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基层减负要减在“实处”

(2025-02-19 09:37:34)

   要紧盯层层摊派,整治责任转嫁。责任无边界,任务无止境。一些地方和部门习惯以“属地管理”“责任落实”为由,把本属自身职责范围的、风险大的、棘手的工作转嫁给基层,导致基层出现“能力有限,责任无限”的错位。层层抓落实的机制,变成层层摊派、基层“买单”。对这种向基层“甩包袱”“加担子”的行为,基层干部大多既有苦难说又有心无力。为基层减负,就是要把责任理顺、把“缺位”补上。要坚持以解决问题为导向,扎紧规避责任转嫁的“制度篱笆”,持续开展转嫁责任专项整治,进一步明晰权责边界、划分条块事权、理顺职责关系,细化乡镇(街道)、村(社区)的职责事项清单,推动各级各部门把职能职责扛实、把作用发挥到位。

  要紧盯信息壁垒,整治沟通不畅。基层是一切工作的落脚点,信息是否畅通直接影响工作质效。由于上下级之间信息不对等、缺乏有效沟通,不少基层工作者只能付出更多时间和精力,以十备一、以百备十,来确保万无一失、有备无患。这种“眉毛胡子一把抓”的做法,既加重基层负担,也影响工作效率。对基层工作而言,信息畅通至关重要,关乎贯彻落实的方向性、准确性和针对性。无论是“上情下达”,还是“下情上达”,都需要畅通信息渠道。为基层减负,就是要让基层少走“冤枉路”、少务“无用功”。要既注重“上对下”的传达部署,也注重“下对上”的反馈沟通,推动政策贯彻精准“瘦身”、一目了然,更为有效地让基层知道干什么、怎么干。

  要紧盯服务供给,整治赋能不足。“减负”与“赋能”是辩证统一的,一手做减法,一手做加法,才能相互促进、同向发力。一些基层之所以“负重前行”“知痛受痛”,既有干部队伍能力素质的主观方面,也有自身资源条件有限的客观方面。在推进为基层减负的同时,也应该注重为基层赋能。只有强化精准“赋能充电”,才能更好履职担当、“轻装上阵”。要坚持“干什么就重点学什么、缺什么就重点补什么”的理念,加强干部队伍专业化、实战化培训,不断提高基层干部观察新形势、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同时,以基层为治理重心,推动资源、服务、管理向基层下沉,特别是对职责在基层、优势在基层但成效不明显的事项,要重点关注、靠前支持。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