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3年云南滇西北游记--香格里拉、葛丹松赞林寺、普达措
从梅里雪山脚下的明永村下来,我们在德钦县城稍作休息后,就原路返回驱车前往香格里拉。今天天气特别好,一路上梅里雪山、白茫雪山、高山杜鹃林就在窗外与我们同行,我手上的相机一直在照个不停。在海拔最高的白茫雪山垭口(4292米),我们买了一些冬虫夏草(大约每克100元),确实这里的虫草个头较大,并且有达瓦用藏语与当地人联系,相信我们肯定不会上当受骗。
穿越4292米白茫雪山垭口后,道路一直下行,跨越过金沙江大桥,穿越纳帕海依拉草原后,中午时分我们抵达奔子栏镇---一个藏人城镇,也是此条路上唯一可以解决吃住的地方,海拔2100米左右,地处金沙江边的奔子栏,是这里的“高原绿洲”。
在这里吃午饭后继续前行,穿过巴拉嘎宗大峡谷,翻越尼西山(垭口海拔3500米)后,抵达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州府所在地香格里拉县城(海拔3200
米,原称中甸)。
1、葛丹松赞林寺

进入县城前我们先参观了地处县城北约五公里处的佛屏山麓色日山坡上的葛丹松赞林寺。葛丹松赞林寺,又称归化寺,是云南最大的藏传佛教寺院,也是川滇一带的藏传格鲁派(黄教)的中心,由于布局酷似拉萨的布达拉宫,被誉为“小布达拉宫”。
7-8世纪时,佛教开始传入迪庆地区,公元1678年,达赖喇嘛奏请康熙皇帝在中甸建立一座格鲁教派寺院。寺院于1679年破土动工,历时三年落成,是清康熙皇帝敕建的“十三林”之一。五世达赖赐名“葛丹•松赞林寺。
这座寺院的建成,意味着佛教显宗和密宗的结合,藏传佛教由此深深渗入滇川藏区社会中。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松赞林寺曾经是这个地区政教合一制度的最高机构,成为藏传佛教信徒向往的吉祥福地。游客进入这里的门票是80元/人。 


2、香格里拉县城(中甸)
继续前行,远远地望见香格里拉县城,一个宁静、现代但不豪华的小城市。香格里拉"一词,是1933年美国小说家詹姆斯•希尔顿(JamesHilton)在小说《失去的地平线》("LostHorizon")中所描绘的一块永恒和平宁静的土地。
香格里拉县原名中甸县,是迪庆藏族自治州的一个县,其县城香格里拉也是迪庆藏族自治州州府所在地。迪庆藏语意为"吉祥如意的地方"。由于地处青藏高原东南边缘、横断山脉的南段北端,“三江并流”之腹地,形成独特的雪山、峡谷、草原、高山湖泊、原始森林和民族风情为一体的景观,是典型的多功能旅游风景名胜区。这里生活着藏族、傈僳族、汉族、纳西族、彝族、白族、回族等13等种民族,形成了各民族共荣且独特的风情。
香格里拉是一个规模较小、藏式建筑、不是很发达的小城。从市中心的白马雕塑向古城方向是中甸的一条主要街道,两边有不少酒店、宾馆。由达瓦引导,我们在城东边上的一个新开业的3星级宾馆入住,标准间200元/间。酒店对面隔一条街就是城市主街(好像是叫五一街)。来到香格里拉的游客都回去城北的月光古城(独克宗古城)逛逛,那是一条商业古街,不过现在有些脏乱。在城里游逛打车最方便,都是起步价6元。



3、普达措国家公园
第二天清早我们赶往普达措国家公园,这是一个国家5A级旅游景区,位于香格里拉县城东北方,距县城35公里。普达措包括了属都湖、弥里塘牧场、碧塔海等三个主要景点,平均海拔3705米。这是一个典型的充斥沼泽草甸草场的湿地景区,其中属都湖和碧塔海是两个特点不同的湿地,旅游是沿湖边栈道环湖游览;弥里塘是一个大牧场,在是两个湿地景区之间。




3.1
属都湖
一个具有原始森林、杜鹃花、牦牛等特点的湿地公园,栈道长度为4.7公里,大约需要环湖边走看游玩约1.5小时。






“属”藏语为奶酪,“都”意为石头。传说古代有一位高僧云游到此,牧民给他供奉奶酪,他见属多岗湖牛场的奶酪很结实,如同石头一样,大喜,于是祈愿道:"愿这里的奶酪永远如同石头一样的结实",属都湖由此得名。与其它高原湖泊相同,积水面积15平方公里的属都湖,湖水清澈透亮,湖上栖息着大量的野鸭、水葫芦、黄鸭等飞禽。属都湖的主要特点是四面青山环绕,原始森林遮天蔽日。湖东面白桦林成片,粗壮高大云杉、冷杉直指云霄,树冠浓绿缜密,可遮风避雨。公园介绍牌上讲这里林中栖息着麝、熊、豹、金猫、毛冠鹿、藏马鸡等多种珍禽异兽。但好像我们来到季节不对,见不到很多的鸟类,听说在每年秋冬初时节,这里是鸟类的天堂。






环湖周围到处都是盛开的杜鹃花。


长胡子的树。当地人讲,这些“胡子”实际上是一种菌类作物,只有在空气净化的环境中才能生长,大气稍有污染,这些菌类作物就会消失。据说这些年来,由于来到这里的人逐渐多了起来,“胡子”也在逐渐减少,看来旅游和环保确实真是对头。

可爱的牦牛,据说刚刚剪过牛毛,确实是“大腕”,对靠近它们的游人置之不理。





这里真是纯天然,不允许任何砍伐出现,环湖的各种树木都是自生自灭。真心希望这种“原始”能够得到永久的保护。




3.2
弥里塘
一个原生态的大草原,不允许游客们进入,只能站在栈桥上远远地观望。


3.3
碧塔海
这是三个景区中我个人认为最好的一个景区,非常美丽,恬静。


碧塔海长约3公里,宽约1公里,总面积840平方公里。藏语称碧塔海为"碧塔德错"。"碧塔"意为牛毛毯,"德"为魔,"错"为海,又称碧塔海为宁静的海和高原明珠,湖面海拔3538米,是云南省海拔最高的湖泊,历史上曾经是被水淹没的凹陷地带,第四纪随西藏高原强烈抬升形成目前高原面貌。碧塔海的特点是湖边的各种垂向湖面的千奇百怪的树木及倒影。碧塔海平均水深20米,最深处约为40米,水域面积16平方公里。它由雪山溪流汇聚而成,湖水碧蓝,雪山树影倒映湖中,清丽醉人,湖中有岛,生长着云杉、高山松、高山栎、白桦、柳等。碧塔海以它美丽恬静的天姿丽质吸引着游客。今天天气晴朗,观赏春天的碧塔海别有情致。湖畔四周,苍松古栎,遮天蔽日,碧塔海被黛色的群山环抱,像一颗镶嵌在群山中的绿宝石。湖水清澈明亮,在太阳缕缕金辉照耀下,闪闪熠熠,奇秀悦目。高山临湖,山光水色。特有的水,特有的花,特有的动物凝构出这特有的景致、湖光。群山、苍松古栎、山花烂漫相映成趣,令人如痴如醉。从杜鹃花海中向外望去,在广阔的草甸上,成群的牛羊悠然徜徉于鲜花点缀的草甸上,湖光与草原由此相映成趣。


你也可以乘船观景。但很明显的,
如此你将不会看到完整的碧塔海。






恰逢五月杜鹃花盛开,湖周边的湖水都呈现紫色,且有不少浮鱼,注意这不是死鱼。碧塔海畔的杜鹃花瓣纷纷飘落于水中,引来游鱼。传说鱼儿吞食花瓣后,会醉倒而飘浮于水面,醉鱼和杜鹃就能够形成湖面的奇特景观。还传说林中的老熊也会趁月色来捞食昏醉之鱼,而使自己花醉发疯,著名作家冯牧曾描写过这种景象。


很幸运的我在这里看到并拍摄下来一组“饿鼠扑食”的照片。碧塔海有许多黄绿色的小松鼠。当我甩开众多同伴走在一片树木茂盛的栈道时,两个青年男女正在河边的栈道上用食物引逗一个小松鼠,小松鼠垂涎欲滴地望着20几公分外女孩手中的面包,想扑又怕的样子甚是可爱,我抓紧时间赶紧拍照,突然鼓足勇气的小松鼠扑了出去,其后腿紧紧抓住树枝,前腿钩住女孩的手指,其已经是以最大的身距来扑食了。在女孩的尖叫声中,在小松鼠得到食物想退回的刹那,我的相机快门轻快地响了一下,得到了这张来之不易的照片,这是在我照相生涯中的确不可多得的绝照。从照片中可以清晰地看到,小松鼠拼命出击的表情,好像是“恶虎扑食”。













下午13时我们离开普达措,继续原路返回向丽江驶去。香格里拉甸子上到处盛开着杜鹃花,路过的游客们纷纷停车到花丛中去拍照。
在香格里拉实际上还有比较著名的白水台和纳帕海两个景区,可惜我们没有时间了,只能放弃。白水台位于中间县东南三坝白地行政村境内,距香格里拉县城101公里,海拔2380米。其成因是由于水中的碳酸钙经阳光照射发生分解反应,形成碳酸钙白色沉淀物,不断覆盖地面而形成的千姿百态的熔岩地貌。纳帕海自然保护区位于香格里拉县城西北部,距县城8公里。保护区面积3125平方公里、海拔3266米、湖泊积水面积660平方公里。保护区地势平坦,三面环山,冬春季节,山岭积雪。纳帕海自然保护区是香格里拉最有高原特色的风景区之一,也是全县最大的草原。秋冬来临,草原一片金黄、远山如黛、皑皑白雪峰倒影与湖泊中,这一季节,黑颈鹤、黄鸭、班头雁云集于此,在草丛中、水面上嬉戏漫游,使广阔空灵的草原另具一番诗情画意。纳帕海西北山上,有一座甸古寺——衮钦寺的遗址。


很值得一提的是在香格里拉入住当晚的节目,只是由于光线较差且主人们不希望游客拍照,所以没有留存下相关照片。
吃过晚饭,达瓦的朋友请我们去观看在一家木质藏式大殿内的歌舞表演,据说门票100元/人。这种以私人团体组织的藏族歌舞表演这几年在当地刚刚兴起。一进大殿,屋内几乎满座(满堂几乎都是20多岁到香格里拉来旅游的青年男女),歌舞表演已经开始。一位藏族老妇向我们献上哈达,几位小姑娘很快地摆上了一大盘烤牦牛肉、糌粑、炒青稞、青稞酒、酥油茶等等,可能大家是刚刚吃饱,或可能是担心食物不够干净,总之很是矜持,都几乎是仅喝酥油茶,而没人动手品尝食物。我悄悄地吃了两小块还有血丝的烤牦牛肉,味道还真不错,仅为显示文雅,我也只好作罢,只是比大家多喝了几口青稞酒。
尽管节目不是特别的精彩,但充分反映康巴藏人歌舞特点,也表达了康巴藏人的豪放和能歌善舞。台上台下欢歌一片,掌声与跺脚声影震耳欲聋。台上主持人妙语横生引逗得台下连绵不断的叫好,台上藏族男女豪放的歌舞与台下的喝彩交相呼应;藏族老妇高亢的歌声,迎来了台下数众自购并献上的哈达或合影留念激动不已;藏族青年放肆的挑逗,激发了台下姑娘们毫不在乎的上台挑战或窃窃私语面红耳赤;穿梭在人群中的康巴小伙的善意表达,引来了台下女青年们声嘶力竭的尖叫深刺耳膜;。。。。。不愧是康巴汉子,节目高潮之际,大家一同上台在欢快的歌曲中跳起了锅庄。突然4个康巴小伙子将其中一位身穿超短裙、很漂亮的、正在兴高彩烈欢跳的姑娘从她男朋友手里抢了过来,数次高高抛起,突发的举动和必然的走光使得她与他感到很是尴尬,赶快从台上跑下来,不久就悄悄地离开了表演场地。虽然这样的举动有些过了,但这就是康巴藏人。达瓦对我们说,这样举动对于他们藏人来讲实不算什么,特别是康巴汉子,他们特别自傲。也确实如此,看着身材笔挺,肌肉发达,能歌善舞,豪放不羁的康巴汉子,相比台下那些戴着眼镜,瘦小干枯,唯唯诺诺,自持学问的汉族男青年,我真是无语,看看他们那些相比更勇敢的女朋友的言语和激动,我真为这些年轻的小伙子们感到担心啊。达瓦讲不久前从杭州来了一对青年,女孩子很漂亮也很开放,在香格里拉另外一个藏族表演场子,在类似的与康巴汉子的欢闹中,男朋友发怒了,当晚回到酒店发生争吵,男的一怒之下将女的杀死,而后男的跑到丽江玉龙雪山的云杉坪的悬崖边(据说这里是男女青年谈情说爱或殉情舍身的地方),在电话通知了各自家长后,一头栽下。确是无语,说什么呢?习俗与习惯总是不会永远合拍的,只是不免有些担心那对在表演场地悄悄跑掉的青年男女,但愿他们不会发生争吵。
康巴藏人据说是六种藏人中的一种,指生活在康巴地区的藏人。康区多指青藏高原东南部的横断山区,旧称“朵思甘”地区。习惯上将西藏丹达山以东的地区,东与四川西昌,雅安地区和阿坝藏羌自治州相连,与青海省玉树、果洛两州相连的地域叫称为康区。具体包括:西藏昌都地区、云南迪庆州、四川甘孜州、青海玉树州以及西藏那曲东南一线。
康巴地区历史上处在汉藏过渡地带,是进藏通商的茶马古道上的主要成员,因此除具备藏人的行政、宗教、性格特征外,经济较为发达、文化有更多地包容、体质身材尤为突出等明显的地域特征。康巴人最为人称道的是其豪放的性格,宗教方面尤为虔诚,有经商和远游传统,体格相对强壮等。装束上最明显的是,康巴男子多扎英雄结以示勇武。
4、再见玉龙雪山
第二天一早我们就驱车返回丽江。当我们再次越过香格里拉大桥后,非常清晰地看到了玉龙雪山的背面陡峭的山峰。由于日照很强及天气干旱,灰白色的岩石山峰上已经几乎没有雪了,只是在其正面尚存一些雪。记得10年前到的玉龙雪山,那是在8月份,玉龙雪山是穿白袍子的,而如今仅仅是剩下几根白发而已了。多年来超负荷、无节制的吸引来往过客,所以今天景象如此是必然的,由此从心里深为目前尚在未完全开发阶段的香格里拉和梅里雪山感到担忧,太可怕了。继续前行就需要爬山了,道路由于正在维修,状况不太好,并且车明显的比在迪庆那边多了起来。

待续“TigerZYZ--2013年5月云南玉龙雪山及其周边景区--云南滇西北(7)”。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