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原创】较高层次课堂盛宴却跌落一地残羹

(2013-04-14 11:33:13)
标签:

教育

文化

校园

杂谈

情感

分类: 教育科研

                         【原创】较高层次课堂盛宴却跌落一地残羹

全县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大赛如期开展。我有幸担任此项活动的评委工作。一周的赛教活动,收获颇多,感慨颇多,忧虑也颇多。

此次活动,应该是我县青年教师一次较高水平的业务展示。一部分教师的教学理念、课堂角色有明显的转变。课堂教学中更加注重学生参与课堂;更加注重课堂互动;更加注重启发诱导。教学方式也从单一型转向多样化,更加注重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更加注重课堂的激励和评价。从单一的知识传授,转变为比较关注学生的学习方式、学习动机和学习能力;课堂上呈现出师生互动、平等参与的生动局面。

然而在总结好的方面的同时,更多的是忧虑和思考。此次赛教活动应该是一次较高水平的业务比武,参赛选手是各校推举上来的佼佼者。但说实话,这次活动的参赛选手中,除个别老师综合素养还不错外,其余老师整体业务素质并不高。一些教师对课标的把握和教材的挖掘上存在一定的问题;一些老师课堂角色转变还不彻底,受传统教学思想束缚严重,始终改变不了一讲为主的教学现象;一些老师教学设计取舍不当,重点不够突出,条理和思路不够清晰,课堂结构不紧凑,出现了课堂混乱或者沉闷现象。课堂中虚假的成份太多,不必要的枝枝蔓蔓、哗众取宠的设计环节太多。设置的问题不能够结合学情,也不能够适时调整,空、假、大的现象很严重。

另外,大部分老师课堂驾驭能力不强。笔者认为,一节课的成败在很大的程度上取决于老师在课堂上的调控能力。如何收放,如何游刃有余地控制教学节奏,如何保证课堂在自然生成的情况下有序地进行,这才是关键。课堂驾驭能力体现在对课堂教学时间的把控上;对学生问题生成的处理上;对学生学习状态、情绪、积极性、主动性等等的调控上。学生的问题生成是无法预测的,而这种即兴的生成,往往会带来一些预想不到的结果。如果老师没有很好的课堂机智和驾驭能力,或许就会对这些即兴生成的问题草率处置,导致学生碰撞的思维火花被无情地淹没。如果老师没有较强的课堂驾驭能力,面对学生课堂状态不佳,课堂沉闷,积极性不高就束手无策,不知所措,导致一节课的失败。

此次赛教活动参赛的20多位选手,无一例外的都使用了多媒体辅助教学。但基本上都有过度依赖多媒体,被媒体主宰的现象。多媒体主宰了课堂,导致课堂预设便成了一个程式的演播。教师拿着鼠标操控课堂,学生的眼球和思维被一张张幻灯片的呈现紧紧牵引。所有的教学程序,多媒体课件事先已经全部设计好了,即使课堂中出现与预想不符合的情况,教师也要硬生生把学生拖进预先的轨道,按照预先的程式将教学完成。教学无视生成,成了一个死板教条的程式化过程。多媒体的泛用和滥用导致有些课堂,学生的课本竟成了闲物和摆设,更谈不上与文本对话和静心思考、研读了。文章的美是通过语言文字来呈现的,是要通过对语言文字的品、读来感悟的,这才是语文学科的特点。然而,滥用多媒体后,致使课堂上学生的想象空间被五彩缤纷的音、形、图、文填得满满当当。学生的阅读感悟的时间、空间被无情的挤占,由主动变成了被动。学生的读书思考、品味体悟的实践活动得不到落实,语文素养怎能提高呢?我们不反对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而对于多媒体应合理恰当的使用。应找准使用的点和使用时机,用在恰当时,用在必要时,用在合理时,让多媒体真正为教学服务。

另外还要特别提一下,有些老师的多媒体课件设计花哨,追求华丽,而华而不实,扰乱视听,效果十分不好。

说课方面存在的问题甚多。说课,简单的讲就是在精心备课、的基础上,口头表述自己对某节课的教材、教法、学法、授课程序等方面的思路、教学设计及其理论依据,如果是课后说课还要谈对这一节课的反思。但本次活动参赛选手的说课存在不少的问题。

一是理念缺失,观念陈旧。这次活动表现出:一部分教师的教学理念缺失,课堂角色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没有根本性的转变。教学依然停留在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层面上,课堂中依然强调的是教师的讲解和传授。从这些表现中不难看出,教师在日常的业务学习和课堂实践上对新课程理念的学习处在浮表层面,对新课程理念的理解和践行非常模糊,传统教学思想依然占据主要位置,说课理论依据匮乏,显得苍白无力,空洞无物。

二是目标模糊,有章不循。不少老师说课时,没有明确的教教学目标。大部分都涉猎了教学目标的三个维度,但却把教学目标的三个维度理解成单个的三个目标加以陈述。从这一点来看,就足以说明教师心中的教学目标是模糊不清的。还有一些老师说课条理不清,程序混乱,夸夸其谈不知所云;其中有一些干脆只说教学过程,把教学过程说的是繁琐臃肿,索然无味;大部分教师的课后反思浅薄而不深刻,主观而不可观,只谈一些无关紧要的现象而不去探究根源,也谈不出具体的改进设想。

三是说课又臭又长。一些老师在说课前,就有一段洋洋洒洒的新课程理论阐述,中间的每个环节中都要引用较多的大而空的理论,阐述完后还要详细的加以解释和说明,冗繁无聊,没完没了,抓不住主要问题,随意发挥,信口云云。       

四是虎头蛇尾,主次不分。不少老师说课开头尚好,也切合教学实际,然而在说教学过程时就成了简单的列举,教学设计意图不能得以体现,只是简单的列一下提纲就草草了事。另外,绝大多数老师说课的形式纯属死板硬套,千篇一律,千人一言,毫无特点和创新,更没有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也不能阐明自己教学设计意图和理论依据。

此次活动给了我们不少的启迪和思考。从参赛选手的整体业务水平上可以看出:我县在教师业务成长方面所做的大量工作并没有起到实质性的作用。上级部门对教师的业务引领只停留在简单机械的培训和材料递交上,而没有真正的从激发教师自身的潜能和主动性上着手。教师的研讨热情、兴趣没有被激发,研讨的氛围没有形成。教师的专业成长缓慢,名师、骨干教师工程实施得有名无实,没有起到实质性的作用。教师成长的环境、平台没有搭建好,舆论氛围没有营造好,榜样引领没有真正实施好,导致教师在业务成长上大多是疲于应付各种材料的递交,疲于应付各种形式的培训,很难静下心来,扑下身子在课堂上下功夫,更不能够静心在自己的业务上钻研。

另外,大部分学校在教学与教研工作上没有真正的做到立足课堂、关注课堂、研究课堂,发展课堂。在教师的专业成长上,没有真正做到信任教师、服务教师、尊重教师、发展教师、成长教师。在教师队伍建设上投入的精力、时间,财力、物力远远不够。关注成绩,目前仍然是大部分学校的主要管理目的。学校进行的所谓课堂教学改革只进行在形式上和口头,没有没有实质性的东西,所做的工作只是浮于表面,导致了青年教师业务素养整体不高的现状。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