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读《给教师的建议》知识--既是目的,也是手段的体会

(2012-02-13 10:51:37)
标签:

学习体会

分类: 读书学习

知识--既是目的,也是手段

教学和教育工作实践中,在许多教师看来,知识这个概念就意味着会回答提出的问题。这种观点促使教师对学生的脑力劳动和能力做出片面的评价:谁能把知识储藏在记忆里,一旦教师要求,立刻就能把它倒出来,那么他就被认为是有能力、有知识的学生。以致于知识对学生来说变成了一件讨厌的、令人苦恼的事,始终盼着能够尽快地摆脱它。

这篇文章至少给我两个方面的启发:
       第一,指导我们如何去教学生学习。儿童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的原因之一,就是知识在他们那里常常变成了不能活动的货物,积累知识好像为了储备,而不能进入周转的确是这样,学生为什么喊学习苦,学习累?其根本原因就在于,他们没有真正体会到学习是一种快乐,学习是幸福的,学习是一种需要。知识一旦脱离了学生的精神生活,脱离了他们的智力兴趣,学习就会变成一件讨厌的、令人苦恼的事。文章中,苏霍姆林斯基建议我们,不要使知识成为最终目的,而要成为手段,要使它们在学生的脑力劳动中、在集体的精神生活中、在学生的相互关系中、在精神财富交流的生动的、不断的过程中活起来。这是十分中肯的。我认为,所谓的知识也是手段,其实在告诉我们,要善于用知识的力量去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自主地学习,去体验学习的快乐。当学生沉浸在教师精心设计的对话场景中,他们会觉得学习是一种惬意;当学生满怀热情百倍地参加教师设置的游戏场景中,他们会觉得学习是一种快乐;当学生处于教师刻意制造的认识冲突中,他们会觉得学习一种超越;当学生信心百倍地向另一座知识的高山攀登时,他们会觉得学习一种挑战,是一种刺激。让我们在指导孩子学习的过程中,多演绎出一些精彩,创造五彩斑斓的生活历程,让孩子们的学习多一些快乐,少一些烦恼;多一些自信,少一些自卑;多一些思考,少一些枯燥……真能如此,学生学习知识就容易得多了。

        第二,教师继续学习的忠告。要教好学生,教师的知识需要不断地更新。那么教师应该怎样学习呢?储备是必须的,但更要注意进入周转。读书对于教师成长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而我们更缺乏的是把平时所学与日常教育实践有机结合起来,用理论指导实践,在实践中充实理论.我提倡这样一种生活方式:把班级当作自己的"实验田",在"实验田"中播种理想;把读书当作自身成长的"最佳路径",在"路径"中寻找幸福;把实践之经验与读书之所得有机地结合起来,建构自己的认识体系.

  请记住苏霍姆林斯基的话:如果儿童只是记诵别人的思想,而不创造自己的思想并用词把它们表达出来,那么他就会对词(这里也可以理解为知识)采取冷淡、漠不关心和不易接受的态度。我还想说,如果教师只会重复别人的思想,而不创造自己的思想并在实践中不断充实,那么他就永远不会成为优秀的教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