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六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比例知识要点

(2015-05-13 14:53:49)
分类: 六年级数学单元知识点

六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比例知识要点

1、比例的意义 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如:2:1=6:3 

2、比表示两个数相除的关系:

比例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关系,是一个等式。

3、判断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关键是看它们的比值是不是相等,如果比值相等,则能组成比例;如果比值不相等,则不能组成比例。

4、判断四个数是否能组成比例,先把最大数与最小数相乘,再把其余两数相乘,如果这两个积相等,那么这四个数能组成比例。

5、如果四个不同的数可以组成比例,那么这四个数一共能组成8个不同的比例。

把等式ax=by改写成比例后,a和x必须同时作为外项,或同时作为内项。

例如:2×12=4×6 改写成比例为:

2:4=6:12    2:6=4:12    12:4=6:2     12:6=4:2

4:2=12:6    4:12=2:6    6:2=12:4     6:12=2:4

6、组成比例的四个数,叫做比例的项。两端的两项叫做外项,中间的两项叫做内项。 

7、比例的性质 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两个内向的积。这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

例如:由3:2=6:4可知3×4=2×6;或者由x×1.5=y×1.2可知x:y=1.2: 1.5。

8、解比例

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如果已知比例中的任何三项,就可以求出这个数比例中的另外一个未知项。求比例中的未知项,叫做解比例。

解比例的依据是比例的基本性质。

解比例的方法:先把比例转化成外项积与内项积相等的形式{即方程},再通过解方程来求出未知项的值。

例如:3:x = 4:8,内项乘内项,外项乘外项,则:4x =3×8,解得x=6。

9、变化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

10、正比例:意义两种相关的量一种量变化另外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它们的的比值一定(也就是商一定),那么它们之间就成正比例关系。

一种量扩大,另一种量也随着缩小(同时)

A÷B=K(一定)除法关系  =K(一定)

11、判断正比例的关系

两种相关的量,一种量随着另一种的变化而变化(同时扩大或者同时缩小)

当它们比值一定时,成正比例

正比例的图像是:一条直线

12、反比例

意义:两种相关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积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反比例关系。

一种量增加另一种量随着缩小,积不变   (相反的)

A ×B  = K (一定) 乘法关系

13、判断反比例的方法

两种相关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随着变化(一种量增加另一种量随着缩小)相反的 积一定

当它们的乘积一定时,成反比例关系

反比例的图像是:一条曲线

14、比例尺

比例尺: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叫做这幅图的比例尺

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 (注意:单位 )

图上距离÷比例尺=实际距离

实际距离×比例尺=图上距离

15、比例尺的分类

线段比例尺

数值比例尺

(根据比例尺扩大的就×  根据比例尺缩小就÷)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