁路与东段的联合太平洋铁路连接贯通前的最后阶段,华工接受爱尔兰劳工的挑战展开筑路竞赛,西段华工还创造了12小时铺轨10英里200英尺(约合16.41公里)的世界纪录!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这条铁路是华工用生命铺就的。广为流传的“每根枕木下面都有一具华工的尸骨”,这句话绝非夸大其词。除了恶劣的工作环境,更让人愤怒的是华工所受的歧视。他们付出了巨大的牺牲,拿的钱却比白种工人少。铁路公司每月付给白种工人35美元,还提供食宿;付给华工的却只有26美元,还不供食宿。
直到2003年4月,华裔女作家张纯如的《在美国的华人:一部叙述史》在洛杉矶出版,该书揭露了早期华工所受的歧视,这才在整天大讲“人权”的美国引起强烈的反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