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低年级学生计算错误原因及对策的研究课题论证报告
(2018-11-10 10:29:52)小学低年级学生计算错误原因及对策的研究
课题论证报告
一、课题名称
课题名称:《小学低年级学生计算错误原因及对策的研究》
学校:大丰区草堰镇三渣小学
主持人:单
二、课题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1、研究背景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小学生要掌握必要的计算技能”, 计算教学是小学数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质的重要手段。《数学课程标准》中同时指出“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培养学生正确、迅速的计算能力,这对小学生进一步学习和今后参加生活劳动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可以说计算教学是支撑小学数学的最基本框架,占据着小学数学一半以上的教学时间。因此,计算教学是小学数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质的重要手段。但是学生在实际学习中,计算出现的错误多,正确率低,而且出现的错误类型也是千差万别,严重打击了部分后进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对数学的学习丧失了自信心,讨厌数学,甚至有极个别的学生产生厌学的情绪。日积月累,这些学生长期在课堂上得不到老师的表扬,没有优越感,再加上做错题老师的批评,同学的不认同,久而久之这部分学生对计算就产生了恐惧和厌恶,严重者对老师对学校都有抵触情绪,不仅对现在的学习不利,而且更会影响到学生以后的学习发展。虽然,新课程的改革,删除了一些比较繁琐的计算题,计算难度大大下降。然而学生计算的错误,却是小学数学教学中仍存在的一个重要问题。很多教师在批改作业时都会发现,有很多学生并不是不会做计算题,而是会做却做不对,比如,我发现学生计算错了,我想了解学生错的原因,我便让学生再做一遍,学生便能做对。很多教师就把学生的这种错误归咎于学生“粗心”、“马虎”等,其实学生在计算中出现错误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作为教师必须认真分析错误原因,制定对策,减少错误率。因此,对于小学生计算错误进行分类,分析其中错误的原因,以及制定、实施矫正的策略,对于小学生避免或减少计算错误,提升计算能力是非常必要的。
2、研究意义
理论意义
我在中国知网查阅有关“小学低年级学生计算错误原因及对策的研究”的相关文献时发现,许多文章都是教师们自身经验的总结,缺乏相应的理论依据。而通过本课题的研究,笔者将梳理已有的的理论知识,并提出新的改进建议,为部分教师进行作业管理提供理论参考。
实践意义
在小学数学教材中,“计算”在数学教学中所占的比重相当大,无论是解决实际问题、统计知识,还是几何题、简易方程,都离不开计算。可见“计算”是小学数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数学学习的基础,培养学生准确、迅速、灵活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而我发现学生经常在做作业、完成习题时出现计算错误的现象,并且这种现象有时是“屡说无效”和“屡禁不止”的,面对一些学生一而再、再而三的出错,仔细分析错误产生的原因,却会惊奇地发现产生错误的背后原因可能各不相同,以这种错误原因来反观课堂、反思教学,可以有效地改进课堂教学,真是“小问题”中有“大文章”。
三、
1.建构主义学习观。“学习并非学生对于教师所授予知识的被动接受,而是以其自身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建构。”学生的认识必然有一个深化和发展的过程,包括出现一定的错误和反复。为此,对于学生学习过程中所发生的错误应当采取更为理解的态度,不应简单地予以否定,而应努力发现其中的合理成分和积极因素。学生的错误不可能单独依靠正面的示范和反复的练习得以纠正,必须是一个“自我否定”的过程,而“自我否定”又以自我反省,特别是内在的“观念冲突”作为必要的前提。有效帮助学生纠正错误,教师就应十分注意如何提供或创造适当的外部环境来达到这个目的。
2.元认知理论。学习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提高认知的过程,学习是认知结构的组织和重新组织,是一个积极主动并不断内化的过程。学生学习的过程是提高元认知能力的过程。而元认知实质上就是反思。“错误” 因而成为学生进步的基石,促进学习的“法宝”。学生不再感觉到可耻,在尝到成功的乐趣后,对于下一次的错误就有了自觉进行反思的动力。
3.多元智能理论。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势智力领域和弱势智力领域,有自己的学习类型和方法。因此,我们的课堂里再也不应该有“笨学生”的存在,只有各智力特点、学习类型和发展方向不同的学生的聚集。对于学生的错误,我们应该树立“对症下药”的教育观。因此,要充分了解学生错误的原因,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
四、课题的界定和假设
1、课题的界定
常见错例:一般指学生在练习、作业、课堂学习过程中出现一些常见的错误情况,包括错题、易错题。
错例分析研究包括:就是将错题摘录下来,分析错题产生的原因,充分深刻地挖掘问题的内在本质,提供防范对策,回避错误的产生,使学生在日后的学习中增强防范意识。
2、研究的假设
面对不同的学生产生不同的错误,指出不同解答的思考途径、方法。关于这些,国内外有深入的研究,这些研究取得了不少成果,有的已经形成了一定的理论,但我们学校对于这方面的研究也比较少,因此我们很有必要分析研究系列化,提出针对性解决作业中出现错例的策略,使我们的小学生数学作业成为学生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平台,促使数学作业更加完美。最终达到提高和完善学生的数学素养的目的。
五、
1、研究目标
通过本课题研究旨在通过调查当前小学数学计算的常见错误,对错误进行归类,分析计算错误的原因,并透过错误寻找解决的策略,形成计算的错题集,最终能为教师的教学服务,以达到提高学生的正确率和计算速度,从而提高了学生的计算能力,发展了学生学习兴趣。通过此课题的研究,培养教师的科研意识,形成科研型的教师队伍。
2、研究内容
1形成典型错题资源库,为后续的成因及对策研究做好素材积累。
2、小学计算错题成因的研究
从学生的心理因素、环境因素,学习习惯、学习方法、概念掌握等方面研究计算的错误原因。
3、小学计算错题解决对策的研究
根据错题成因的不同,找到与之相对应的解决对策,引导学生重建知识体系,提高解题能力。
4、小学计算错题资源的研究
通过对小学计算错题的收集、整理与分析,建立、完善的小学计算错题资源,包括错例演示、原因分析、正确演示,使之成为小学教师及学生的重
六、课题研究方法
1、调查研究法:通过作业、练习、及时收集学生在计算中的错题,并将错题进行整理归类,形成典型错题资源库。具体做法:教师准备一本记录本,每次批作业后,把学生出现的各种典型计算错误记录下来,并从教师、学生两个方面分析原因,不仅要分析错误原因和种类,还要分析各种错误现象所占的比例,提出解决办法。每次记录抓住要点,既可以解决问题,也可以为以后的教学提供经验。
2、个案研究法:通过对计算错误的学生进行个体分析,了解其内在的心理活动,全面分析学生的出错原因,找到与之相对应的解决策略,引导个体认识错误提高解题能力。具体做法:学生准备一本错题本,要求学生进行“错误整理”,把自己作业本、练习册、试卷里的错误及时记录在错题本里,用简单的话写出错误的原因,并及时订正、归类整理,教师引导学生对自己的错题进行分析,找出错误现象最严重的,帮助其分析错误原因,提出解决办法,减少出错。
3、个别谈话法: 课堂中教师对一些规律性、草稿方法在课堂上创造条件,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发现,注重对学生“发现”意识的培养,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4、经验总结法。边研究边总结经验,不断结合研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灵活的调整或改进研究的方法,以便取得更好的研究效果。
七、课题的研究步骤
1、准备阶段(2018年3月-2018年4月):对课题进行整体规划,确定研究的内容和方法,学习有关资料,对学生的课外作业状况进行了解,分析课外作业管理现状
2、实施阶段(2018年4月-2018年10月):针对一、二年级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查阅资料案例研究发现当前年级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存在的不足与问题;
3、总结阶段(2018年10月-2018年12月):对研究过程中各种资料进行收集归类整理,并进行全面总结分析,撰写研究报告,整理汇编研究成果。
八、课题研究预期成果
课题研究的最终成果为:小学低年级学生计算错误原因及对策的研究论文报告。
九、完成课题的可行性分析
1、有完善的校园网络设施,可以随时从互联网上查阅与本课题相关的前沿信息,并及时交流学习,为课题研究奠定基础。
2、本组成员均为小学数学一线教师,善于反思,具备了一定的实践经验与理论水平,并且具有较强的钻研能力,并在前期进行了作业设计有效性的尝试与探索,积淀了一定的实践基础。
3、学校领导非常重视课题研究工作,具备开展课题研究的设施保障。所以,本课题的研究有很强的可行性。
十、课题组成员及分工
课题报告执笔人:单
分工:
单 |
全面主持课题的申请、开题、实施工作,为课题的顺利实施提供充足的条件。具体负责方案的制定,组织实施,在总结阶段撰写课题研究报告。 |
钱晨、杨进龙 |
参加课题实践研究、负责课题研究相关理论资料的收集、整理。 |
陈继萍、冯亚勤 |
参加课题的实践研究,负责撰写案例分析并做好课后反思,积累经验。 |
唐志平、单 |
进行资料汇总,撰写课题研究报告以及有关论文。 |
博客地址:http://blog.sina.com.cn/u/2621142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