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原创】学校具体工作的成败在于是否用心

(2013-10-14 09:15:38)
标签:

校园

分类: 德育创新

      【原创】学校具体工作的成败在于是否用心

  ——在全体教师会上的发言

各位老师:

刚才,值周领导、各处室负责人总结安排工作时,提到了很多问题。这样看来,这段时间我们的整体工作较前还是有所下滑的。欣慰的是,各负责人都能根据实际问题提出指导性的意见和建议。这些意见和建议具有可操作性,给我们的工作指明了方向,指出了方法。下面,我还有几个问题需要和大家一起讨论,希望能引起大家的思考,进而能转化为我们的实际工作。

第一、关于班级文化建设和小组自主管理。

在西安学习回来以后,我一直比较关心各班的文化建设情况和小组自主管理的运行效果。经过一段时间的调研和了解,我掌握了一个大概。其中有不少问题是让我非常担忧的。一是大部分班的班级文化建设比较空泛乏力,基本上只停留在教室的布置,没有实质性的班级精神引领。二是有一些班级的小组自主管理只停留在形式和口号上,运行和组织管理都有比较大的问题。今天,我只重点讲一下班级文化建设,小组自主管理这个问题留到班主任培训会上再具体去谈。

我始终认为,一个集体的建设不论其大小,都得有自己的核心价值观和精神文化。上一届郑老师所带的九年级三班有很多东西值得我们去思考,同时也给了我们不少教育管理的启迪。郑老师所带的班,三年来一直都很优秀,是全年级乃至全校的标杆和榜样。

大家都知道,郑老师并不是一位传统意义上严厉、厉害,能管住学生的老师。但为什么,在整个学校氛围不佳的状况下,她所带的班级却是一个“精神特区”?在别的班级纪律不好的状况下,她的班级能始终如一的安静和专注?在别的班级士气不佳,低靡不堪的情况下,她的班级能始终保持昂扬的精神状态?当然,这除了郑老师本人具有较高的业务水平和良好的职业素养,较好的工作方法以外,更为主要的是她给这个班树立了“班魂”和精神。她对自己的教育理念是真诚的、认真的,扎扎实实,老老实实的践行。

下面我就一个实例来说明这个问题。

七年级一班教室后面的小组考评栏内赫然呈现出:“仁义礼智信”五个大字。很显然,每个字是代表一个小组的。问了学生才知道,七一班把学生分成了5个大的学习小组,每个组都用儒家思想中的“五常” “仁义礼智信”其中的一个字作为小组命名的第一个字,五个小组依次命名为:仁者能仁;义薄云天;礼仪养德;智勇双全;信念不移。五个小组分开来各具“五常”的一个方面,合起来成为一个整体,即:儒家“五常”“仁义礼智信”。单从各小组命名的字面意思来推断,我感觉到各小组的命名只是拿“五常”作为小组名称的第一个字而已,并没有完全把“五常”的思想糅合进去。我在班上随机叫了几位同学解读自己小组的组名含义,得到的答案与我从组名字面意思推断结果基本上相同。让我觉得这多多少少还是有些遗憾。

但是,我们必须肯定的是,七一班在班级文化建设上是有创意的,也是花费了一份心思的,表漏出来的意向是积极的,向上的。但如果七一班能把把儒家“五常”作为班级小组文化建设的核心价值体系,若能够把这个核心价值体系与班级文化建设有机整合,构成体系,建立章程,形成评价机制和检验标准,长期坚持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话,那产生的效果不知道会有多大。七年级一班能创造性的将儒家“五常”融合在小组文化建设之中。一则,每个小组代表“五常”的一个方面,既强化了“五常”中的一个方面,成为本小组的行为准则和道德标准,又与其他小组之间相互兼容,互相整合。二则,五个小组合起来就是“五常”的整体,既代表班内每一个小组的行为准则和道德标准,又是每一个同学的行为准则和道德标准,更是这个班级的行为准则、道德标准和班级形象。

要把“五常”的思想融入到班级文化建设之中,并成为班级成员的行为意识和行为准则,除了对班级确定这个文化精神与解读外,最为主要的就是要引导学生积极主动践行儒家“五常”所倡导的行为准则和道德标准,并在班级内制定相应的考评制度加以规范。从而使这个行为准则与道德标准成为学生学习、生活、交友、处事的行为导向和思想引领。如是这样,那这个班的文化建设的意义之大就无法估量了。

第二、关于执行力。

如果你是一个善于思考教育,用心去做教育的人,你就会发现,任何一个成功的学校都离不开良好的执行力。学校上上下下的工作从安排到落实,是一气呵成的,心用到了一处,劲使到了一处,这样就会产生较好的效果。其实,我们很多工作不是想不到,也不是安排不到,主要是我们执行不到。就拿早操的要求来说,我们对早操每一个环节都提出了具体的要求。这个要求简单不简单?简单的很,只要用心做就一定能做好,但为什么执行不好呢?其实,这里我不能埋怨那一个部门或者那一个老师。我知道,造成目前这样状况的主要原因还在于我们所形成的一种思维定势。长期以来,在这样的环境里,我们已经养成了一种消极工作的习惯,而这种习惯某种程度上已被固化为一种潜意识,一种思维定势。久而久之,就会被默认为一种自然。我提出关于早操各环节的要求时,并不是大家抵触我这个要求,也不是不愿意去落实好这个要求,而是在大家潜意识里认为那是赵校长的要求与我们不相关。他要求的,那就由他就去落实。不仅是这件事,其实,许多工作我们在潜意识都是这样认为的。再比如:学校所倡导的“弘扬正气 传递正能量”这个主题口号,其实是非常有意义的。我们在贯彻践行的过程中,一方面领导和教师就要积极响应倡导自身先行动起来,另一方面就要想办法把这个倡导积极转化为具体的,可操作的工作点去践行和落实。作为部门领导,就要思考:该如何把这一倡导转化为具体的工作安排,设计承载这一倡导的载体,使这一倡导在具体的工作和活动中落地生根。作为老师,就要想:该教育引导学生弘扬什么样的正气,该传递什么样的正能量,通过哪些方法和途径去弘扬与传递。我们可不可以在班级内部开展“弘扬正气 传递正能量”系列活动?比如:组织召开主题班会、召开晚点、在班内组织文明礼仪标兵,成立志愿者组织,建立评优树模机制等等。如果工作能转化为这些具体的,有型的,可操作的东西,那效果会是什么样子呢?所以,我觉得我们这种坐、等、靠的思维定势一定要慢慢的改,工作的执行力也逐渐的要提高。首先,我们的部门领导一定要提高自身的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工作执行力,给我们的老师做出表率和榜样。如是这样,我想,我们的工作一定会慢慢好起来的。

第三、关于德育工作中的点、线、面。

我们都知道,德育工作是学校的基础工作。德育为先,说的就是德育工作的重要性。但德育工作又是一个具复杂性、繁杂性和多变性为一体的系统工程。在这样一个繁杂的系统之中,我们的工作要想取得成效,就得找一个点,牵起一条线,来带动一个面。找准德育工作的一个小的切口,抓好一个点上的工作是我们一贯主张的德育基本思路。

在实际工作中,抓好早操是我们德育工作的一个切入口。在这个切入点后面,我们有一条行之有效的线在支撑。那就是:积极倡导弘扬正气传递正能量;践行文明礼仪;主动助人为乐;抓好用餐秩序;抓好学风建设;丰富晚点内涵;践行自信教育;推行自主管理等等。这条线所带动起来的是学生良好的文明素养,行为习惯、勤奋上进的学习态度,良好的精神面貌,积极的人生态度,主动的求知精神这个大的面。所以,我们必须的牢记,教育无小事,注重抓细节的训诫。抓德育工作不要贪功求大,更不要漂浮草率。就从走好路、做好操、扫好地、上好课、读好书、写好字、唱好歌、行好礼这些细微的生活习惯、行为习惯、学习习惯抓起,把每一个小事情抓好了,就是一个了不起的大事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