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013年4月23日收评:暴跌的根本原因

(2013-04-23 16:08:31)
标签:

股票

地震

券商

银行

暴跌

分类: 大盘
   【盘面】

  沪深两市早盘开盘涨跌不一,沪指报2242.62点,涨0.45点,涨幅0.02%,成交金额5.96亿元,深成指报9055.23点,跌2.39点,跌幅0.03%,成交金额5.42亿元。银行、农业服务、造纸、家用轻工涨幅居前,光学光电子、金属制品、食品加工制造跌幅居前。华润锦华、新疆天宏、四川双马涨停开盘。开盘之后,包括保险、券商、银行等金融资产和以城镇化为概念的房地产、建材以及新能源为主导的高新技术类板块快速走低,日K线形成了一阴击穿多条均线支撑,包括5日、10日、20日、年线、半年线。11点之后和整个午后,市场维持在地位的窄幅震荡中。

2013年4月23日收评:暴跌的根本原因

  【消息面】

  汇丰4月PMI初值为50.5创两个月来最低:汇丰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预览的4月初值数据降至50.5,但连续第六个月处在荣枯线50上方,3月终值为51.6.4月新出口订单分项指数初值亦下滑,从上月终值50.5降至48.6,为四个月来首度降至荣枯线下方。

  成品油调价窗口明日开启每升降价或超0.3元:近期,国际原油价格大幅下挫,在成品油新定价机制下,原油变化率负向趋势进一步加深。据业内机构监测数据显示,截至4月22日,参考原油品种变化率已经超过6%。机构同时预计,4月24日调价窗口必然开启,本轮下调幅度或维持在400-500元/吨区间。

  债市更大级别彻查风暴山雨欲来:债市灰幕彻查风暴正以超出想像的深度和广度在行业内外同时进行。各省审计部门正在按照统一部署大范围拉网式彻查债券市场异常交易行为。而银行、公募基金和券商正在纷纷自查,不少金融机构已经暂停了与利益输送嫌疑最大的丙类账户的交易。银行间市场上,城商行和农村信用社最近几天则纷纷抛售手中代持的债券。一场震动各类资管的债市彻查风暴正向前所未有的深度与广度发展。

 

2013年4月23日收评:暴跌的根本原因

 

    【消息面】

    今天的暴跌,到底是什么原因?

 

    看了半天,PMI值低于预期、做空中国、债市自查、券商整体业绩下滑等等,乍一看,似乎这些因素的确是今日暴跌的元凶,但仔细想想,这些新闻都不是什么新消息了,有的是可以预见,有的甚至是之前的消息,只不过关注有所提升而已,是有一定影响,但不至于如此这般。

 

    我认为,今日股指暴跌最大原因在于地震。

 

    或许有人说了,昨天不是地震后的第一个交易日吗,也没见市场有过激的反应。是,没错,昨日股指的表现比较平淡,似乎完全没有受到影响。但是,回想起“汶川地震”以及“玉树地震”,可以发现,地震当日或者地震后的第一个交易日,股指的反应都不是很大。原因是第一时间救人是第一位的,损失的估算以及负面影响往往是后来才计算的,这也就是为什么股指往往“滞后”表现的原因。从前两次地震看,股指在随后一个月的表现整体不好,

08年5月12日汶川地震,5月12日收盘3626,6月12日收盘2957,较一个月前跌幅22.6%。8月12日收盘2457,较三个月前跌幅47.57%;玉树地震:2010年4月14日玉树地震,4月14日收盘3166。5月14日收盘2696,较一个月前跌幅17.4%。7月14日收盘2470,较三个月前跌幅28.1%。这种震后颓势的表现,对于市场以及投资者造成的负面影响是比较严重的。这才是市场下跌的最根本原因。

 

    那么,本次地震对于市场的会继续造成不利影响吗?答案是肯定的。短期来看,地震的这种不利影响将会持续,而持续的时间将主要以市场的消化为准。当然,这只是短期,至于何时消化,目前还不能定论。

 

    因此,短期来看,对于股指的看多要加一份谨慎。但这并不影响股指整体向好的趋势。目前来看,或许这次地震无论是从经济损失还是负面影响看,都要比汶川地震小得多,至少目前的表现是这样的,所以其对于整体的影响有限;其次,作为市场本身的A股来说,目前相对估值较低,也不是前次地震时的熊市的开端;第三,目前点位较低,IPO又要重新开闸,根据历史看,重启一般不会选择股指低迷时间。

 

    所以,短期市场或将震荡消化负面影响为主,其下跌空间不大,震荡后继续上行是大概率事件。建议投资者逢低积极布局低价、具有合理估值以及底部有启动迹象个股的投资机会。至于板块方面,医药、环保可以持续关注,创业板在今后一段时期还可以关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