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赵广宇教师自我拯救教育理想坚持梦想教育 |
分类: 教育故事 |
【原创】推倒封住你的那扇门
李老师是我初中的语文老师。现在是的我同事。我敬佩他几十年如一日坚守在教学一线,兢兢业业,默默无闻。现在他的年龄大了,学校为了照顾他只让他代一个班的语文课。我每天都能看到李老师伏案备课、专心批阅的忙碌身影。几十年来,李老师从年少英俊风风火火到两鬓斑白步履蹒跚,他似乎每天都是这样忙忙碌碌的过。不知道是什么原因,每一次见到他我的心中都会有一种莫名的纠结和难过。每一次与李老师交谈,我都会陷入久久的沉思之中。
有人说:“学校是生命滋长的乐园”“学校是激情点燃的乐园”“学校是一方池塘”……..。说实话,这些比喻真的很美。但在现实中,当学校失去了原本该有的自由、宽松,失去了原本该有的生命勃发,失去了该有的生态健康时,有多少老师还能真正感受到心有归宿的幸福与快乐?当呆板机械,追求效益和功利的管理无情的剥夺着老师的自由空间,摧残着学生生命健康时,脆弱的老师除了麻木和忍受,还能做些什么?我的李老师是不是也已经步入了这个行列?
“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事实上,不少老师的行为中并没有多少是自愿自主的。大部分是在习惯的驱使下,或是在完任务的心态下去工作的。这看起来没有什么,其实于教育是一种灾难,于学生是一种亵渎,于自己是一种自毁灭。长期这样下去,想不麻木都难,想不颓废也难。
在消极萧条的教育环境中,似乎没有多少人能真正感受到充实和快乐。然而,这种不快乐就真的不能避免吗?
这么多的无奈和无助,老师真的就应该认命和忍受吗?教师职业辛苦是事实,但辛苦与苦熬是两码子事。麻木的敷衍是一回事,积极的创造又是另一回事。怎么活,怎么过,其实完全在于你自己的选择。现在忍受和忍耐,将来还要这样的麻木忍受和等待吗?一生都会这样麻木忍受和等待吗?
写到这里,我又想起了那个做门木匠的故事。那位木匠给自己家做了一扇门,他认为这门用料实在,做工精良,一定会经久耐用。过了一段时间,门的钉子锈了,掉下一块板,木匠找出一颗钉子补上,门又完好如初。不久又掉了一颗钉子,木匠就换上一颗钉子。后来,又有一块板坏了,木匠就又找出一块板换上。再后来,门闩坏了,木匠又换了一个门闩……
在这个价值多元化的社会里,效率已成为当代人所致力践行的价值追求。作为当代教师,面对教育的变革,面对日益繁荣和无限扩大的知识文化,在知识、信息多元化的时代,在教育改革日新月异的今天,固封自守的“手艺”已经不能在适应时代的要求,裹足不前就意味着消亡。教育的对教师的要求,已经远远高出了我们现在所拥有“手艺”了。
但同时,我们也必须承认在人类社会进步发展中,无论什么时期,无论什么样的状况下,奉献都是高贵、神圣的精神品质。而教师职业的奥义就在于为人类的进步而奉献。就像我的李老师一样,我敬佩和尊重他几十年如一日的奉献和付出。只是我不愿意把“奉献”与“消耗”,“奉献”与“死做”相混淆。更不愿意相信,苦苦的一辈子到头来却为自己制造了一扇破旧不堪的“门”,最后把自己堵在里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