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章莹颖的致命错误是如何发生的(1)

(2017-07-13 14:27:49)
标签:

王博谈美加

最近关于章莹颖案件的报道持续在中文媒体上传播和发酵,目前章莹颖案件已经成为全球华人关注的一个热点。
网络上关于章莹颖案件讨论的焦点,已经转移到关于美国司法程序公正的问题上。
这个话题对于有可能来美国留学或者已经来到美国的同学来说,现实意义不大。 
但是,既然章莹颖案件目前如此引得华人的重视,我愿意在就这个案件,谈两个更细节的,并且更有现实意义的问题。
在两个星期以前,章莹颖事件刚发生不久,我曾经发过一个视频,讲到章莹颖案件与18年前我在美国经历的一次致命的事件。
核心观点是,新到美国的中国人,比较常见的惯性思维及其危害。
这个视频出来以后,得到很多网友的关注。谢谢。但是,受限制于当时的信息资料,我在视频中提到的惯性思维这个说法,其实还不够具体和细致。
现在,章莹颖案比较确定的信息已经很多了。根据这些事实,我用两个视频,讲两个更细致和更现实性的问题,这两个问题,是直接导致章莹颖致命错误的根源。
第一个问题是,我们如何相信一个陌生人?
我的告诫是,在美国,一定要坚持对陌生人不信任的原则。
在短时间内形成对陌生人的某种程度上的信任,这是导致章莹颖发生致命错误的第一个原因。
现在我们已经知道,章莹颖的致命错误是主动上了犯罪嫌疑人的车,具体的说,是在与犯罪嫌疑人进行了一段时间的谈话之后,主动上了车,坐在副驾驶位置上。
虽然我们目前还不完全知道,章莹颖与犯罪嫌疑人谈话的内容,但是无论如何,章莹颖是主动上车的,没有被胁迫。所以,章莹颖对犯罪嫌疑人,在当时,存在某种程度上的信任。
这就是一个致命错误的起点。
大家知道,中国有几句古话,叫做“人心隔肚皮,知人知面不知心”,又有所谓“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人与人之间的互信,是需要时间的,而且必须以时间的积累为基础。
我们与陌生人交往的时候,千万不要以为在短时间内,可以因为某些特殊的原因,而与对方产生信任的关系。
比如,犯罪嫌疑人也是香槟大学物理系的一个博士研究生。
章莹颖在与这个陌生人谈话的时候,也许有意无意中了解到他们互相是校友,或者在专业上有很接近的地方,或者甚至有互相都认识的老师等等,否则很难理解像章莹颖这么谨慎的女生,会主动上到陌生人的车去。
但是,正是章莹颖的这种短时间内形成的,似乎有合理性的,某种程度上的对陌生人的信任,害了她。
如果我们比较一下华人和西方人,在与陌生人见面后,互相寒暄和交谈的方式,你会发现有很大的差别。
很多华人,在见到陌生人以后,会马上询问名字,年龄,从哪里来,老婆是干什么的,有几个孩子,孩子在哪里读书,现在工作了在哪里工作,等等一些相当隐私的问题。 
如果是老乡,或者校友,或者有共同认识的朋友等等,陌生人之间很快就似乎熟络起来。
但是,在美国加拿大生活时间比较长的华人应该知道,一个典型的西人,绝对不会这样问你问题,然后以这样的方式展开你们之间的互信和友谊。
他们首先会从大家共同所处的环境,一些客观的东西,开始聊天,而不是私人的东西。这样做的目的,其实是一种已经形成为习惯的自卫的方式。
这就是为什么,在美国,你的老师的办公室,在进行辅导的时间,门永远都是开着的,绝对不会关起来。这表明的是,老师与同学之间,始终只是公开的工作的关系,并不存在任何意义上的私人间的关系与互信。
我们华人,相对比较习惯的,见面就问对方隐私问题,并且通过了解相互间的私人信息,快速形成某种意义上的信任关系,这种做法在美国,不仅行不通,而且非常危险。
来美国留学的每一位同学,都要记住这一点,无论你与陌生人之间,是否存在或者存在多少共同了解的信息,这不能成为你们之间产生互信的理由。
最后,还是一句话:任何信任,必须建立在时间的基础上。
关注YOUTUBE视频节目《王博谈美加》,观看更详细内容。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