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一鸣:连续十年减持致A股失血不断交易所重拳之下再出手有多大利好?
(2023-09-27 09:42:08)连续十年减持致A股失血不断 交易所重拳之下再出手 有多大利好?
观点:8月以来,交易所分别发布减持新规以及进一步对减持行为进行规范,这整体有利于将控股股东减持行为和上市公司的股价和分红挂钩,并分别体现在公司经营以及盈利能力上。所以,针对减持规定的持续优化,实际上既是对减持行为的约束,同时也是绑定控股股东和中小投资者的保证,对建立良好的股市生态、维持A股市场健康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8月27日减持新规发布之后,昨日(9月27日)沪深交易所分别发布《关于进一步规范股份减持行为有关事项的通知》,北交所修订发布《北京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持续监管指引第8号——股份减持和持股管理》。根据内容看,此次重点包含三个内容:一是明确破发、破净或者分红不达标的标准。二是明确二级市场减持的范围。 三是明确预披露时判断是否符合条件。很明显,在市场对减持诟病之际,从此前的减持规定到减持新规,再到进一步规范以及加大违规减持的处罚力度,都显示出监管层对于优化减持的信心和决心。
众所周知,A股市场最大的问题之一,就是大股东减持很多,而且往往大赚特赚,但投资端的中小投资者,往往亏损而且多数时期被套牢。再加上一些违规减持不断,严重破坏股市的良好生态。比如根据东方财富数据,2023年上半年,A股重要股东增持金额合计395.75亿元,重要股东减持金额合计2106.37亿元,上半年重要股东净减持金额为1710.62亿元。2022年全年,A股股东净减持金额为3310.85亿元。此外,数据显示,从2013年至今,十年间,A股大股东每年均呈现出净流出的情况。尤其近三年以来,大股东减持净流出规模不断创新高。
大股东减持以及套现,使得股市资金大幅净流出,在A股中长期资金缺乏的情况下,对市场长期健康发展不利。也正是如此,管理层和监管层对于减持的规范、优化以及严惩违规减持,就显得尤为重要。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减持新规以及进一步规范减持行为之下,相当于建立一种约束机制,很好的让控股股东和中小投资者利益绑定,也进一步激励控股东等聚焦上市公司本身的股价和盈利,有利于建立良好的市场生态。比如我们看到,之前的减持规定中,创业板和科创板规定“公司上市时未盈利的,在公司实现盈利前,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自公司股票上市之日起3个完整会计年度内,不得减持首发前股份”,而现在的规定“上市公司存在破发、破净情形,或者最近三年未进行现金分红、累计现金分红金额低于最近三年年均净利润30%的,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不得通过二级市场减持本公司股份”。此外,还对这些规定以及明细,做了进一步的解释和说明。如此,股东想要减持,就必须关注股价,也必须关注企业盈利情况,这样基本保障了中小投资者这方面的利益的一致性。
因此,在市场饱受减持诟病之际,管理层和监管层能审时度势,优化减持规定以及进一步规范减持行为,并严惩违规减持等,彰显优化减持的信心和决定,也进一步凸显建立良好市场生态以及保护中小投资者利益的持续目标。对于A股市场来说,这是积极的提振,既有利于规范减持以及震慑违规减持行为,也有利于提振市场信心,促进市场健康发展。在当前市场信心缺失之际,随着各项政策刺激的叠加以及经济的持续恢复,预计A股政策底之后,市场底也在缓缓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