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雾里观探玩鞭亭
□浦家文苑
毛主席说过:“在战略上要藐视敌人,在战术上要重视敌人。”确实如此。其实,自古兵家之争,战略和战术都很重要,只不过,首先在精神上要战胜敌人,这就是战略上的要求。
来到芜湖观望着玩鞭亭,咱就在思索着那个“遗鞭缓追兵”的故事。而玩鞭亭就是根据东晋时期,明帝司马昭巧玩“瞒天过海”计,缓退追兵之传说而建。为什么用“玩”字呢?当时是讲追兵在玩司马昭为逃命而遗留的宝鞭,我则在想,中国的古人就是聪明,尤其是玩战略不成时,就玩些战术也能巧退敌哦。可是,不知为什么,总感觉相比古代人来说现代人更狡猾。仔细分析,其实不然,历史在变迁,也许我们处在当时的生活环境下,同样“狡猾”,因为那时也是新生事物层出不穷,因此人的智慧是同行的。所以说,在生命受到威胁时,人们更能急中生智,毕竟活命最重要。
要说过去的皇帝还是身先士卒哦,为了获得一线资料,经常是自己亲自查探,侦查敌营。是帝王的命不值钱么?不是!人们的经验靠积累,权势也靠智慧来壮大。而巩固自己的权利,不拼出个名堂来如何服人?所以才有了司马昭亲自化装探敌营之说,可是传说中总与现实有些距离,有时就是不能细想。
当司马昭探敌之时被发现,他马上策马扬鞭向自己的营地疾驰而去。一路上,他非常的机智,当他的马一拉屎,他立刻就用冷水浇灭。细细想来,这个过程很麻烦哦,首先司马昭要带够冷水,其次就是,马一拉屎就要下马浇水,咱为司马昭想想,那马一拉屎,他骑在马上快速飞奔居然立即就知道了,真神人也!而马估计知道自己驮的是神人,因此不怎么总拉屎,所以,此举也救了司马昭。
追兵就在后面猛追,司马昭急中生智将手中的七宝马鞭交给了路旁一位卖食品的老婆婆,并嘱咐她,追兵来了,将鞭交给他们就成了。说完,打马而去。追兵到了,老婆婆立刻拦住他们,这里看来这老婆婆是慧眼识英雄,居然知道司马昭,并对跑得那么快的追兵有阻力,也是神人也。追兵看到珠光宝气的马鞭,又询问了老婆婆,那长着长须之人过去多久了?老婆婆自然回道,已经很长时间了。那些追兵把玩着宝鞭,再看看路边的马粪已凉,以为司马昭已经走远,所以放弃了追捕。
再仔细分析,那马粪在战争年代可以说是侦查时间的一个证物,这样的检测方式在当时也算是奏效的,可怎么偏偏司马昭的马在追兵下马之地拉粪呢?巧合也?神马也?再说,大马路也不是为司马昭一个人铺的,难道没有其他的马了么?
传说就是传说,估计这也是司马昭的后人为美化他而布下的传说,要不也不会有这么精美的亭子为他建起。大家都知道,三国后期,魏国大权被司马氏掌握,并逐步地夺得了天下,建立了晋朝。司马昭一生都在玩权术,否则也不会有后来的“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的名句了。其实,他玩权术也可以说,是将夺权的战略战术玩到了极致,为自己和后代谋取了江山。
观赏玩鞭亭,偏偏产生了不少想法,较真了一把,对传说故事里的人物很是感到奇异,才有了这篇文,写出来与大家一起乐和乐和,有时间的博友也可以去芜湖市北郊的玩鞭亭考证一下。而且,那也是名胜古迹呀,不少名人都有留诗或文,赞美不止。
小资料:玩鞭亭始建于北宋元丰七年(1085年),后毁;明代重建,清代再修,又废;现亭于1984年新建于芜湖市汀棠公园内。亭高10米,二层,八角八柱,金碧辉煌。亭内绘有晋明帝遗鞭脱身的壁画四幅,栩栩如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